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会员(csdn会员白嫖)

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较为薄弱,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教委化劣势为优势,结合山区实际,狠抓艺术教育,根据“健康审美、创新思维、家国情怀”

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较为薄弱,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教委化劣势为优势,结合山区实际,狠抓艺术教育,根据“健康审美、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提出了“开发本土艺术资源、享受校本艺术教育”的理念, 充分利用身边的本土艺术资源,本着“不花钱”的原则利用本土文化艺术资源,走出一条“扎根巩固本土视觉艺术文化,享受山区校本艺术教育提质增效”的偏远贫困山区特色美育之路。

“三个行动”强势教师

“全纳培训”全覆盖。彭水县教委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秉承“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的宗旨,狠抓培训。针对该县美术教师数量少、兼职多、专业弱的特点,实施美育教师“全纳式培训”,培训强度大、密度高、覆盖面广,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该县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根据视觉艺术的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行基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成果呈现的“三基”策略,以及“菜单式”、“专题式”、“通识式”的训练,促进个体问题解决、局部问题解决和一般问题解决。近年来,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教师脱产培训和专题培训60余次,实现了学校和教师培训全覆盖。

“混合教研”增加实效。开展接地气的有效教研活动,是提高学校质量和效益的有力保障。彭水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教研”。按照“及时教研、增强实效、节约成本”的原则,2013年开始探索“线下”、“线上”(“4+2”网络培训)、“混合教研”。由于“在线”教研灵活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降低培训成本。尤其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网上及时推送美术作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很受老师们的欢迎。在“4+2”网络培训中,“4”是指以博客和网站为培训展示平台,以邮箱和网盘为资源传输平台,以QQ群和微信群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以短信为信息及时通知平台;“2”是指由美术教研、骨干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组成的教研团队,由市县美术家协会、县美术研究所组成的群团组织作为助推阵地。“混合教研”特别注重贫困山区学校在线研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通过网站、博客、QQ群、微信公众平台加强教师美术作品与在线研修的交流互动,特别注重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的发展、通过研修项目创造美术特色和形成优秀成果、研修项目的辐射引领作用。

“草根科研”助力发展。彭水县教委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通过专家的指导和身边事例的鼓励,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吸引一线教师参与“基层科研”。“基层科研”围绕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资源开发、素养培养等可操作性内容,选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小课题作为研究重点,开展实践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促进了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美术学校的发展。近年来,该县承担了60多个各级美术项目,包括规划项目和小型项目。在艺术研究过程中,采用“常规教学+常规活动+专项活动”的研究模式,使研究有章可循,在规定的动作中“百花齐放”。通过研究,教师对教育研究的认识有了新的思考,他们的研究热情逐渐被激活,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实践和研究中来。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大工程”推进美育

“扎根乡土”打破瓶颈。彭县财政困难,教育资源短缺。为此,彭水县中小学在开放国家课程的同时,重点开发周边资源,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打破学校升级的瓶颈。近年来,彭水县根植于民族山区的文化土壤,基层学校挖掘当地“无成本”、“少成本”、“美育好”的艺术课程资源。彭水县通过选择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三种资源,开发工具、作品、成果、网络四种资源,构建校本艺术课程体系,补充国家课程,实现美育。这样的课程资源不仅绿色环保,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重心下沉”推平衡。重心下沉,把教育下乡送到最薄弱的学校,是彭水县教育工作的新常态。在抓好小学及以上美育工作的基础上,为更加重视偏远山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彭水县于2018年秋季学期启动“多彩课堂”教学活动,将触角伸向偏远山区的最末端——“没有专业教师、配套设备和活动场所的村庄和教学点”,充分发挥全县美术骨干教师的先锋性、示范性和专业引领作用。通过给村校送音乐、送体育、送美术、送书法、送绘本,实现全县60所村校、教学点全覆盖,让全县每一个村里的孩子尽可能享受到美育的阳光,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体验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二是加强乡村小学教师与城市优秀教师的交流互动;三是带领村小学教师充分利用不花钱、少花钱的资源,让小学生能唱能跳能画。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该村小学师生的广泛欢迎。

“课内课外”共同推进。在课内外大力推广美育,是彭水县学校美育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彭水县在大力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同时,切实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健康审美、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开设以“视觉冲击”、“文化熏陶”、“成功创造”为特征的“艺术享受课堂”,使艺术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有为,普及全体中小学生的基本美育素质。探索“引入课堂、深入学校、渗透家庭、进入社会、融入自然、滋润心灵”的“六位一体”美育模式,拓展美育广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美育“四联动”机制和“课堂学习、社团活动、装点校园、家居布置、社区服务、研学旅行”六种实践途径,提高中小学生美育的深度。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信心,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大法宝”护航之旅

“拓宽平台”促进成长。彭水县在全区推广美育的过程中,注重为师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在艺术学科方面,一是搭建“线下活动展示交流”平台,如举办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评比活动,举办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联合举办“想象杯”少儿漫画大赛评比活动等。二是搭建网上展示平台,如儿童漫画网站和享受美育电子期刊网站,以及基于视觉艺术的彭水美术教育和享受成长公众平台,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和学习的平台。三是搭建“在线及时互动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此举突破了时间空限制,为师生提供了多种“立交桥”式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让师生有了价值感和获得感。第四,向县外、市内、国内的平台推荐优秀的美术教育教学成果,实现山区师生美术作品走出大山,走向更高平台的梦想。其中大山深处的桑柘中学和大同镇小学师生的曹腾编织项目,参加了2016年4月教育部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展览工作坊现场展览。其原生态、环保、高品质的编织作品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激励机制”的动机。彭县教委建立了“三驾马车”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由教委组织的学年艺术成果评比机制,每学年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专项评比表彰。在此次评比中,除了美术课作业和特色美术作品外,还特别增加了地方和校本美术教育教学成果、美术工作坊、美育先进个人和集体评比等内容。二是建立由市县教委、教研部门、美术家协会组成的“联动护航”机制,实现政策、业务、专业的突破。是三县教研部门和美术研究所建立的教师“教学技能”、“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的培训机制,培养身边的榜样,激发更多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三驾马车”激励机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的难题,有效解决了“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师生的内在动力。

“综合评价”确保实效。任何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都必须用综合评价来评价。为确保校本艺术课程区域推广的效果,根据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艺术素质评价文件精神,彭水县教委制定了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艺术教育进行综合评价,对艺术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价体系特别增加了学生发展、教师辐射示范、学校对口帮扶等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做与不做”和“做得好与做得差”有了区别,保证了美育的实际效果。

区域美育品牌的实现

上述三项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彭水县教委本着“扎根当地、面向全民、注重'端'”的原则,以“本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示范与引导相结合、政策保障相结合”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策略,打造“美与美共在”的区域美育品牌。

彭水县美育的深入实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产生了33所艺术特色项目学校。

彭水县通过顶层设计,抓住机遇破解难题,不仅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和均衡发展两大重点任务,还打造了美育品牌。近年来,该县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和“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实验区”;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被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命名为首届“重庆市少儿艺术特色示范县”,实现了从2014年“重庆市少儿艺术特色实验县”到2016年“重庆市少儿艺术特色基地县”,再到2018年“重庆市少儿艺术特色示范县”的三级跳。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7月14日第14版

作者:陈恒平胡先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437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