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近义词(夜夜笙歌的近义词)

详细信息:欢迎来到经典《第一次烧香》第四讲。上一次,我们谈到了葛在入住梁宅的第一天晚上,就被一柜子的衣服征服了。说到对服装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详细信息:

欢迎来到经典《第一次烧香》第四讲。上一次,我们谈到了葛在入住梁宅的第一天晚上,就被一柜子的衣服征服了。

说到对服装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著名场景。那是成功变白变身神秘富翁的盖茨比和他的初恋富家女黛西在分别多年后的一次相遇。这时,黛西已经嫁给了一个名门望族,住在盖茨比家的海岸对面。盖茨比的房子每天都挤满了客人,载歌载舞。其实就是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我希望给女神的信息是,我现在有钱了,我们继续我们的关系吧。所以当这场来之不易的会面真的发生时,盖茨比显得异常庄严。他带黛西参观了他的豪宅,其中一个是他的衣柜。这个定制的超大衣柜里放满了西装、领带,还有一摞摞十几层的衬衫,像砖头一样摞在一起。他告诉黛西,他已经在英国雇人给他买衣服,这样他可以在四点钟换衣服。以下为原文:

他拿出一叠衬衫,一件件扔在我们面前,薄亚麻布,厚丝绸,细法兰绒。全部抖出来。正当我们享受的时候,他又拿出来更多,柔软昂贵的衬衫堆得更高了——条纹的、花纹的、方格的、珊瑚色的、苹果绿的、浅紫色的、浅橙色的。

就是这些耀眼的衬衫彻底征服了物欲横流的雏菊。她把自己埋在衬衫堆里,开始哭,“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衬衫”。

纸醉金迷近义词(夜夜笙歌的近义词)插图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剧照

从黛西的言行很容易看出她是一个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女孩。衬衫的衣柜超出了穿着的需要,超出了实用价值。衬衫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财富、地位和阶级的象征。但要知道,黛西并不是家境贫寒,丈夫也很有钱,从来不缺漂亮的衣服。但是为什么黛西还是被这些衣服深深打动?

我们知道黛西和她高贵的丈夫住在纽约长岛的东卵,而盖茨比住在他们的另一边,西卵。那时候的东蛋和西蛋完全不一样。东卵居住的是那些真正出身名门的富豪家族,他们的财富代代相传。而西卵则聚集了很多新资产阶级,比如盖茨比,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一夜暴富。在老贵族眼里,他们不仅看不起这些城市新贵,还认为他们是乌合之众,没有根基。而且暴发户的派头让他们很反感,就像一个人穿着各种奢侈品牌的大logo。你会有什么感觉?首先这个男的是真的特别土豪,其次他的品味很可疑。旧贵族看这些新资产阶级也有同感。这些城市暴发户夸张的财富聚集速度,带着他们所有暴露的奢华,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跳跃,让他们感到紧张,害怕取代旧贵族的位置,因为这些新的资产阶级把握了时代的机遇,代表了时代的方向。他们是与都市生活和现代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碰撞是整个故事的重要主题和背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黛西不仅看到了盖茨比引以为傲的财富,而且从这些非常鲜艳、夸张、多变的漂亮衬衫中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城市体验和现代性的冲击,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些城市新贵对新奇、夸张、多变的现代性的极度追求。所以,打败黛西心理防线的不仅仅是盖茨比的财富,还有这个时代千变万化的形势。

纸醉金迷近义词(夜夜笙歌的近义词)插图(1)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一炉香》中,葛面对衣柜里琳琅满目的衣服,心态大致相同:衣服不仅是财富、地位、阶级的象征,也是现代、西化、现代生活的体现。所以当我们看到葛的选择时,不能简单的认为她是物质的,拜金的。其实有一种看不见的时代推动力。要知道,我们的女主角是乘坐在一辆加速的时代列车上,带着她越走越远,直到与原来的生活彻底分道扬镳。因此,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作家并没有简单地将葛的选择视为堕落而加以批判,而是对她的处境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这种与城市化、现代性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见。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现代感和都市感的作家。她不仅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以城市生活为背景,而且当她从心理上描述人物时,甚至是自然风景、植物和花卉,她都会将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体验中。比如我们上节课说的,葛第一次走出梁宅。当时山上夕阳的余晖,金红交错,好不热闹。形容张爱玲华丽的晚景,像雪茄盒上的商标画,被太阳晒干的芭蕉像雪茄丝。当她第二次走进梁的房子时,她在白雾中看着她姑姑的房子。绿色玻璃窗里飘着的光,从远处看就像薄荷酒里的冰块。这很琐碎。这些隐喻都是来自现代都市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体验,但如果读者从来没有关注过烟盒画、雪茄丝、薄荷酒,或者缺乏这种都市生活的体验共鸣,恐怕读起来会觉得不对劲,小说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另外,再来说说另一个特点。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很现代,还有一个特点来自于她对人物主观感受的描写。我们常说张爱玲的比喻巧妙,在于她非常善于整合各种感情。这些体验和感受原本来自于对现代生活的体验,经过多种感官合成后,成为一种立体的主观感受,让人仿佛进入了一种全息的体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城市感。

