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景点最值得去的地方(富源县景点图片)

老牛场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村小松山村。公墓由后所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8月1日建成。陵园坐北朝南,共有六座墓,其中有一位红军战士,四位解

老牛场烈士陵园

富源县景点最值得去的地方(富源县景点图片)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村小松山村。

公墓由后所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8月1日建成。陵园坐北朝南,共有六座墓,其中有一位红军战士,四位解放初牺牲的战士,一位舍身救人的青年模范。这位不知名的红军战士死时大约16、17岁。1936年3月28-2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结束后,红军战士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后所镇老牛场被土匪杀害。邱晓思,男,1933年出生,宣威兔场人。1949年5月加入宣威兔场武术队,1949年7月14日在后所镇肖家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费清道,男,1930年4月16日出生于宣威荣成费家冲,1947年底在博乐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九五”起义后随解放军第三支队转战东南。1949年2月,他留在当地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李淑萍村佘马河被土匪杀害。当时他是沾益县东区区委副书记。杨,男,1927年出生,富源县后所镇爱诺人。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广西、贵州第六支队。转业后,于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李淑萍村佘马河被土匪杀害。王步,男,1931年出生于云南华宁,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转业后,于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李淑萍村佘马河被土匪杀害。

2005年8月1日,老牛场烈士陵园被后所镇党委、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塘红军烈士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颍上镇宽塘村。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在宽塘村附近的小营口与滇军安恩普旅激战,其中41名红军战士牺牲。战后,当地村民尹世昌将烈士遗体抬至宽塘村火石梯山一废弃矿集中安葬。为了让烈士的英名永存,2007年7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建碑重修红军烈士墓,以示后人对中国的热爱。

大河遗址

大河遗址位于云南省东部富源县大河乡东南约3公里处,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6年首次发现,2006年第三次发掘出大量文物,被称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对洞穴中出土的大量动物牙齿和骨骼化石的考证,专家发现这一时期是古代人类狩猎的形式。这些石制品既有当地文化的传统特色,又有欧洲莫斯特文化和莱瓦洛瓦工艺的典型特征,是中国南方第一批莫斯特文化的收藏品。

胜景坊

从富源县城出发,向东,没费多大力气就到了目的地。在山梁上,有一座十二柱九级斗拱,重檐上翘,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矗立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滇南风景广场”。这座牌坊建于明代景泰四年,高13.32米,宽11.2米。广场上的一大一小两个窑洞就像三个大字并排在一起。古驿道自东向西贯穿其中,向远方延伸,看起来是那么的神韵。高方的额头嵌着一块巨大的匾额,“滇南景区”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巨型牌匾雄伟壮丽,矗立在三四公里外的视野中。走近一看,那个广场的两根梁柱前后各有一对逼真的石狮子,分别对着云南和贵州。只见面向贵州省的一对石狮长满青苔,面向云南省的一对石狮长满红土。面对这一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会以为是误传。这里是“贵州多雨,风伯好云南,贵州多雨,云南多风”的聚集地。这种以“天”和气候划分的奇妙景观,为研究气象学的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素材,也让过去曾在此游历或曾在此游历的学者惊叹不已。杨胜安先生曾写过《望西望》如果这一天限于两方,他在《云南等待序》中也写道:“日月之影移寸,雨田隔龙……”古人留下的许多感叹和惊喜,都源于神奇的大自然留下的神奇风景。以天为界,以雨为界,已经够奇怪了,这里以地为界就更奇怪了。山脚下的一条小溪从南到北欢快地流淌着,但两边的土壤却完全是两种颜色。小溪东坡的土壤颜色为深赭色,而小溪西坡的土壤颜色为红棕色。

石湫亭

大自然创造了神奇的景观,这里也有美丽神奇的传说。我们来到了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的石亭。此亭原名“万里亭”,四角重檐,主柱16根,高6.2米,宽5.6米。被战火焚毁,清康熙三十四年重修,后人重修亭前石龙,才改名“石亭”。我看到亭子前露出地面的石灰石。不知道是因为风化,还是重修时有意留下的宝藏传说,增添了两条龙跪卧的生动造型。据当地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胜景关风景如画,奇特美丽,是藏龙卧虎的宝地。每个竭尽全力的仙女都想留在这里。贵州的一条母龙变成了美女,云南的一条公龙变成了能歌善舞的帅气美少年。都是来这里玩的,但是一见钟情,形影不离。但是,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都想争取对方来自己的家乡生活。他们互相说服对方,他们的家乡是好的。当他们相劝时,黎明的公鸡不知不觉啼叫,两人都回不了仙境,只好变成一对形影不离的石龙,相拥而立,却把头转向故乡,寄托乡思。

