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

历史上新平镇、新昌县再到浮梁县的演变江西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瓷工业重镇。一千多年来,景德镇一直保持着由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组成的陶瓷工业体

历史上新平镇、新昌县再到浮梁县的演变

江西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瓷工业重镇。一千多年来,景德镇一直保持着由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组成的陶瓷工业体系,如原料产地、作坊和窑炉、商店和住宅、官道、水运码头、寺庙和行会、艺术和民俗等。因此,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左右,我们因为工作原因三次到访景德镇,恰逢当地规划申报世界遗产,之后有机会与官员、民间学者、制瓷大师进行广泛交流。那时,在白天,有研讨会,或者参观遗址和工作室。晚上和师傅们聚在一起,每人用勺子从一个大碗里舀乐平谷酒。他们把这种用勺子喝酒的方式称为“一瓢饮”,据说这是工匠们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

康熙年间,景德镇在饶州府的位置。康熙年间,景德镇位于州府饶州。

据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的前身是新平镇。东晋初期,江州巡抚陶侃率军平定江州郭默叛乱后,在此设新平镇,隶属江州。当时的城镇是军事单位,相当于驻军营地,而不是后世的工商业市场。唐武德四年(621),设新平郡。县城位于今蒋村乡古言村。这里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小盆地,是当时茶叶生产的中心。唐开元四年(716),新平县北设祁门县,南改新昌县。因地处长江南岸,故又称昌南,隶属饶州。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1)

景德镇三闾庙老街。景德镇三闾庙老街。

历史上,长江水源丰富,两岸森林广阔。每到雨季,人们经常砍树做临时浮桥,形成独特的景观。天宝元年(742),新昌改名浮梁郡,意为浮桥。当日,长江东南的县城经常被淹,于是元和十一年(816年),县令迁到了长江以北的孔府山南麓,也就是现在的浮梁故城。宋真宗景德镇元年(1004),因长江两岸出产精美的青花瓷而以年号设立景德镇。从宋代到民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饶州首府浮梁县,所以这里出产的瓷器也叫饶州窑。明代王士行在《广志义》中记载:“浮梁景德镇,十里雄村,皆火山炽,舟车皆往,只留一命。”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2)

清代青花瓷板景德镇地图《青花御窑厂》,现存首都博物馆。清代青花瓷板景德镇图"青花御窑厂",现存于首都博物馆。

明清时期,饶州为江西十三州之一,因“山之优势在林山麓,蒲鱼之慈悲在谷”而得名。上饶府历史上疆域辽阔,辖鄱阳、余干、万年、安仁、浮梁、乐平、德兴七县。政府设在鄱阳县。到了近代,饶国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景德镇地位的上升。清朝中期以后,景德镇的规模已经超过浮梁县,成为经济和手工业的中心。1916年,当时的政府觉得镇太小,不好管,就把浮梁县迁到景德镇,从此改镇为县。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署由鄱阳县迁至景德镇,取代饶州府,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1953年,景德镇正式成为江西省的直辖市。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3)

乐平唐代龙窑遗址。平塘龙窑遗址。

平邑制陶始于汉代,景德镇瓷都形成。虽然县志上说“平邑制陶始于汉代”,但在唐代以前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并不以制陶闻名。到了初唐时期,新平地区的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制瓷工匠,一位叫陶禹,另一位叫霍仲楚。陶玉携带自己的瓷器进入长安,因质地好,被当时的人称为“假玉”。霍中楚制作的瓷器精美绝伦,被称为“霍奇”。但在当时,由于距离遥远,浮梁县生产的瓷器并没有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反而把交通便利的茶叶卖到全国各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首诗:“谁先得财,不小心丢下她,一个月前去浮梁买茶”。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4)

清代浮梁县城图。清代浮梁县城市地图。

到了唐末五代,景德镇瓷业初具规模。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很多工匠南下,把北方的白瓷技术带到了这里。盛唐时期,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分别是白瓷和青瓷的代表,被称为“南青北白”。一般来说,青瓷较粗,胎灰,白瓷较细,胎坚,吸水率低,色调纯正,透光度较好。当时景德镇瓷器不用高岭土做瓷坯原料,只用瓷石,称为“一元配方”。景德镇是南方最早生产白瓷的地方,产地主要分布在南河和小南河流域。杨梅亭是南方发现最早的白瓷产地,产品包括碗、盘、碟等家用器皿。出土的白瓷色泽纯正,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和透光率达到现代瓷器的标准,是国内同时期瓷器中质量最好的。这为宋代景德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5)

