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性质怎么填写(高中学校性质怎么填)

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教材《比例》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排在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前,其次是正负比例,在整个与比例相关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教材分析:

学校性质怎么填写(高中学校性质怎么填)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教材《比例》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排在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前,其次是正负比例,在整个与比例相关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在教材中: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比例的区别。本课以学生对比率和比例意义的学习为基础,以概念教学为主,是对比例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以后学习解比率知识的基础,是正负比例教学的关键,是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含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和归纳能力,在教学中贯彻了自主性原则。

学习情况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小学生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一直很稳定,有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上课不太专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解比和正负比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建立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对所学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含义,熟记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根据比值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值是否能构成一个比值。

3、掌握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掌握有序思维的数学思维,感受比例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比例中内外项的关系,判断两个比例能否构成比例。

教学时数: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头饰(或徽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1.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2.形势令人激动。

1说话。

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很开心。今天,天气真好。我们的校园绿树红花,飘扬的国旗格外醒目。我们国家的国旗叫五星红旗,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飘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测试学生。这些大大小小的红旗是随意生产的吗?有什么特殊的标准或要求吗?

②课件展示了不同情境和环境下的国旗。

③学生回答。

教学策略:学生回答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回答,刻意注意比率和比例的表达,教师适时插话。

④课件呈现:中国旗帜在不同场景下的比例关系。2.4:1.6;60:40

老师:操场上的大红旗长2.4米,宽1.6米,教室里的小红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能不能快速算出这两个红旗的长宽比?

⑤学生能快速计算并口头回答。

3.指出教学内容。

1总结。

老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国旗的长宽比应该是3: 2,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必须是1.5。国旗无论大小,都要按照这个比例放大或缩小,不能随意改变国旗的样式。既然这两个国旗的比例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在它们之间加一个=号。【展示课件】这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比率。

②过渡。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值,确定了这两个比值形成一个比例。除了计算比值,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快速判断两个比值不相称?这堂课,老师让合同生一起探索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设计目的:结合上一部分的知识,利用课件的优势,复习巩固“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和计算,突出“方法”、“比例”等核心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新知新觉,探索发现。

(1)学生之间的互动。

1.有趣的比赛。

老师:老师想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趣的比例竞赛。同桌分别写一两个比例。你可以设一个陷阱,写一个不能成比例的公式,或者写一个可以成比例的公式,然后交给同桌,看谁能快速判断出那些比例和那些不成比例。如果学生输了,他们可能会面临小小的惩罚。学生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

②学生写出比例,交给对方判断。

3游戏小惩罚。

A老师选择5名走失的学生,分别在他们身上贴上或粘贴上“内项”、“外项”和“=”的标志。

b要求:

老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标志读清楚,讨论一下,通过排队的方式,把这些关系名称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比例。其他同学不出声,不提示,观察自己的站姿,思考自己的站姿是否有意义。五个同学要注意,只给你们15秒钟,看着对方,看着你们的名字,然后迅速站好。

c学生背对多媒体开展活动,教师点击Show Show展示教材实例,内外项目关系。

教学策略: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位置不对的时候可以及时展示课件。下面同学对比一下,了解一下。老师发现错误后及时提醒:“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在课堂上增强敏捷性和互动性是正确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说。

④过渡总结。

老师:实际上,刚才的小游戏并不是对学生的惩罚。你刚刚正确地向我们展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题目中外部项和内部项等号是什么关系?我们一到,他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

设计目的:通过竞赛和游戏的方式,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和位置关系,充分信任学生,自主观察和寻找位置关系。

(2)概念和应用。

1.概念。

①课件展示:项目、内部项目、外部项目的概念。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叫做前段最后一项的比例只有两个数。比例中,有四个数组成比例,中间有一个等号,就像课本上的这个比例。“2.4、1.6、60、40”这四个数字称为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个课件标注“2.4”和“40”称为外部比例项,中间的两个课件标注“1.6”和“60”称为内部比例项。同学们,别忘了等号两端有两个比值。这两个比值的比值总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

2.立即学习和使用。

①课件呈现:18:6 = 9:3 185:5 = 3:75 60:3 =:20:42:7 12:2。

凭直觉判断它们是成比例的?为什么?

b剩下的比例真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验证的?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通过直观判断巩固构成和比例的概念,老师让学生说出缺了什么。为什么不成比例?剩下的两个公式,让学生先说出哪些数是项。内部术语是什么?外部术语是什么?最后强调是否成比例,验证的方式是两个比例的比值。老师及时强调。

②随机应变。

一个课件演示:4:□=□:6,

b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字?