石龙古寺

石龙古寺,始建于1574年,位于石龙阁北面。寺内塑关帝、周仓等神像。八棵树朝“八卦”方向种植,称为“八卦树”。文革中砍了七棵树,现在只剩一棵树了。贵州长满青苔,云南覆盖黄土,让观者叹为观止。

胜景馆

胜景关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山脊上,富源县东南7.5公里,又名关捷。老黑山南北纵贯100多公里,山势险峻,但胜境关山地势较低,且有驿道通往贵州,故在古代是贵州通往云南的重要关隘。关隘处有一个界碑广场,广场牌匾——“滇南景区”四个大字,故名“景区”。是世界上“山以云南为界,山以贵州为界”,“风雨判云”的奇妙关隘。

胜境关隶属云南省富源县。它是古代从贵州到云南的主要通道。被誉为“全云南锁钥”,至今仍有秦汉时期修建的乌池路。

世界上有两大奇迹。第一个奇观是以“天”为界的界方。解放坐西向东,西边是云南,东边是贵州。云南晴天多,雨天少,干燥多风;贵州雨天多,晴天少,潮湿多雾。明代杨胜安在《滇季承》中写道:“日月之阴移寸,雨田之地隔脊。”几百年来,历代诗人和诗人都有这种感觉。让权利人惊讶的是,“贵州雨老师好,云南风伯好”的气候特征在同一个界坊上也是如此清晰——界坊前后两对石狮长满青苔;面向云南的那一对蒙上了薄薄的灰尘。从前,解放的柱子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可见人情真冷暖;为什么省界要太清晰?”

胜境关的第二大奇观是分草岭,以“地”为界。离解放不远,有一条小溪,两边土壤颜色不一。云南附近的土壤是红色的,贵州附近的土壤是黑色的。令人费解的是,连地上的草刀都躺在各自的领地里。发现这一奇怪现象的古人将此地命名为汾草岭。

付村镇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付村镇付村村委会西200米。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傅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省地下党的领导下,在富村松子山、新场、玉麦登、大坳子组织了四个游击大队,共600余人。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下了热血。

为了使烈士的事迹永载史册,照亮后人,激励后人,付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兴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由牌坊、台阶、纪念塔、碑雕和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东侧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方浮雕的一面红旗和一颗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的碑文“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有村的年份;北面的碑文“1950”象征富村解放的年份;塔周围有碑文、建塔说明和68位烈士的名字。塔西南300多米处有7座烈士墓。除三座墓有名字外,其余均为无名烈士墓。清明节期间,当地干部、中小学生、群众主动到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1年6月28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花果山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清溪社区富源铁路货运站西北花果山。

花果山烈士陵园建于1971年,是抚远最早修建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墓地里有为西南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也有在镇压土匪叛乱中牺牲的烈士。陵园从西南到东北共有19座墓,其中18座从西北到东南横向排列成两排,另一座从西北到东南在两排以西10米处矗立。每个墓都有一块长方形的墓碑,碑文清楚地描述了烈士的生平、时间、地点和事件。他们最小的不满18岁,最大的才50岁。他们都在壮年时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95年10月,被命名为抚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当地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自发为烈士扫墓,并邀请老前辈宣讲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黄泥河村委会。

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贵州进入云南,先入黄泥河,途经50多个自然村。红军在这里遭到敌机轰炸,发生激烈战斗,死亡40多人。1948年秋,黄泥河成为平邑县十八连山的游击根据地,处于武装斗争的前沿,成为敌我反复争夺的地区。三十四位烈士为富源县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许多外来革命者用鲜血染红了黄泥河的土地。

1988年,为使烈士事迹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中共黄泥河镇委、黄泥河镇政府、黄泥河镇老龄委决定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87年12月至1989年3月,黄泥河镇党委、政府倡导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和群众积极捐款2万余元。1989年11月25日,纪念塔竣工。

2006年6月13日,被命名为曲靖市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佳栋革命纪念公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镇朱拓村委会布乃村张佳栋。

纪念园位于陡峭的山坡上,入口西北向东南,天然岩石建筑下可容纳百余人,自然形成易守难攻之势。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曾是十八连山游击兵团第一旅抵抗国民党军的指挥所。1949年6月25日,连山游击队第18团第1营在贵州省维和总队与当地反动势力展开激战。敌人伤亡31人,3名游击队员阵亡,另一名战士的母亲被敌人杀害。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人,富源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政府于1991年至2004年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建设张佳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洞前有一座高3.9米的方柱纪念碑和五座长方形纪念碑,上面有原云南省副省长鲍永康和游击队领导人、苏、关先达的题字,还有四座纪念馆,其中两座属于抗美援朝战场牺牲的烈士。洞口建有高6米、宽14米的围墙保护,围墙西侧有月形拱门可供进入参观。

2003年5月18日,纪念园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212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