清代景德镇图。清代景德镇图片。

北宋元年景德镇建市后,景德镇瓷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当时的工匠用瓷器仿制玉器,创造了青瓷。因其器身薄而坚,釉色晶莹,声音清脆,有“洁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清如磬”的美誉。一般来说,北宋五大名窑通常指的是游、关、葛、钧、鼎、建言南下。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青瓷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广东、福建、安徽、浙江等地的窑中出现了许多仿青瓷的窑,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瓷系列。宋代景德镇青瓷流传最频繁的是盘、碗、碟、盒、魂瓶等。随着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青瓷不仅风靡全国,而且大量销往国外。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6)

宋代湖田窑遗址垃圾坑。宋代湖田窑遗址的垃圾坑。

我们在湖田窑遗址的一个垃圾坑里看到了很多宋代的帽碗。尽管它们都是次品,但仍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瓷器的颜色介于青白之间,釉色如玉般光滑,薄如纸,拿在手里几乎没有重量。景德镇的一个朋友收藏英青很多年了。我们在他的地方看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次品。有的被烤焦了,有的粘在一起,有的釉上沾了黑点,有的烧到一半,匣钵直接掉了下来。这些都是宋代生动的失败案例,有些还是徒弟的功课。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千年前开窑时大师们的抓挠和叹息。以前这些残次品一般都埋在统一的坑里,有的还比较完整,自己用。因此,以前住户使用的瓷器很少有完好的。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7)

宋代影青瓷。宋代影青瓷。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8)

宋代青白瓷魂瓶。宋代柏青瓷魂瓶。

自元代浮梁瓷局成立后,从此有了超级甲方。元代是景德镇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青花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元朝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下令在景德镇专门设立“浮梁瓷局”为皇室服务,使景德镇集中了全国各窑的优秀工匠,垄断了优良的原料。从此,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9)

高岭村矿坑遗址。高岭村矿址。

南宋后期,景德镇出现原料危机,上品瓷石枯竭,生产陷入困境。这时,工匠们在高岭村附近发现了一种新材料——高岭土,这是一种白色细腻的粘土,可塑性和耐火性都很好。在瓷坯中加入高岭土,可以减少瓷器的变形,从低温软瓷(1000℃以下)到高温硬瓷(1200℃以上),从而完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大飞跃,这就是“二元配方”技术。浮磁局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官窑生产管理机构,隶属于大会所,以领为管陶官。元代所有的御用器皿和官瓷都是通过浮磁局以“官督民烧”的形式在民窑中生产的。有了朝廷的超级甲方,当地政府可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线不断扩大,景德镇陶瓷从此进入黄金时代。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10)

高岭村附近。高陵村附近。

元代景德镇的代表作品有蛋清釉、青花釉、红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宋代崇尚青翠如玉的青花瓷不同。蛋釉因釉色似鹅蛋,白中略显青色调而得名。元统治者青睐蛋釉,与“元人尚白”的民族习俗有关。官方的蛋清釉称为“舒府器”,一般质量较好,多有印花装饰。装饰主题是云龙和缠绕花。元代景德镇的另一大成就是烧制成熟的青花瓷。从此,清新明快的青花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画、印等装饰技法,成为中国陶瓷装饰的主流。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11)

故宫藏元代卵白釉瓷盘。西藏故宫博物院藏元代蛋清釉瓷盘。

釉中红是将含铜元素的色料涂在瓷坯表面,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釉下彩),放入窑中以1300℃高温烧制而成。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也可以与青花组合装饰,称为青花釉里红。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颜色稳定;釉里红的着色剂是氧化铜,容易挥发,两者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对窑炉的气氛要求很高。举世闻名的元代青花釉里红雕花罐只有四件,国内两件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北博物院。这一时期景德镇出现了金彩、红釉、蓝釉,都是当时的新品种。琉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色彩装饰技法,表明景德镇制瓷工人熟练掌握了各种着色剂的使用方法,为景德镇成为明清时期全国制瓷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何叫瓷都)插图(12)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青花釉里红雕花锅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120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