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

《北京印记:北京古地图论文集》,白鸿业、陈红燕主编,金文出版社,2021年6月。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图,大部分都是拼“Peking”的,尤其是西方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北京印记:北京古地图论文集》,白鸿业、陈红燕主编,金文出版社,2021年6月。

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图,大部分都是拼“Peking”的,尤其是西方人做的。很多早期的英文单词,比如北大、京剧,也是“Peking”而不是今天常见的“Beijing”。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涉及到三个因素:北京地名史、汉语音韵学史、汉语拼音史。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北京”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的名字。

与“北平”相对应的两个汉字是“北京”,但直到民国时期,北京的实际行政名称从未出现过“北京”。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北京,其实是从明朝开始的一个常见名称。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多京制现象。为了划分不同的首都,根据所处的位置,被称为某都或某都。唐朝有两个都城:西京的京兆府(今陕西Xi安)和东边的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宋有四个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明府(今河北大名)。这里“某都/首都”是对应的首府城市的称谓。一般来说,一旦失去了都城地位,都城就不再与之联系。

今天的南京城,在明朝洪武年间,真正被命名为应天府,名字叫史静。明太宗(太宗),朱迪在靖南之变后登基,永乐元年(1403年),将发迹之地北平郡升为“京”,为“杭宰”(天帝逗留之地),改统一郡名为“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迪正式以顺天府为都城。旧都应为天府以得都城之名,北京改名为南京。就这样,明朝形成了南北两都的体系。

南北北京体系形成后,以北京首都顺天府为“北京”,六都京为“南京”。“北京”作为首都的通用名称,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民所使用。这个常见的名字甚至出现在《明史》中,而《明史》是明代正式修订的。如《唐太宗文实录》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十二日记载:“近几年建北京,官军辛苦。”

1644年,清兵入关,迁都北京,原旧都盛京改为驻京。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模仿顺天府的命名和建制,在盛京设置奉天府。根据地点,顺天府的俗称应该是“南京”,奉天府应该是“北京”。但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北京”开始与地域联系起来,成为专指顺天府的地名。人们一直称它为“北京”。

1914年10月4日,北洋政府将顺天府改为京兆省级行政区,又称京兆特区。城市行政区的“市”也出现在民国初年。1914年4月,在顺天府设立京都市府,管辖市区,设督军一人,兼任内务总长。1921年1月,北洋政府将这座城市命名为京都。次年6月,京都被定为特别市,京都特别市正式成立,长官仍由内务总长担任。北京在1928年结束了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历史。6月28日,国民政府将“京都”改名为“北平”。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1)北京全图是1900-1901年做的。北京印章插图。

综上所述,明清及民国时期,官方行政区域中从未出现过“北京”这一地名。但这个名词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也影响了西方人,使他们也把顺天府/京兆/京城的城墙称为“北平”。

受南方普通话的影响,西方人将北京拼写为“Peking”

Peking和北京的发音听起来很不一样。这是因为语言总是在变化的,不是清末北京话的发音。明代音韵学家昌迪最早提出“有古今、有南北、有新字、有转音”的观点,意思是说字的音会随时间空而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金尼格的《西方儒学的耳目》来了解明末清初的官话语音。金妮·葛是清末的一位耶稣会士,出生在荷兰西部的佛兰德斯杜埃(今法国杜埃),所以他自称是比利时人。1610年秋,他到达中国后,跟随拉扎罗·卡塔尼奥等人学习汉语。1626年,在关中大学者王政的协助下,完成了《西方儒学的耳目》三卷本。

《西儒耳目》中的“被”字,因为在当时的官话发音中“被”字是入声的,所以被记为pī。如果用现在的国际音标标注,应该是【pe。],与现在的汉语拼音be略有相似,发音短(闭喉塞音)。虽然当时北方方言的实际口音中没有入声,但读起来还是一直保持入声。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2)《西儒耳目》中“北”的读音。北京印章插图。

