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区(省区有哪些)

你知道今天中国的省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吗?你知道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由来吗?事实上,省制经历了近1000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

你知道今天中国的省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吗?你知道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由来吗?事实上,省制经历了近1000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行政区划体制。

一、省制的建立与演化

从元代开始,中国逐渐确立了以行省制为主体的区划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实省制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走秀制。它原本是中央政府为行政需要而设立的机构。每当有事发生,走秀就临时充当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执行任务,事情一结束走秀就撤了。

南北朝时,东魏北齐设行台省,金都设行上舒泰省,管理黄河等事务,事毕即撤。

金代中后期,先后受到南宋、西夏、蒙古的攻击,辖区内也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为了提高地方效率,设置的行省逐渐增多,如在与蒙古交界的边境设置了黄林、抚州、京,在黄河以南设置了南京,以抵御南宋的进攻。虽然金末设立的行省多为临时中央机构,但在设立初期,大多只管民政,不管军务。到了后期,由于战争的增多,这些机构逐渐长期化,成为一个实际的行政区域。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

金朝灭亡后,蒙古开始模仿金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如设置燕京省、山东东路省、山东西路省等。后来蒙古先后灭了大理和南宋,开始在全国建立行省制度。到忽必烈时,尚书省逐渐并入中书省,称为“中书省”。

起初,各省只是中央政府的机构。后来随着征服时间的增加,逐渐定制化,功能也从军事功能转变为民用功能。慢慢的,元朝统治者担心掌管行省的宰相权力过大,就只设置了与行省不同的公务,这样行省就转化为所在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1)

忽必烈画像忽必烈汗的肖像

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传承1279年雅山之战后,南宋灭亡,元朝统治者开始在全国设置行省。前期全国只有七个省,管理的疆域很大。例如,陕西省包括今天的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2)

崖山之战悬崖山之战

由于管辖范围过大,且各省所辖地区相距甚远,这促使元朝统治者调整行政区划。

元二十七年(1290年),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调整行省建制。除青海、西藏、川西现在归郑玄书院管辖外,全国由原来的七省调整为一中书省、十中书省。

虽然每个省都被划分了,但是管辖面积还是很大的。这一个中书省和10个祝星省的范围是令人震惊的,从今天的贝加尔湖到海南和南中国海,东至日本海,西至新疆。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3)

元代行省的分布元代行省分布

比如今天的江西省越过了南岭山脉,今天的湖广省统治了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省史无前例地越过了秦岭,控制了一直归四川管辖的汉中。由于元朝的省区太大,统治者后来不得不在各省之间设立多个宣慰司,以降低行政区的行政成本。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4)

《倚天屠龙记》的历史背景是明灭元朝的战争屠龙记的历史背景是明朝的战争。

到元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有所增加。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元朝统治者效仿金朝统治者,临时设立了若干行省。这些省份属于中原省,如大同、镇定(今河北石家庄)和张德(今河南安阳)。之后淮南江北省从河南江北省分出,福建省从江浙省分出。这些行省的设立使得元末的行政区划非常复杂混乱。

很快,明朝灭亡了。朱元璋开国之初,为了更好地治理全国,不得不继续沿用元朝“书省”的模式。但由于这些省份跨度较大,地方官员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了朝廷的统治。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5)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画像

为了巩固行政区域,朱元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削弱地方权威的措施。1376年,红九年将元代行省改为丞宣部,主要管理一个地方的民政事务。除了军权被削弱,其职权与元代中书省相似。同时,成宣部郑石由1个中书省、10个中书省改为15个。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6)

明代南京故宫明代南京故宫

此后,燕王朱迪发动靖南之战,夺取皇位,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并在北京周边地区设立直隶省。但南京继续把持着首都的位置,为了区别南京和北京,南京被称为“南直隶”。成宣部郑石虽然改名,但在明朝的一些官方文件中仍称“省”,分布在全国13个部郑石石室和2个直隶县,合称十五省。

省市区(省区有哪些)插图(7)

影视剧中的燕王朱棣电视剧中的燕王朱迪

后来到了清朝和民国,在明朝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全国各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今天看到的省制才逐渐形成。

文史君说

任何一个行政区从建立到最终确立,都要经历一个特别复杂的演变过程。我们今天看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包括地区、盟)、县(包括旗、市、区)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参考文献

周:《中国历史地理十六讲》,商务印书馆,2013年。

周《与: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龚玉·沃克)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互联网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大家!

我们将每天为您呈现精彩的历史文章。请关注我们的账户!你的喜欢、转发和评论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116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