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上海十大最有名的建筑)

大量总部或R&D中心设在上海的跨国企业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在中国的投资和升级。6月15日,在第35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R&D中心授牌仪式上,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

大量总部或R&D中心设在上海的跨国企业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在中国的投资和升级。

6月15日,在第35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R&D中心授牌仪式上,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R&D中心授牌。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共有84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12家外国R&D中心。

「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是集团在这里发展超过二十年的成果。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上海是最佳选择。”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锁专业制造商之一,Hofu集团高级副总裁Thomas Rene Bunke当天表示,除了市场,上海还有人才、科技等综合优势,这使得他们将R&D中心设在上海。

多年来,上海一直是mainland China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一直是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这座特大城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基本建成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

前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因防疫而“暂时慢走”,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努力和冲刺。有着开放基因,有着强大的制造、交通、金融基础的上海,有没有能力对所有生产要素进行最优配置,这也是对上海更大的考验。

上海社科院党组书记、研究员向第一财经表示,五年来“五个中心”的规模和能级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五个中心”的内在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高度联系和发展。通过“五个中心”的全面推进,上海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接下来的重点是打造“五个中心”的升级版。

继续做第一。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天都没有停歇的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到5月底已经上升到正常水平的95.3%。即使受疫情影响,今年前4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进一步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2年蝉联冠军。

随着港口贸易额突破10万亿元,上海将在2021年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从2017年的7.92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万亿元。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三,成为继新加坡、伦敦之后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除了正在从“基本建成”走向“全面建成”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其中,上海作为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批试点,继续发挥消费这一经济发展最大引擎的引领作用。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规模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夜生活指数也在全国排名第一。与2017年相比,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50%。

上海城市(上海十大最有名的建筑)插图上海是国内最早提出“首店经济”的城市,连续多年在新增和累计首店数量上一直领先全国。仅2021年,上海就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1078家首店,同比增长18.6%,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上海举办新品发布会、首秀、首展。与2017年的226家门店相比,新的第一家门店的数量一年增长了近4倍,过去5年共有3788家门店。

上海城市(上海十大最有名的建筑)插图(1)总部经济能级和R&D优势也处于前列并不断提升。

自2002年国内首次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以来,上海一直保持着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48家,外资R&D中心512家,分别比2017年增加223家和86家。

近年来,加速涌入上海的不仅仅是跨国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将R&D中心、管理中心和国际业务总部设在上海。截至2021年,上海累计认定民营企业总部388家。

2021年12月,小米集团在上海成立新的科技公司,成为集团在上海的第9家企业。小米集团上海总部总经理严永生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追求“短链”和效率的同时,将R&D放在上海,得益于当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也享受到了长三角的产业优势,是他们加速进军上海的综合考虑。

在金融领域,上海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股票、债券、期货等14个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银行、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6000多家中外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年成交额已超过2500万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已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与2017年相比,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规模翻了两番,金融市场年成交额增长超过70%。此外,上海现货黄金交易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多种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原油期货也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

上海城市(上海十大最有名的建筑)插图(2)权衡之下,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犹如牵住了“牛鼻子”,明显提升上海中心城市核心功能。这体现在上海可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推动世界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发挥的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长三角与国际供应链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张晓玲告诉第一财经,上海一直在全球城市的序列中。上海作为全球城市价值链顶端的城市,近年来已经不再局限于等级城市,而是网络城市,使得城市的节点功能越来越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与周边城市联系的日益紧密,上海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

在当前全球形势下,与国际国内城市相比,上海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城市综合实力、功能水平、开放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待加强。

“这些中心的基本建成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完成,也不意味着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而是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些中心的功能。”根据权衡,上海下一步要着力打造的是通过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等功能,打造“五个中心”的升级版。

根据“十四五”规划,上海提出要壮大和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主体竞争力,提高在资本、数据、技术、人才和商品配置方面的全球影响力,加快建设能级更高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为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上海计划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经济等“五型经济”。同时,实施“总部能力提升”行动,创新资金流入流出管理、境内外融资、跨境数据流动、人员出入境、通关便利等功能政策。,吸引跨国公司落户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加快培育和集聚本土跨国公司,大力培育和吸引新生代企业总部。

在魏建国看来,基于现有的消费基础和动能,上海有能力率先消费,有望提前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接下来的追赶过程中,上海应注意提高效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总部经济,同时加大RCEP、CPTPP、DEPA等的实施力度。

对于专注于上海创新和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它们在中国的布局正朝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积极升级。

5月8日,欧莱雅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投资公司——这是集团首次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颇具突破性。

“在中国二十五年的发展证明,中国不仅是集团的关键增长引擎,其独特的科技创新和数字营销生态,也成为引领集团未来创新的灵感来源之一。”欧莱雅集团首席财务官白普乐表示,将开放式创新投资引入中国,展示了集团进一步提升和赋能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决心。

6月9日,区域总部位于R&D、业务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跨国科技集团SAP宣布成立“可持续发展与实践战略联盟”,旨在赋能中国企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因为疫情,企业向云转型会更快。通过云服务促进防疫和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优势是高效、快速、可靠,前期投入低,价值实现快。”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让企业重新思考绿色发展的未来,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对于他们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信心大于担忧。“中国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SAP在中国的布局也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成为“新型的中国企业使能者”。

6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已吸引9.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居全国首位,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以每年8000 ~ 9000家的速度稳步增长。

随着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步伐的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能级日益提升。

权衡表明,完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上海对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这涉及到金融对外开放的高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与贸易、航运、科技中心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全面提升国际贸易中心的枢纽功能,不仅要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集散地,积极把握《RCEP协定》签署实施带来的全方位经济效应,开拓多元化贸易市场,还要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争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先行先试,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先行示范区,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

“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贸易的驱动作用,特别是在数字贸易和跨境贸易领域,增加资源配置功能。”认为临港新区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正在进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将推动上海经贸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世界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上海制定了这样的目标:保持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领先地位。到2025年,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箱,水运中转比例不低于52%,海铁联运总量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到2025年,air 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

在这些目标的背后,上海应该坚持区域协调和内涵提升。以港口航运为例,坚持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流域为腹地的发展格局,强化上海港的核心和龙头地位。支持市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加强长三角港航合作,与浙江共同实施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与江苏共同推进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研究完善上海深水港布局。

6月15日,上海与浙江正式签署视频连线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沪浙两地将加强合作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全力确保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年内尽早开工,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全球航运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在当前疫情下,企业推动的区域协作也在加速并凸显优势。中远海运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陆改水”、“陆改铁”的方式打通了运输堵点。比如“陆改水工程”中的长江支线、甬甬支线、闸永支线、沪太通等。被用来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驳船种类繁多的优势,建成了从长江三角洲到上海、宁波的水路“直通车”。

关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升级版,上海给出了未来五年的方向和任务。到2025年,上海将努力成为新科学发现、新技术发明、新产业方向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权衡之下,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在全球科技网络中推动创新。然而,当前国际化、人才流动和区域合作方面的挑战正在加剧,这不仅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的更大任务,也是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18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