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

6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新阶段,腾讯游戏将在游戏登录和支付两个场景启动人脸识别验证。“这种技术比过去的防沉迷系统有效得多,是一种比较刚性的措施。”中国青少年研

6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新阶段,腾讯游戏将在游戏登录和支付两个场景启动人脸识别验证。

“这种技术比过去的防沉迷系统有效得多,是一种比较刚性的措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孙鸿雁表示,此前实名登记制度中的很多防沉迷系统都要求未成年人自主选择,因此一些未成年人会尝试破解或者采取规避措施。

她还认为,“刷脸模式”的防沉迷手段为游戏行业树立了标杆,对其他互联网行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腾讯游戏探索

作为国内最大的游戏公司,在过去的三年里,腾讯游戏一直在推动少年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

2017年是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第一阶段,率先构建了覆盖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健康保护计划。

2018年年中起,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进入2.0阶段,重点是“加强所有用户实名验证,限制不同年龄段的差异”。腾讯游戏不仅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验证,还实施了强制实名注册的准入机制,并积极落实2019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升级健康系统。

腾讯游戏表示,在防沉迷新规发布后,他们也在思考如何保护冒充父母的未成年人。因此,他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AI和机器学习判断用户的游戏行为特征,建立并优化“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成人账号”画像池。

目前,防沉迷新规实施即将结束。腾讯游戏再次将未成年人保护推向3.0阶段,将在其运营的所有手游的登录和支付环节推出人脸识别验证。

在游戏登录过程中:对于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成人账号,在登录游戏时需要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机关平台的数据进行比对。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他们工作日只能玩1.5小时/天,法定节假日只能玩3小时/天。22:00-次日8:00不能登录游戏。

在充值支付过程中:当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户每月充值金额大于400元,或者用户出现异常充值行为(如充值金额短时激增等)时。),会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或者拒绝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充值无法继续。

沉迷于“战争”

事实上,反对儿童网游成瘾的“战争”很早就开始了。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田丰指出,最早的游戏在PC上流行的时候,为了防止沉迷,国家通过直接规定加强了对游戏厅和网吧的管控,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

随着网络升级,智能手机广泛使用,手机游戏正逐渐取代电脑网游。原本针对网吧的监管办法也开始“控制”网游成瘾。由此,手机游戏的监管得到加强,国家出台了多项保护政策和措施。

2005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国内7家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商做好防沉迷系统开发准备,并给出了“健康时间”标准:累计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有利于青少年用户的身心健康,并能使其享受到充分的游戏乐趣。

同年10月,防沉迷系统在当时国内最火热的七大网络游戏运营商的11款游戏中首次投入试运行,包括《传奇》、《魔兽世界》、《梦幻西游》。

从2007年开始,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运营者在4月15日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

两年后,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发布通知,7月1日以后在中国生产的电脑应预装一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特定软件,其内部功能是控制上网时间。

田峰说,这些措施在现实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学校和家庭的配合,还是“没用”的。未成年人总能找到各种解决办法,比如拿父母长辈的身份证去注册户口,绕过防沉迷系统。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调查中发现,在网上搜索“防沉迷”,大量破解教程映入眼帘;还有网络卖家提供防沉迷破解“神器”,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防沉迷是谁的责任?

腾讯游戏表示,外界更关注人脸识别技术。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应用规范和安全标准,也没有更成熟稳定的行业技术经验可供参考。此外,公众仍然有很大的隐私问题。因此,腾讯游戏会以非常谨慎的态度逐步探索这一前沿技术的应用,兼顾用户隐私、信息安全和未成年人身份识别需求之间的平衡。

田丰指出,加入防沉迷系统客观上会增加游戏公司的R&D和运营成本,而正规的防沉迷系统还会引入公安部门的身份认证服务,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头部公司可以盈利很多,所以可以努力实现。小游戏公司肯定不愿意花这个钱。”

“公共资源用于身份认证,国家可以考虑免费提供给游戏公司,进一步推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建设。”他说。

“未成年数字生活不仅需要技术手段保驾护航,更需要家庭的全程参与。”田丰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低、抗诱惑能力弱的特点,对网络游戏要严格监管。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靠技术系统并不能完全避免游戏成瘾行为,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和保护孩子网络安全的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孙鸿雁建议,家长应该充分利用防沉迷软件的功能。很多企业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方面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尝试和突破,但是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利用技术来防止孩子沉迷。

田丰指出,很多学校为了逃避监管责任,直接规定学生不得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校园。“很多学校几乎没有意识到提高孩子的互联网和媒介素养,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这种教育。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只有尽可能让儿童通过数字媒体接触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和网络生活,才能确保未成年人在已经到来的网络社会中茁壮成长。”

田丰建议,目前急需政府和监管部门牵头,充分调研,征求科研机构、学校、家长和相关企业的意见。要从技术层面实现全面的防沉迷认证,对相关产品进行时间控制和消费限制,建立完善的监控和评估体系,让游戏厂商提供的完善技术手段进一步发挥作用。还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社会共识。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352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