非遗博览园(非遗博览园在几环)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6月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林莉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提到位于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6月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林莉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提到位于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有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专业从事研究、展示和体验式教学。馆内展览内容和展品包括非遗十大类、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和藏品数万余件,形成了独特的展览收藏体系和生产生活各领域代表性传承人的活体表演团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个全新的展览:“天府根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四川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于近期向公众开放。

非遗博览园(非遗博览园在几环)插图杨华珍的团队制作了藏族织绣工艺作品。

2000多件非遗传承人代表作品参展。

非传承人现场讲述传承故事。

“天府寻根——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分为千年技艺、正气创新、非遗生活三个单元。以“实景演出+静态展览”的方式,不仅从十大类全面呈现了四川的非遗资源,也展现了近年来传承创新转化的实践成果。同时也将展示巴蜀人民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审美形态,展示四川人民的勤劳智慧,体现无形的当代价值。

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21个市(州)的近150项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2000余名非遗传承人代表作品参展。四川省国家级、省级代表作名录中不乏优秀作品,如:成都漆艺《和平世界——仿大明风格的红荷塘雅图抬首案》,最受欢迎的“仲尼式”蜀派古琴珍品,将为您展现惊艳世界的传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织绣工艺”和“竹编(渠县刘氏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刘佳,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此外,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服饰和乐器,可以让你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老一代传承人和新一代传承人将来到展览现场,向公众讲述。

非遗博览园(非遗博览园在几环)插图(1)杨华珍的团队制作了藏族织绣工艺作品。

无形之美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词典》即将上线。

“四川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举措。展览将展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6个,包括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10大类相关内容。展现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培育的大奉献、大团结、大和谐、大美好的文化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处、悠然生活的生动故事,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本次展览将全面展示四川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7个项目、153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11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部分市级代表性项目。预计线上线下展示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将达到1000人以上。展览之美将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感染力,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展览的魅力和地方文化的交融。展览将增加视听、互动、体验、购买等方式和手段,吸引观众听音乐、听故事、学舞蹈、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展出项目互动,体验沉浸,领略非物质智慧和魅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市民在享受非遗产品的同时,还可以扫码直接上线下单,实现不仅“看”、“学”,还能“带走”。

展览将首次推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全面展示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识体系、历史渊源、传承故事、技术特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知名度、知名度和知识性。《非遗辞典》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历史渊源、特点、价值用途、传承谱系、突出成就和代表作品,以图片、文字板、展品等形式,让观者对每个项目和传承人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实现知物结合,增加观众对非遗项目的直观了解。

展会还会开发语音介绍的小程序。公众将通过扫码获得语音讲解,在展厅设立自助导游服务岗,聘请专业讲解团队,招募非遗讲解志愿者,提供现场人工讲解服务,通过多种方式讲述非遗故事。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843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