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自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构想了“自由人联合体”以来,他们使用公共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有意识地把他的许多个人劳动作为社会劳动;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到

自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构想了“自由人联合体”以来,他们使用公共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有意识地把他的许多个人劳动作为社会劳动;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中劳动时间的计划分配调节着各种需要的各种劳动职能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是衡量单个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衡量单个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中所占份额的尺度。此后,经济学殿堂里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口水仗”就再也没有真正停止过。

20世纪是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改写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的世纪。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打破了资本主义独霸世界的局面。也让马克思曾经构想的计划经济终于有了实践基础和运行舞台,赢得了众多思想家的赞誉、同情和美好憧憬。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社会主义制度》一书中为社会主义纲领发声,肯定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和实现“最优福利国家”的条件,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他的一个学生巴隆曾用《集体主义国家的生产部门》一文,设想在没有金钱和代价的情况下,用试错法解联立方程,从而达到生产成本最小,经济福利最大。

然而,被誉为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路德维希·海因里希·埃德勒·冯·米塞斯却并不买账。“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一文指出了中央计划经济实行经济计算、合理配置资源的可能性。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插图

在米塞斯看来,私有经济有一个可以通过货币价格来表达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市场,因此可以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合理配置资源。但是,社会主义用计划经济代替了市场经济,取消了货币价值的价格机制,失去了衡量商品价值和进行合理经济计算的工具,所以无法确定某种产品是否需要,也无法确定在生产这种产品的过程中是否浪费了劳动力和原材料。当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不可能的。这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他描述为“在黑暗中摸索”的试错法。

米塞斯的亮剑看似轻巧,实则是见血封喉的狠招。按照他的逻辑,如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准确的经济计量、合理的会计核算和有效的资源配置问题,你就不过是一件花里胡哨的衣服。正因为如此,米塞斯的学生兼战友哈耶克对这本书赞不绝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核算这本书在当时震撼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才逐渐痛苦地相信了这本书的核心命题。”就连奥斯卡·兰格作为他的对手和反对者,也用有点讽刺的口吻调侃道。米塞斯教授的画像应该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央计划局大厅的显眼位置。

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坚定捍卫者,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朗格对《社会主义经济论》一书的回应,既有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自信,也有帕累托和巴隆的学术印记,还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危险是经济生活的官僚化,而不是无法应对和解决合理的经济计算。缺乏市场货币价格工具所造成的所谓经济核算困难和资源浪费困境,完全可以由中央计划局采取试错法,模拟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资料价格,调节生产资料供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解决。在兰格看来,中央计划局比任何私营企业家都更了解经济体系。但他没有考虑到,企业家面对的是一个产品,中央的计划局面面对的是无数个产品;企业家管理一个企业,中央规划局协调无数企业;企业家只是分配企业资源,中央计划分配的是全社会的资源。虽然中央计划局可能确实比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家更了解经济体系,但是它所面临的问题,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要应对的变化,并不是解几组联立方程那么简单!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插图(1)

如果问题仅仅局限于经济核算的一个问题,兰格的回应充满了智慧和机智,至少在理论上给出了一个解决米塞斯对计划经济批判的方案。然而,他信念的坚定性和理论的创新性受到了哈耶克的直接挑战。曾经同情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倾向,对计划经济有着深厚感情的哈耶克,在读了米塞斯的《社会主义》之后,很快转向了古典自由主义。他多次声称,自由市场经济是符合人性的自然秩序,只有在自由价格体系下,经济才能对时间和地点的快速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计划经济所面临的数据信息收集的任务超出了人的能力。即使收集了数据,具体决策也是根据几个联立微分方程解做出的。从已知的手段来看,这个任务是中央计划者一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价格的确定和形成是如此复杂,只有上帝知道。”政府不可能找到任何能使市场需求恰好等于供给产品“出清”的价格,更不可能为整个社会生产创造一个非市场决定的“理想价格体系”。此外,中央计划经济“在激励方面存在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致命的自负”和“通往奴役的道路”。

面对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猛烈抨击,兰格模式与其说是对计划经济和经济核算问题的现实解决,不如说是一种不尽人意的学术设计。事实上,兰格本人也对计划经济可能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官僚主义危险心存疑虑。他这种由中央计划局自己模拟市场的试错法思路,或多或少表达了对市场、市场价格、市场机制一定程度的包容和退让。正因为如此,兰格模式也被称为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据说兰格在1940年7月31日给哈耶克的信中也明确表示:“我不认为由一个实际的中央计划局来定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我的论文中,它只是一个方法论的设计……”甚至承认“只有在竞争市场的自动化过程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我才赞成实际的工业社会化”。

回顾这些历史争议,回忆兰格对规划当局的“经济知识”,欣赏现在一些人常常引以为豪的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以及新近兴起的对计划经济的兴趣。我不禁想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书中说的一段话: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出普通人的预料。事实上,统治世界的只有那些思想。很多从业者认为自己不受任何学术理论的影响,却往往成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事实上,即使从技术可能性的角度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包括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充其量只是使人们表达、衡量和说明社会需求前进了一步,也只是使我们根据这样的社会需求作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前进了一步。这可以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生产计划的不断加强中得到证明。但别忘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划赶不上变化,主观符合客观,供给适应需求,永远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无限过程。更何况,计划经济从来不是只指企业的计划生产,而是指全社会的计划生产。用列宁的话来说,叫“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工厂”,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不需要价值来干预”。现代科技的进步能否高到让我们在全社会实现计划经济,能否在没有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情况下,真正把握住计划经济这只“上帝之手”,恐怕只能说,“只有天知道。”

在写完计划经济的短暂辉煌后,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回答总是转向利用商品、货币、价格和市场的经济体系。可能不仅在于能否制定和实施包罗万象的计划这一技术问题,还在于计划的实施能否以最低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这一经济问题。或者说真正困扰计划经济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合理性。我们假设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有一天能使我们轻松地收集和处理有关人们需求变化的各种信息,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来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计划统一分配资源,集中组织生产。但这样做,即使不考虑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安排生产、管理协调所涉及的诸多成本,也要权衡集中生产、统一管理所带来的诸多成本,难免会出现“一窝蜂”、“搭便车”、“偷工减料”、“吃大锅饭”。当计划只在企业内部的一个狭窄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时,也许它的边际成本可能降低,边际收益可能增加。即使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减少,只要不突破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底线,仍然会有经济合理性。但是,当计划的范围、程度、层次越来越大,以至于从企业计划变成社会计划时,计划面临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复杂,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困难就会越来越大。最终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经济的极端不经济。

但是,计划经济是极不经济的,这并不意味着它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米塞斯所说:“要么停止干预市场的自由运行,要么把物质资料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管理权全部交给政府——除此之外,我们根本别无选择”。计划经济不可能面面俱到,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包治百病。计划经济有边界,市场经济也有底线。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都是极不经济的。科斯的《企业的本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已经证明,零交易成本只是一个抽象的假设,真正的经济世界是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时候。交易成本大于零说明市场有交易成本,企业有管理成本,政府有管制成本,这是真实存在的。企业、市场、政府、计划、市场不是绝对排斥的,而是相对可替代的。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插图(2)

正因为如此,企业、市场与政府、计划与市场等经济制度的选择不能也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单一选择,而应该也只能是制度结构选择的合理组合。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世界借助凯恩斯革命和罗斯福新政,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之间轮流国有化和私有化,曼哈顿计划、马歇尔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美国政府全部出台的原因。也是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从单纯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长期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原因。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在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选择题中左右摇摆,辗转反侧呢?让我们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权衡利弊、比较得失,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做出恰当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770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