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未受信任的企业级开发者怎么解决(苹果未受信任的企业级开发者怎么解决苹果12)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和朋友同事讨论了一些产品,然后打开了一些电商平台,发现他们已经很亲密地躺在搜索栏里了?有些用户可能会觉得这是智能化、人性化、高科技。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和朋友同事讨论了一些产品,然后打开了一些电商平台,发现他们已经很亲密地躺在搜索栏里了?有些用户可能会觉得这是智能化、人性化、高科技。事实上,有些app是通过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启用手机的某些权限来窃取我们的隐私。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其实各大app给我们推送“想要的产品”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说得好听点,叫个性化推荐。其实就是通过窃取用户隐私来提供服务。谁能猜中用户的心思,谁就能在广告费上赚得更多。

幸运的是,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来纠正这种现象。据悉,自3月16日以来,已有多个app(淘宝、微信、Tik Tok、百度、大众点评、微博)的在线算法在后台关闭了所谓的“个性化推荐”。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闭个性化推荐并不会减少APP中的广告推送数量,而是不再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相应的广告。也就是说,用户在关闭这个功能后几乎收不到任何与自己喜好相关的推荐,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个缺陷。但无论如何,APP愿意给用户这个选择,意味着算法开关的主导权真的留给了用户自己,这也算是给算法“松绑”的第一步。

如何关闭广告?

考虑到很多读者不知道如何关闭APP中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肖磊在这里简单讲述一下如何关闭微信、微博、Tik Tok三款国民级软件。

首先是微信。我们要在“我”页面打开设置选项,然后点击“个人信息和权限”,点击“个性化广告管理”页面,选择关闭微信中的个性化广告。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其次,微博的操作和微信大致相同,需要我们先去设置页面找到“隐私设置”功能,再找到“个人信息和权限”页面,最后选择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Tik Tok的操作步骤稍微简单一些。进入设置页面后,点击“了解和管理广告推送”,关闭程序化广告展示设置和个性化广告展示。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根据肖磊的个人统计和一些同事的反馈,大多数app都把这个功能放在三级菜单(也就是用户需要点击多个选项)甚至更深一层。只有今日头条、饿了么、Tik Tok等少数app将该功能放在二级菜单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闭相关服务的过程中,Tik Tok出现了“再次开通个性化服务”的提醒,而其他平台目前并未发现。

可以看出,虽然市面上大部分app都遵守协议添加了关闭个性化广告的功能,但并不希望大部分用户一眼就看到这个功能。毕竟用户关闭广告会严重影响其营收表现。

算法是怎么变成“计算”的?

面对算法这把双刃剑,用户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用户真的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满足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讨厌,是因为用户一旦使用互联网,个人行为数据必然会被记录,大数据杀熟、沉迷、算法歧视等问题随之而来。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途远网络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消费者几乎处于网上“裸奔”的状态,毫无隐私可言。包括性别、年龄、住址、家庭、行业、收入、婚姻状况、学历、兴趣爱好等信息都会被各大APP平台收集,然后打上专属标签,再通过用户的浏览偏好、购买记录等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最终实现所谓的“智能化”推荐。

我必须承认,个性化推荐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在浏览电商平台时,不用到处搜索资源,算法会自动推荐你想要的商品。但是,我们要明白,算法对我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而我们对算法几乎一无所知。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当用户意识到自己的数据信息被泄露后,无法确切知道自己的数据信息被泄露了什么,泄露给了谁,是否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等。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初步修改或删除已有的信息。

即使有些平台会基于算法实现“大数据杀熟”,比如会员在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支付的费用比非会员高;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地方乘坐同类型的车前往同一个目的地,某打车平台已经被用户发现熟客收费更高。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除了吃黄莲静音,几乎无能为力。

今天的“个性化”服务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个性化”。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算法的推荐,被动地让算法收集自己的数据,被动地让算法告诉自己需要和喜欢什么服务和信息,最后陷入一个“舒适区”。不像离开,也不像不离开。在这样的“个性化”下,算法推荐成为“驯化”用户的手段。

用户真正需要的“个性化”应该是主动的。用户应该能够主动选择是否使用算法,在了解算法推荐规则和逻辑的前提下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知道算法推荐过滤掉了什么内容,从而突破“信息茧房”,接触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归根结底,算法推荐应该是用户的工具,而不是他们头上的枷锁。

个性化推荐,应该是我们说了算。

短时间内,算法滥用带来的不信任感似乎很难消退。然而,算法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方便人们的生活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也许很多人还是希望收到个性化的内容,也许解决个性化推荐带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至少目前来看,用户的话语权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

要么拒绝服务,要么拒绝算法,过于一刀切的选择,进一步让用户陷入两难。

设置算法开关只是保证数字安全的第一步。如果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进一步信任,APP开发者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或者减少推送频率来改善用户体验。并不是用户不喜欢收到这些推荐,但是频繁的推荐必然会让用户反感,甚至意味着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

算法一旦被滥用,不仅会给个人的隐私带来风险,也会对公众空产生负面影响。整天给用户推荐自己喜欢的内容,很难看到新的不同的视角,进而很难接受网络上的其他观点。

归根结底,我们之所以不喜欢算法推荐,是因为现在的算法在技术上不够完善,不够人性化。它是基于用户而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丝毫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感受,难怪会引起反感。所以,未来开发者需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仅仅是服务于商家和平台。

没有约束,算法推荐只会离个性化服务越来越远,被动接受个性化不是真正的个性化。只有通过用户的自主选择,才能真正提升体验。用户在知道算法的逻辑和规则后,就能明白自己收到的是什么,算法过滤的是什么,然后定制调整自己需要的,这也是真正的个性化。在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用户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

彻底告别“个性化体验”,隐私和体验哪个重要?

有网友表示,仅仅靠一个算法切换,还是很难让消费者满意。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打通用户的投诉渠道。如果用户对某个APP的推荐算法有异议,一定有投诉渠道或部门,这个部门可以快速回复用户,并根据需要进行整改。

虽然今天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令我们反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促进了整个互联网。无论是淘宝Tik Tok还是微博,推荐算法都大大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从而大大增加了整个APP的核心竞争力。算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在用户满意度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才是开发者目前应该注意的点。

总之,企业可以猜测消费者的心思,但猜测的过程必须合法合规,被猜测的用户必须愿意。至于如何约束,如何把握这个度,是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公司都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044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