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之绑来的新娘(军婚之绑来的新娘)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3日电题:一棵“洋槐树”永远是国情——来自边疆烈士李的战友和后人的感想。新华社记者梅世雄在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有一个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3日电题:一棵“洋槐树”永远是国情——来自边疆烈士李的战友和后人的感想。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在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有一个名为三角山哨所的边防哨所。

这个哨所日夜守卫着中蒙边境。这个帖子,发生了一个悲伤悲壮的故事——

1981年1月,26岁的李连长和25岁的郭姑娘喜结连理。

面对戍边军人保卫国家的天职,面对聚少离多的现实,年轻的妻子从来没有抱怨过,甚至许下了一生的承诺:“你为祖国戍边,我为你顾家后方!”

然而,天气是不可预测的。结婚才三年多,老婆就没等来老公的归来。

为了悼念,年轻的妻子种了一棵樟子松。柱子旁边的蒙古包。

哨所的战士来来往往,而“洋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为边防官兵寄托着对军人家属的思念。

2010年,郭临终前,特意让儿子李欣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上,继续陪伴丈夫。

一棵洋槐永远是国情的归宿!

《相思树》的故事,讲述了军人履行使命、守卫边疆的爱国情怀,见证了军人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爱情的执着。在老连长事迹的激励下,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边防连一代代官兵传承“北方卫士”精神,为构筑祖国北部安全稳定屏障作出新贡献。

界河的记忆

蜿蜒的哈拉哈河,像一条丝带,划分了中国和蒙古的边界。

2021年5月30日,60岁的蒙古族老人杨白依拉驱车数百公里,再次来到这条梦幻般的界河。陪伴杨白衣拉的是71岁的杨金龙和60岁的王长玉。

三位老兵从远方聚集在一起,因为这一天对他们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

1984年5月30日,内蒙古军区某边防独立营连长李带领蒙古兵杨白依拉沿边境巡逻,来到哈拉哈河边。

哈哈哈河是季节性河流。平时河水不深,流速慢。但是,春天花开的时候,河水就会暴涨,形成巨大的洪流。

这是杨白依拉的第一次巡逻。“只有渡河,才能完成巡逻任务。就连我们控制的边境,线路多,丛林茂密,情况复杂。”杨说:“一路上我如履薄冰。”

当他们到达河中央时,河水突然暴涨。一个巨浪卷了进来,杨百义的马吓坏了,扬起前蹄,惨叫一声,把他摔下了马。

千钧一发之际,李翻身下马,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向落水的杨百义游去。

“几乎就在我被河水淹没的一瞬间,连长抓住了我。”杨回忆说,“连长强迫我游到岸边。渐渐的,我明显感觉到连长没力气了。突然,我被连长用力一推,推到了岸边。”

这时,一个更猛烈的浪头袭来,把李再次卷进一个深深的漩涡。杨白依拉刚想转身拉连长的手,发现连长已经消失在旋涡流中。

“连长,连长……”杨白怡撕心裂肺地哭了,哭了。

杨的位置是一个被河水包围的孤岛,他被困在上面。

夜幕降临,李和杨白怡拉还没回来。教官杨金龙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连长的战马湿漉漉地回来了,在营房里跑来跑去,尖叫着。

“连长出事了!”杨金龙立即带领公司的办事员王长玉等人,迅速赶往边境。

“我们找到杨白依拉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王长玉回忆说,官兵们继续沿河向下游搜寻。

“连长,你在哪里?”声声呼唤响彻长夜空,在孤寂的草原上久久回荡空。

29岁的边防连长李就这样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没有给家人和战友留下一句话。

金合欢的守望

李被洪水卷走的那天,他的儿子李信刚过完两岁生日。

“我妈抱着我,从千里之外赶到部队,在河边站了三天三夜。”39岁的李欣说。

郭不停地叫着她的丈夫李的名字,但没有人能劝他离开。他最后晕倒在河边。

躺在公司诊所里,郭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尚恩还活着,我要把他找回来!”

