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位置(人体位置图)

编者按:中医认为,五脏即心、肺、肝、脾、肾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根据五脏的特点为其指定“官职”,并形象地论述了

编者按:中医认为,五脏即心、肺、肝、脾、肾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根据五脏的特点为其指定“官职”,并形象地论述了五脏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李星光解析五脏“官位”,教你如何利用五脏养生。

心:君主的官员

“心者,君之官,神者不在。”古人认为心影影响全身血液循环,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五脏六腑中占据重要的指挥地位,故与君主相提并论。中医的心和西医的心不完全一样。它不仅指心,还代表“神”,即意识、思维和情感。它的功能状态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就像《黄帝内经》里说的“得善心则忘”、“不知主则十二官之危”,意思是一旦心有异常,就会影响心神,出现失眠、多梦、无精打采等症状。严重的话,其他脏腑也会有危险。另外,中医有“一切疮痈皆属心”的说法。当身上出现痒的症状,也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夏季气温高,邪火容易损伤心脏,导致烦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这个时候更要注意养心。建议睡眠充足,中午小睡一会,可以帮助你保持心理健康。饮食上,多吃红色和苦味的食物,如红豆、山楂、西红柿、苦瓜、莲子心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清心。在“情绪、忧虑、悲伤、恐惧”这七种情绪中,只有快乐是积极的,它能使人感到受欢迎和有抱负。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焦虑抑郁。建议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其他“六情”;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做一些能让人“开心”的事情,比如适当的运动、书画、游山玩水等等。,但注意不要太高兴,以免给内心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龙:相府之官。

"肺人,傅之官,管节."“项”是宰相,文官之首,君主之下,官员之上;“傅”是“太傅”的意思,是君主的老师,两者都辅助君主。虽然心脏的位置最高,但从人体结构来看,肺和心脏一样,位于膈肌上,高于心脏。所以中医把肺称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古代帝王车上的丝伞),意思是肺有覆盖和保护脏腑不受外邪侵袭的功能。主肺气,指挥脉象,掌管一个人的全部之气,有发降之功。因此,肺可以辅助心、君运行气血,将精微的水谷均衡有序地分配到各脏腑,即“调节”。

因为肺与外界相连,当疾病和病原体入侵时,它首当其冲。尤其是秋季,气候干燥,阴津易耗,出现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秋季要特别注意润肺养肺,多吃银耳、梨、菱角、葡萄、蜂蜜、百合等食物,多补充水分,少吃辛辣、烧烤、油腻食物。黄帝内经给出了秋季养肺之道:“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急,天晴,晨早,鸡喜,心平,秋刑缓,气抑,秋气平,无志,肺气清。这秋天的空气应该是提高收成的方法。”意思是说,秋天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平和,夏天要克制向外宣泄,这样肺部才能保持清醒的状态。

肝:将军的官员

“肝,将军之官,谋事在人。”将军是防御的象征。他不仅要善于带兵打仗,还要有“战略”,要会运筹帷幄。肝藏血,有卫体功能,能调动“兵马”——气血抵御外邪。同时,肝主谋略和思维,所以古人将其比喻为将军。人只有肝血充盈,肝气充盈,才能深入思考问题,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做事;如果肝血异常,就容易烦躁易怒,思考问题就会变得不理智。“风晕,皆属肝。各种暴戾僵直,皆属肝。”有些风病,四肢震颤,头晕目眩,突然僵直,都与肝有关。

可以调节肝脏的情绪,反过来,大怒也会影响肝脏的运行,在肝脏疏泄的时候会阻碍道路。时间长了,就会从心情不好、气滞逐渐发展成一种病。

所以要尽量乐观开朗。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快冷静下来。我们可以面对绿植,发出“嘶嘶”的声音,慢慢地、深深地吐出邪气,直到感觉好一点。《黄帝内经》也提到“人的血在肝”,即在休息时,血液回到肝脏进行调节。只有休息好了,肝脏才能更好地防御身体。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脸色发青,脸色不好,就是肝脏在抗议。特别是在春季,阳气旺盛,春暖肝阳,我们更应该注意休息和调理。我们应该“晚上不睡觉,早起,在公园的院子里散步”,也就是晚睡一点,早起,在公园里散步。另外,酸味入肝,有收敛的性质。应该适量吃一些酸性食物,比如酸枣、菠萝等。

肾:当官强

“肾为强官,巧也。”什么是强官?有的学者将其理解为“大力士”,君主的守护者;也有学者认为是主管建设的官职。但不管怎样,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要藏精、藏骨、藏髓,健脑益智,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密切相关。肾气充盈时,筋骨强健,行动敏捷,精力充沛。所以古人用它作为有力的官来形容肾。如果肾虚,人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精神疲劳、记忆力下降、容貌早衰等症状。肾虚后会影响身体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

肾应该和冬天联系在一起。冬天养好肾,来年身体更强壮。冬天补肾气重在“藏”,正如“冬天的三月,这叫藏,那里埋着水和冰,没有太阳的干扰。如果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冷了就暖皮肤,这样就能紧急夺气。今冬之气,当是养贵皮之道。”这句话提醒大家,冬天要适当减少活动,做事要“慢”,以免惊扰了阳气;太阳下山就休息,太阳升起就起床;要避寒保暖,皮肤不要轻易出汗,否则容易阳气外泄,对身体不利。在饮食方面,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是冬季滋肾的首选。此外,坚果如核桃、桂圆、栗子等。冬天对肾脏也有好处。

脾:谏官

"脾者,谏之官,知如何出周."谏官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享有告知君主善恶的特权,所以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善解人意,也就是“知周”。与现代社会相比,谏官就像检察机关一样,脾在人体中起着这样的作用。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不完全一样。它刚正不阿,关心身体各个方面,及时向君主传递问题。如果脾功能受损,既不是“知周”,也不是“可调治”,体内突发的恶性疾病就不容易及早发现。

负责脾的运化,主血。如果脾虚弱,身体的运化就会虚弱,从而导致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脾虚者应避免食用性寒、味浓、油腻等食物。他们应该少吃冬瓜、海带、螃蟹,多吃小米、黄豆、山药等补气健脾的食物。与长夏脾之气相通,所以长夏保养脾胃正是时候。注意不要吃太多,七分饱即可。避免着凉,不要一身汗再吹;脾喜燥恶湿,可以每天泡脚,促进气血循环,排出湿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704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