比如小说里说葛卫龙半睡半醒的时候,衣服的质感和音乐的质感交织在一起。原文是这样的:“羊毛织物像挑衅的爵士乐一样毛茸茸的。”这里的本体是羊毛,比喻是爵士乐——羊毛像爵士乐;但如果这样看,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仔细分析后发现,羊毛和爵士的相似之处并不是外观上的相似,而是它们给人的共同的主观印象,毛茸茸的,只是一种从摸上去,羊毛,毛茸茸的;一种是听觉引起的情绪。爵士乐有轻有重。如果没有什么喜欢的,是不是有一种羊毛面料接触皮肤的感觉?有时候痒,有时候没感觉。看这里,本体和车辆其实大相径庭,需要人的一种主观经验的代入,才能完成对这句话的理解。

还没完呢。作者进一步将这种触觉和情感上的毛茸茸的感觉联系起来,因为它是毛茸茸的、肤浅的、若即若离的,所以它是挑衅性的。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出一个散发着性诱惑的有些颓废而华丽的爵士女郎。如此多样的经历和几个波折的丰富联想都集中在这么一句话里,所以给人的阅读带来了非常密集的综合快感。

《色戒》也有非常经典的描写。执行暗杀任务的那天,焦急地等待着易的出现。在小说中,王佳芝的内心是这样描述的:“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裂了一样,在树荫下悄悄爬上小腿。”在这里,本体是“失败的预感”,隐喻是“丝袜的裂缝”。他们的相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感觉,那是一种不断蔓延的负面感觉,一个在腿上,一个在心里。但是对于没有穿过丝袜的男性读者来说,这种感觉恐怕就隔了一层。

纸醉金迷近义词(夜夜笙歌的近义词)插图(2)电影《色戒》海报

好,这是我们上节课的一个尾巴。为了继续在港求学,葛卫龙求助于他有钱的姨妈。虽然她清楚地知道这个不健康的梁家大宅并不符合她的理想,但她原本希望通过读书和就业,像一个完全的新人一样,有尊严地进入新的现代客厅空。然而,在声、光、电的夹击下,葛在经历了梁公馆的奢华生活后,做出了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她对自己说,不如留下来看看。其实这已经开始偏离她之前给自己定下的路线了。

接下来,第二天早上,我姑姑手下的得力干将,一个叫迪迪的女孩,因为和姑姑发生了肉搏战,被姑姑赶了出来。上节课我们说过,葛和嵇之这两个形象是背对背呼应的。的确,舅妈也是把培养成了虞姬的接班人,虞姬的遭遇也暗示了葛未来的命运。

当卫龙麻木地看着她走出梁宅时,她写了一个细节,说她的眼睛因泪水而红肿。“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没有任何面部表情,像一个泥巴做的面具。找了半天,只见那沉默的脸上有一根筋在那里缓缓起伏,从腮部一直通到太阳的心脏——原来她在那里吃花生,红脆的花生衣一直在嘴角上扬。”

这个描述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了。然而,在沉默而无表情的脸上有一个波动的轨迹。这种微妙的运动足以将寂静压抑的场景转化为动态蔓延的恐怖。进一步说,这种波动来自于什么样的行为?其实来源于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行为——吃花生,但是这个行为和这种压抑绝望的场景完全不匹配。举个例子,一个人把所有的身家都投入了股市,突然发现股市崩盘,血本无归。如果你是这个人,你是什么心情?你会怎么做?你会哭吗?找个人聊聊?寻找生活?但是你不会闲到吃花生吧?这个例子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是很相似的情况。她的人生毁了,接下来的命运可能就是被父母带到农村结婚,变成农妇,生一堆孩子,过着农活的苦日子,被婆婆打压。她当初的爬龙出人头地的梦想,可能彻底无望了。但这种看似绝望、残酷、无望的局面,才是当事人继续活下去的常态。吃花生这种特殊的家庭行为,其实是一种正常生活的体现。所以,荒诞现实的残酷不在于它的悲惨程度,而在于它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具有持久性,难以被颠覆,而身处其中的人却不得不接受和忍受这种现实。