教学策略:老师问“这位同学说的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答案吗?”

我能做到。

老师A:升级比较难。刚才我们看到的比例项都是整数。老师想考考你。能否用小数作为比例的项,写出一个比例,交给同学验证?

b同学写出分数比例,交给同桌检查。

3.过渡总结。

师:验证一个比例是否成比例,刚才我们一直在用的方法是通过比例来判断。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吗?肯定有。我们一起试试吧。

设计目的: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坚持逐步梯度模式,将知识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知识。

(三)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演示:6×4=24 1 ×24=24 3×8=24 2.4×10=24。

2.合作学习。

老师:老师给学生看了一些图形和关系。请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根据这些图形和方程,你能写出一个比值并标出内外项吗?同时,说说你的发现。

②学生讨论和写作的比例。

③反馈。

老师甲:学生真厉害。他们写了那么多比率。你发现每个比率的两个外部项目和两个内部项目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了吗?

说出学生的名字来回答。

c验证:计算内部项和外部项的乘积。

d总结: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3、课件展示示例1。

①学生通过求内外项的比值和乘积来验证。

②课件展示验证结果和实例的第二部分。

a先计算内外项的乘积,然后用符号改写成比值。

b经修订。

4.明确概念。

课件呈现的概念: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称为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学生阅读。

3纠错。

一个课件显示:在比例中,左边两项的乘积等于右边两项的乘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b课件呈现:0:0=0:0,是这个比例吗?为什么。

c修改与强调:比例项不能为0。

5.重点和总结。

师:学生要区分比、比、比例这三个概念,同时也要区分内外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我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让我们测试一下学生的学习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分享探索,让学生通过乘积、内外项等相关知识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在概念和实际应用之间自由转换,从而加深知识。

(4)应用与实践。

1.师生同乐。

老师:考你的永远是老师。让我们改变。你用一个问题来测试老师。请说出10以内的四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不能马上告诉你。它们能形成比例吗?

②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③教师强调快速判断的方法。

4交替口头回答。

老师:牢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快速计算它们的乘积是否相等。这就是诀窍。老师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2.练习。

(1)同桌合作完成练习8、2/3、复习和评价。

②课件展示练习。

一个填入空。

(1)组成一个比例的四个数称为比例(),两端的两项称为比例(),中间的两项称为比例()。[口头回答]

(2)按比例,两者的乘积()等于两者的乘积(),称为()。[口头回答]

(3)若4x=5y,则x:y=():()。

(4)按照6×5=2×15。可以写两个比值()()。

b法官。

(1)5x=6y,则x:y=5:6。( )

(2)8:2和1:4可以形成一个比例。( )

(3)因为x:y=3:4,X = 3,Y = 4。( )

(4)10:2=5是比值。( )

3.奇思妙想。

你知道吗?

我们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用到比例。如果看到我们学校操场的平面图,就可以知道学校操场大体是什么样子,因为平面图是把学校操场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出来的。当我们看到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时,脑海中也会浮现出教学楼的样子。

出示b课件,由老师复述。

老师:我们人体内也有很多有趣的比例,比如一个人手臂的长度和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 1,一个人的脚的长度和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 7。

②课件展示练习。

老师: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用“84消毒液”清洗果盘,我们可以1: 500稀释,也就是把1毫升的“84消毒液”放在500毫升的水中。请问,10毫升“84消毒液”要加()毫升水。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比例知识算出你需要加多少毫升的水吗?

③学生讨论计算。

④反馈和纠正。

设计目的:在学习了比例的含义和基本性质后,合理设计习题,让学生检验比例是否正确,并强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第三,拓展情感层面。

1.木瓜汁和水。

师:比,比,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知道这些知识就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不信的话,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2.课件播放动画短片供学生欣赏。

3.自开导和鼓励。

第四,总结,讲座结束。

1.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堂愉快的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老师相信学生会一步步了解比例家庭。老师期待着再次和你一起学习。再见。

2.学生离开教室,讲座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861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