发音为王[ki]是“京”的由来。],发音像现在的汉语拼音“ging”。《西儒之眼目》中“京”的声母还是舌根K(即现代汉语拼音的G)。但从明末开始,北方方言舌根处的G、K、H(以I、H结尾的音节)的薄调变为舌面的J、Q、X,出现了舌根的腭化现象。这样,king(京)就变成了jing。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3)《西儒耳目》中“经”的读音。北京印章插图。

虽然此时北派官话的声调消失了,出现了腭化;不过当时国内还是比较保守的南方官话。在读音方面,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北派普通话。结果,受南方官话的影响,西方人把北京拼成了“Peking”。

为什么P和K的发音与汉语拼音不同?因为汉语拼音实际上是用浊音字母B、D、G来表示清音声母[p]、[t]、[K];清音声母P、T、K用于表示清音声母[p']、[t']和[k']。而西方语言的辅音模糊不清,所以还是用P代表[p],K代表[k]。

至于[pi:的发音。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k' i.]就是受英语拼写习惯的影响,以至于“被”字对应的pe和原来的声调差别很大。

已经成为外语固有词汇的中国文化词汇,

还是用邮政拼音

那么,为什么用Peking的拼法而不用其他方案呢?这是因为在现代汉语拼音成为标准之前,我国涉及地名和邮政的出版物(邮票、地图、书籍)普遍使用邮政拼音。Peking的意思是邮政拼音。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4)拼写不同的北京和北平邮戳。北京印章插图。

我们现在熟悉的汉语拼音,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的。直到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才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于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在此之前,汉语的国际音标标准是“韦德-翟立斯体”(简称韦德体)及其变体邮政体。

英国汉学家韦德曾在上海海关工作。1867年,他出版了中文教材《从你开始的语言集》,成功地发展了用拉丁字母书写中国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体”,成为中国地名、人名、物名对外翻译的音译标准。1892年,另一位英国汉学家、时任英国驻宁波领事的翟立思出版了第一版《华英词典》,继续完善了韦氏方案。《华英词典》第一版的诞生,也被视为维托玛拼音方案修订和确立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韦德一翟立斯拼音体系”。

1906年春,上海召开大清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统一和规范全国地名拉丁字母拼写,决定基本以翟立思主编的第一版《华英词典》拉丁字母拼写为依据。只是为了满足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使用任何附加符号(如送气符号等。).它叫“邮政拼音系统”,是魏式拼音的变体。

当时的邮政系统隶属于海关,而海关税务总局的英国人赫德是一个狂热的地方主义者和方言主义者,所以邮政拼音保留了很多保守的、方言的拼音。如北京:Peking(邮政拼音)、Pei-ching(维托马拼音);厦门的淘(邮政拼音),夏明(Witoma拼音)。当时的海关系统和邮政系统虽然掌握在英法两国人手里,但毕竟是我国的官方机构,以至于邮政拼音取得了半官方的地位,成为清末民初的汉字拉丁音译标准。

北用英语怎么说(你个傻吊用英语怎么说)插图(5)1942年,浙江邮区地图上有大量标有邮政拼音的小地名。北京印章插图。

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官方拉丁拼音方案,即罗马字。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社会风气还处于“税关、邮局、公文、报纸、人名、地名都要翻译成西文”的局面。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一要害部门仍然掌握在赫德家族的梅·乐和(赫德的侄子)手中,中国的罗马字仍然无法从维托玛拼音中抢得位置,因此也不可能成为国际交流的工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语言中的罗马字几乎绝迹。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民国时期,就连国内出版的地图也一直使用邮政拼音。

邮政拼音已经不用了,但是中国的很多文化术语已经变成了外国语言的固有术语。邮政拼音还是用的,比如北大清华。对于古地图爱好者来说,知道北京曾被称为“北平”也是寻找北京古地图的必要知识点。

本文选自《北京之印:北京古地图随笔》《西方地图上的北京为什么拼写为Peking?》,字幕不在原文中使用,由编辑修改。已经出版社授权出版。文中用到的图片都是这本书里的。图为北京环球度假区官网截图。

作者徐春伟胡洁琼

怎么能编辑呢?

编辑青青子

校对王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7221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