薇也许是隐约联想到自己可能的命运,突然不愿意再往下看了,她“转过身,打开衣柜,人靠在柜门上。衣柜阴暗阴暗,丁香的味道让人眩晕。还有很久以前空的氛围在里面,温雅,休闲,没时间。窗外没有明媚的早晨,绿油油的草地,吓人的沉默的脸,嘴角的花生大衣……衣柜里“肮脏、复杂、不合理的现实”。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卫龙在壁橱里呆了两三个月”,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因为她确实有很多穿衣服的机会:晚宴、茶会、音乐会和纸牌游戏。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个展示自己衣服的机会。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个衣柜是梁家的缩影。只是在这个阶段,卫龙只负责穿各种各样的衣服,履行一个花瓶的义务。就目前来说,生活还是美好奢侈的,还没有露出狰狞的面目。

三个月后,季节也变成了炎热多变的夏季。进入上流社会已经有一段时间的葛卫龙,已经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留在香港的最初目的很简单,就是读书。就像普通人一样,我们上了中学大学以后,可以先谋生,然后找工作。更好的是有事业,有更好的社会地位。

结果在梁宅待了三个月,增长了阅历,开阔了眼界,发现这样的想法可能太简单了。连丫鬟都跟她说:“我不说让人失望的话,那我上完学怎么办?姑娘,你还是个中学。香港只有一所大学,大学毕业生还找不到工作!还有的事情,一个月五六十块钱,在一个修道院办的小学礼堂教书,和外国尼姑生气。不是这样的!”

说起这个,她和葛卫龙的关系也很有意思。小说开头,我不喜欢葛,说要请她回来。这是儿子。姨妈在有意拉拢葛的时候,又变得异常殷勤,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眼力,善于见风使舵的姑娘。而本来屈尊难相处,但因为在香港没有朋友,又只有这个姑娘给她出好主意,慢慢地就把胡二当成知己了。我们在小说《第一炉香》中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都很现实,没有稳定不变的关系。每个人的态度和关系都是随着兴趣随时变化的。在这一点上,《第一炉香》对《金瓶梅》来说是相当真实的。

回到阅读是否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社交渠道的问题,卫龙实际上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此外,她的女性身份在她的选择中引入了其他考虑因素。首先,女人比男人更难获得社会地位。在一个男人还很难找到工作的时代,女人的前途更加暗淡;另一方面,女性的身份可以提供另一条出路,就是嫁个有钱人,找个稳定的长期饭票,甚至嫁得好,就可以获得财务自由。

小丫头胡儿已经指示葛卫龙。她说:“我替你打算,还是趁这个交流的机会,物色一个合适的人吧。”在传奇集里,很多小说都提到了这一点。女性在社会中的活动非常有限,她们可选择的社会角色也极其有限。虽然他们也上学,学习,甚至工作,但是他们很难通过工作起来空。通过职业地位获得社会认可更是难上加难。获得生命支持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婚姻。借用张爱玲自己的话,她是要做一个已婚的女人。

于是,葛不得不面临的第二个选择就是浮出水面,是继续读书,坚定地走上新社会的道路,还是结婚,成为一个有夫之妇。

现在我们谈论女性是追求事业还是做家庭主妇,普遍的观点是女性应该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是独立自我的保障。相比之下,做家庭主妇的选择是如此过时,以至于被认为是自我迷失的代名词。但事实上,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人们选择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是选择结婚还是保持单身,不和谐的情侣是继续在一起工作还是干脆分手,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种经济选择。当一种回报大于另一种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回报更大的方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很多现代女性认为经济独立可以带来更多的自主性,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大的成就感,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这是成为现代职业女性的好处。虽然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比如结婚的延迟,婚姻市场上选择的减少,以及家人和亲戚的唠叨等。,这是要付出的相应代价。但一般来说,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会选择收益更大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想象这个职业女性回到一个传统观念的小城镇,首先她的收入可能会缩水,其次职业女性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会下降。相反,她将不得不承受更多关于单身的舆论压力。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她可能会考虑结婚。所以,当葛认真考虑把结婚作为一条可行的出路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拜金主义、堕落等词汇进行粗暴的批判。因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类似的位置,我们可能都有相同的经济考虑。如何选择取决于你如何估计收益和成本。

我们再来看看。影响通用卫龙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如果说葛的期望是过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生活,那么显然,选项一“读书”无法成全她,因为女性找不到事情做,即使找到了,收入也很低,社会地位也不高。然后选项二“结婚”,这个选项看似满足了她的需求,但还是有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们是否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这个合适的结婚对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有钱人,这样才能保证生活水平不会下降太多;第二,最好是符合葛意愿的恋人。这是一个像葛这样的新人的看法,但是一个不完整的新人。婚姻需要爱情。这样恩爱的婚姻,哪怕有一部分是为了钱,至少也是一段佳话。不像嫁给一个老富翁做他的小妾那么物质扭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中出现了与卫龙有关的三个男人,他们也是潜在的结婚对象。一个是卢,一个是司徒协,还有一个是巧巧。下节课,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人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欢迎你在微信(微信号:LetsReadNow)搜索订阅号“今日我们读书”,或者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我们读书”,一起参与精读经典的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445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