一天一天,一夜一夜,郭守在岗位上,急切地盼望着丈夫的归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搜救,部队仍未找到李。

“20多年来,妈妈一直有一个信念,爸爸还活着,也许有一天他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钢铁汉子李鑫一次次热泪盈眶。“因为他父亲的尸体一直没找到。”

第二年春天,郭再次来到连队,爬上哨所顶端,种下一棵樟子松。

“向恩,你看见了这棵树,就像看见了我,听见了我的呼唤。我这辈子都在等你,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妻子……”郭把对丈夫深深的爱融入了这棵树。

从那以后,郭每年都要去哨所,看一看边防部队,看看那棵樟子松。每次,她都会来到哈拉哈河边,在丈夫巡逻的路上走一走,说一说心里的话。

日月转,星辰转。从此,这棵树就像一个痴情的女人,日日夜夜站在山顶,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后来,官兵们把这种树叫做“洋槐”。

“父母结婚后,一个是国家的边疆,一个是后方的守卫。”李欣说,两人聚少离多,用书信交流多。“父亲去世后,母亲视所有信件为珍宝,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李去世时,郭才28岁。他不得不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儿子和年迈的岳母。一直以来,关心郭的人都劝她重新组建家庭,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帮助她。

郭一一谢绝了。她说:“在我心里,尚恩还活着,我的心已经给他了。我怎么能迁就别人呢?”

长期的辛劳和过度的思念已经使郭劳累过度。1998年,郭被确诊为胆管癌,后又患肝癌。

从天而降的厄运并没有击垮不屈的军嫂。郭的生命极限超出了医学专家的预料。

2010年5月,郭病情加重,在李欣的劝说下来京进行第二次手术。这一次,没能逃脱郭一生的劫难。

“母亲知道她的时间不多了。让我给部队领导打电话,说我要把骨灰撒在哈拉哈河上,永远陪在父亲身边。”李欣说。

这也是郭在丈夫去世26年后,对部队提出的唯一要求。

郭离开了,安详地走着。那一天,天空低垂,郭的骨灰连同一串菊花花瓣,随着哀乐撒向界河。

郭怀着向往和期待纵身跳入河中,与心爱的丈夫永远地牵着手。

一种精神传承。

三角山边防连夜很静,连长王予波没有松开挂断的电话。他不敢相信妻子易斯佳丽流产的事实,自责、自责、无奈涌上心头。

当晚,走进连队荣誉室,来到“李”烈士铜像前。每当他感到压抑和压力的时候,他就会来这里找老连长倾诉。

这是三角山边防连19连长和5连长37年的对话。

“荣丰的预产期一天比一天近。我接到上级的命令,在教导队培训新兵。军令如山,回家团聚的计划又落空了……”打开展柜里那本泛黄的老连长的日记,王予波泪流满面。

王予波的爱情既简单又浪漫。2019年初冬,四川姑娘易思佳第一次来到三角山边防连时,正是大雪封山的时候。她最大的感受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冻死了!

然而和连队战友们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易斯佳丽的心,而骨子里的边防军威武气质让她一见钟情。

2020年10月,易思佳成为王予波的新娘。在“相思树”下,两人手拉手献上了蓝色的哈达,两条纯净的哈达在蓝天空下迎风飘扬,就像脚下蜿蜒的哈拉哈河,涓涓流淌。

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婚后,和他的情人伊·斯佳丽分居两地,聚少离多。和老连长老伴一样,两个人都保持着鹅传书的习惯。他们可以通过写信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他们在信中吐露彼此的思念。

“宇波,你的信已经收到了。我很高兴小巴特尔考上了大学。我会继续支持你所做的一切……”在爱人的支持下,王予波连续三年资助的蒙古族贫困高中生巴特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信的两端,有两个幸福的微笑。

2018年至2021年,王一博带领连队连续四年在旅岗位技能比武中获得组织连队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个人名次。王予波认为军功章有一半属于他的妻子,她是“部队先锋”,是优秀的基层干部,是四有优秀军官,个人三等功。

秉承三角山边防连的光荣传统,老连长李的精神一直影响着连队所在边防营的全体官兵。

前不久上等兵高手榴弹投掷时,不慎将一枚手榴弹扔在防弹墙上,弹丸落入脚下防弹墙的沟里。营长刘坤义第一时间发现了险情,迅速将高拉到隐蔽的战壕里。两人成功对冲。

“老连长为了救战友,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也是……”刘坤恩在谈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刻时说。

官兵们都说老连长没有走远,他一直在他们身边...(参与采写:沈、王卓舒、刘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83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