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是环境还是遗传)

半月谈评论员向近日,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都扔给年轻人”,导致一些年轻干部被迫“什么都懂”“什么都干”,出现基层新人变“超人”的现象。报道发表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是环境还是遗传)插图半月谈评论员向

近日,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都扔给年轻人”,导致一些年轻干部被迫“什么都懂”“什么都干”,出现基层新人变“超人”的现象。报道发表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共鸣。

辩证的观点,“一玉未琢”。年轻人确实要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烫手的山芋”,才能熬过风雨,练就本领,增长才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有三头六臂,成为“工具人”。做多了或者做错了,会慢慢消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创造力。

之所以出现“你年轻,你干得多”,表面上看是工作安排不合理,大家忙闲不均。但是,换位思考的领导并不容易,处理一些复杂琐碎的事情可能只会对新人有吸引力。这说明,职场“鞭打快牛”的缩影,更多反映的是基层治理的内卷化问题。

年轻人不学走路就被迫“跑”。一方面证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各种文稿到各种会议活动,年轻人不可避免地被“捆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层分工不清,职责不清。“老油条”被砸,年轻人自然被顶。

解决这种怪现象,当然可以从以上两个角度入手,但最重要的是用好考核“指挥棒”。改变年轻人的待遇、荣誉、成长机会和责任,让他们的工作投入和回报成正比,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和鼓励。

好的考核机制应该是能者多劳,庸者多得的导向。同时还必须体现精准和分类施策。给年轻人提供舞台和锻炼机会,就是要发挥他们年轻的长处和干劲,鼓励他们除了做“多面手”之外,还要成为真正的专家。

而如何设计这一制度并付诸实践,首先对基层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体协调上,如何避免“鞭打快牛”和不知不觉地助长慢牛的惯性,如何给年轻人“减负”和“让梯”,值得考虑。其次,人事编制、监察、考核等部门也需要对“定岗定责”二字多做研究。只有把这些理顺,把评价体系完善得更加客观公正,年轻人才不会惧怕基层工作,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年轻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来源:半月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775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