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2022年国际儿童读书日主办国)

胡一清教授有很多粉丝,我是其中之一。与他的学生“辣椒”略有不同的是,我是多年前通过阅读《中国教育报》而“认识”胡老师的,并逐渐成为朋友。先说我手机里的一张照片,

胡一清教授有很多粉丝,我是其中之一。与他的学生“辣椒”略有不同的是,我是多年前通过阅读《中国教育报》而“认识”胡老师的,并逐渐成为朋友。

先说我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因为这张照片从一个角度记录了胡老师的影响,也见证了我们的友谊。照片内容是2018年8月南京某报关于大学新生开学的新闻版面。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个有趣的细节。盐城中学的两个同桌女生,被南大同一专业录取,问及对NTU的最初印象。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胡一清教授的名字。他们从胡教授的讲座中学到了很多,从那时起,他们珍惜,终于有了一个梦想。

看到这个报道,我和胡老师都很高兴。我们的喜悦源于我们对教育的共同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那天,我们聊了很久。

这两个女孩提到的讲座发生在几年前。我们学校有文化传统。为响应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每年春季都会组织学生的阅读活动,活动中还经常邀请专家来讲课。2016年春天,为了筹备“读书节”,我们邀请了NTU的胡一清教授来做讲座。邀请胡老师讲课的理由很简单,但是很充分。2013年入选《中国教育报》“推动阅读十大人物”。

这个品牌的全民阅读推广始于2004年,很有影响力。听《儒林外史》的读书故事,有一天我在《中国教育报》上“遇见”了胡一清教授。他竭力在大学讲坛上营造读书氛围,在学生心中热情地播撒读书的种子,主张“以读书启迪学术思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他主持的“南大胡一清读书会”已经成为南京大学人文学科学生培养的前沿学术阵地之一,甚至影响了周边高校的学生。

胡老师带领一些懵懂的大学生以“读书”开启学术梦想,是他工作中的一个创举。尤其是他在孤独岁月里的坚持,令人钦佩。我对他的教育理念深为关注,他注重唤醒和激励学生。他的读书会以表达为特色,读后感的交流充满了疑惑、对抗和争论,让“读书”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升华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思考者。

胡老师本人热爱阅读,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有自己的品牌“读书会”。他也是国家媒体推广大众阅读的明星人物。在“读书节”来临之际,邀请胡老师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畅谈读书,不正是他们的幸运吗?

《与天下伟人谈:论读书的四种境界》,胡老师一开讲,真是可圈可点。他说,我们要立志为兴趣而学习,也要为独立的思想而学习。读书,就是成长,就是心智的不断完善。通过读书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通过与人类伟大思想的心灵对话来构建自己的心灵。读书可以把过去的心灵和现代的社会实践和自己联系起来,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思考者。

胡老师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天的微信朋友圈里,我写道:“这半天会是我经常回味的时光。”的确,我现在还时常想起当时的氛围。可容纳数千人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就连后排也坐满了闻讯而来的师生。每个人都对教授的精彩演讲报以阵阵掌声。胡老师口才好,侃侃而谈。他的声音不是很大,但他睿智幽默的话语却很有穿透力。另外他说话的时候身体微微前倾,感觉有一种凝聚力把这么大的会场整合成三五知己。学生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们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兴奋和钦佩。他们希望他们不能立即阅读成千上万的书籍。

由于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提问互动环节一直持续到下午。这次讲座也使我和胡老师结下了友谊。以前在报纸上“偶像化”,现在在微信上求教。2018年秋,邀请胡老师做讲座。讲座前后喝一杯绿茶,坐着聊聊天,好好聊聊。我说了我一直记得教授说过的话:读书让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好!我用这句话来指导我的学生并鼓励自己。我时刻提醒自己,老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启发思考。有时候教育只是播下一颗种子。

(作者是江苏省盐城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2年9月14日第9版

作者:陈军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401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