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财政着力稳增长保民生,收支创新高。需求方关注专项债务、财政支出预支带来的投资以及内需的恢复。供给侧注重减税降费、转移支付,以及直接财政机制对

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财政着力稳增长保民生,收支创新高。需求方关注专项债务、财政支出预支带来的投资以及内需的恢复。供给侧注重减税降费、转移支付,以及直接财政机制对基层财政、市场主体、薄弱领域的支持。

& gt& gt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2.8%,收入和支出都在增长。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首次分别突破21万亿元和26万亿元,预算赤字33700亿元,赤字率2.8%,全国结转结余资金23285亿元。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细节:

1)2.8%的赤字率与2019年一致,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也符合提质增效、积极有为的要求。中央赤字和地方赤字分别为2.65万亿元和7200亿元,比2021年减少1000亿元,体现了财政对政策常态化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2)在减税降费2.5万亿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结转和结转结余资金的支持,规模达到23285亿元,比2021年增长近一倍,其中政府性基金结转规模达到9900亿元。

3)在收支平衡的财政纪律下,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的新高奠定了基础。26.7万亿元的支出规模,对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将产生积极作用。

& gt& gt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债券投资多元化,政府收支同步增长。

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51991.3亿元,再创新高,其中全国政府性基金98636.7亿元,专项债务36500亿元,部分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中的中央政府性基金16500亿元。在收入创新高的背景下,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总支出达到138991.3亿元,比2021年增加近2.5万亿元。

1)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多少?虽然财政预算报告并未公布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但根据往年土地出让收入占比,预计2022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在8.3万亿元左右,对应增速在-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财政部门对房地产和土地市场运行的谨慎态度。在过去几年中,国有土地转让的实际收入高于预算中设定的目标规模。

2)如何弥补稳增长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不足?稳增长基调下,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市场更关心如何弥补资金缺口。根据预算,主要靠调入和结转结余资金支持。今年,某些国有金融机构和特许机构上缴的利润将补充中央政府基金收入1.65万亿元。

3)专注专项债的多元化。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专项债券可以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我们预期投资结构或多元化,可能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化解债务。

& gt& gt财政新增4.5万亿,重点稳增长、保民生。

2022年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分别达到26.7万亿和13.9万亿,共增加资金近4.5万亿。我们认为,考虑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可以进一步扩大其拉动效应,对稳增长、保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稳增长:1)3.65万亿专项债务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加速将对基建投资产生积极影响,维持全年基建投资4%的预测。考虑到金融前端的努力,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将达到6%以上。2)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亿元,高于2021年和2020年。3)紧抓“三保”,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就业,继续预计2022年减税退税规模2.5万亿元,其中减税退税规模1.5万亿元,特别是增值税减税退税等政策,对改善企业现金流、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财政支出仍然高度关注社会保障就业领域。2022年,社会保障就业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37397亿元。

民生保障:1)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根据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传媒和医疗卫生是重点支出,分别达到41404.4、10417.9、17096和20835.8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也是地方财政预算确认的。2)基层财政收支压力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加强对基层财力的支持。一方面要求“新增财力要下沉到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帮企业脱困、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可以有效解决地方财力不足、保障民生和防范风险的问题,同时扩大直接财政机制的范围,使惠企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

& gt& gt赤字率隐含的名义GDP增长率可能在7%左右

2022年赤字率和赤字规模分别为2.8%和33700亿元。考虑到赤字率可能保留小于2.80%的两位小数,预计PPI和CPI分别为1.4%和1.8%。我们预计预算中隐含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为7%。

风险警告

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爆发

(作者是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262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