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地震几楼最危险(地震几楼最危险全城热恋)

引言‍

高层地震几楼最危险(地震几楼最危险全城热恋)

地壳岩石在地壳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和移动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就是由此发生的。每年,全世界大约有500万次地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产生,震源由深到浅、由下到上波动,从震中向周边辐射,引起一定范围的地面震动。

我们知道不同级别地震的破坏力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不同地震的破坏力根据震源深度是不同的。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但辐射范围小。一般来说,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

在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作用下,地面上下颠簸,水平震动,对人和建筑物的作用力很大。在地震中,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地震本身的影响。1976年唐山大地震,70%以上的建筑倒塌,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满足了住房需求,也成为区域发展的标志。世界上在建和竣工的超高层建筑超过15座,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正如“鞭梢效应”所说,顶部的响应越明显,顶层建筑对地震的感受就越明显。

楼层越高,对地震的感知越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地震时水平晃动幅度会更大。那么,地震时住在几楼会更安全呢?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真的比低层建筑更危险吗?

地震对高、低楼层的不同影响‍

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往往感受最明显,因为高层建筑有自己的振动频率。一旦地震中的振动频率周期和高层建筑的振动周期进入统一的频率,高层建筑就会随着地震摇摆。

地震的周期越长,建筑物的摇摆时间就会越长,摇摆角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这种条件下,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危险系数会越来越高。而且地震波辐射范围越广,地震影响区高层建筑的振动幅度越大。

2008年汶川地震时,2000公里外的杭州部分高层建筑也明显感觉到楼梯的晃动。

低层建筑的振动频率虽然低于高层建筑,但危险系数仍然较高,不同的波长和振幅频率也会使低层建筑发生晃动。建筑所在区域的土壤硬度不同,也会导致对支撑地震的感知程度不同。

对于低层建筑来说,一旦地震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与其数值相同,地震对低层建筑的振动影响就会非常强烈。

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时,楼内的损失一般小于楼外。低层建筑一方面要面对自身的坍塌和地面沉降,另一方面可能会被周围的高层建筑掩埋。相比之下,高层建筑虽然受到的冲击更大,但低层建筑受外界影响被掩埋和破坏的程度更深,高层建筑的救援活动更容易进行。

现代建筑物的抗震‍

除了震动感应强度不同之外,高层和低层建筑在地震中的逃生和躲避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

无论地震震级或烈度是否足以引起地面震动,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破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顶楼越高越危险。但由于楼房长期摇晃,楼房的第一部分是中低层。就安全系数而言,无论楼层有多高,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高楼层还是低楼层的危险性,并没有绝对的说法,也不能得出“住哪些楼层最安全”的结论。

从目前的建筑结构来看,一旦建筑发生侧向倒塌,高层居民遭受的损失会大于低层居民。建筑主体结构损坏不大,但在墙体或其他建筑部分大面积损坏的情况下,对高层居民的影响足以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虽然较低楼层的居民不会像较高楼层的居民那样受到冲击,但建筑物断裂导致的物体坠落下沉也可能对较低楼层造成伤害,高度的掩埋挤压会给救援造成一定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抗震取决于一个建筑原理——结构阻尼。

在建筑主体框架结构中,液压阻尼器放入结构空之间的缝隙中。一旦振动结构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能量被液压的作用吸收,以平衡建筑物的振动力,这样建筑物的摆动幅度就会减小,地震对楼梯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低层建筑一般以加强建筑结构为主要抗震措施,同时会在建筑材料和建筑选址上做出更加严格的选择和判断。

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在完成完善的抗震设施和建设后,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逃生和避难。楼层高的要及时躲到承重墙的角落或最稳固的楼房里,楼层低的要及时到比较安全的地方,避免二次伤害。

高、低楼层的危险点‍

地震中高层建筑的倒塌,一般是由于摇晃惯性造成的倾斜角度过大,建筑在中间断裂,造成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中高楼层的人比低楼层的人危险得多,人体有可能随建筑物向一侧坍塌,也有可能从高处空坠落。

另一种情况是地基被强烈振动破坏,导致建筑物下沉。在巨大的冲击力下,整个建筑可能会一层一层的坍塌,建筑会以极快的速度从上往下坍塌。这种情况下伤害最大,高低楼层同样伤得很重,很难逃脱。

与低层居民相比,高层居民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不能及时逃到空开阔的安全地带。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很多人会选择跳楼逃生,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同样,地震时乘坐电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即使在电梯的封闭空房间内生还,也会给救援行动造成困难,地震时通过电梯逃生的危险系数只有高或没有。

低层居民或平房在逃生上确实有更大的优势,人们可以抓住“黄金12秒”及时到安全的地方避难。但一旦低楼层坍塌,就会被高楼层掩埋,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现代社会高层建筑很多,高层建筑和底层建筑随意散落,而且距离也不远。地震时底层建筑也可能受到高层建筑的碰撞和冲击。

地震时低层建筑居民跳楼逃生的情况远远多于高层建筑。同样,跳楼逃生也绝对不是一种安全的逃生方式,甚至伤亡程度会超过地震本身造成的伤害。如果不能理性逃生,冷静避难,无论选择高楼层还是低楼层,地震造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

应该如何选择?‍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建筑,无论是高层还是底层,甚至是单体结构建筑或者平房,在建造的时候都会有严格的抗震标准。我国建筑抗震标准分为甲、乙、丙三类。

根据区域抗震设防烈度标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应高于设防烈度。根据我国地震基本烈度,全国各省市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分类组,各地在建设各类建筑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在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选址等方面。,中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在建筑审计和检查中也会对建筑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

地震灾害中选择高层建筑还是低层建筑居住,关系不大。在抗震建筑的保护下,地震造成的损失只会逐渐减少。高楼层的居民不必担心地震时的逃生问题。更坚固的建筑和不易破碎的建材提高了人们逃生的概率,低楼层也不用担心高楼层逐渐坍塌带来的伤害。坚固的建筑是抗震减灾的基础。

抗震建筑‍

中国是内板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历史上我国发生过17次8级以上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抗震减灾刻不容缓。

2011年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发生在日本,震级为9级。甚至世界上遭受地震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1995年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直接造成了1000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全球99%的地震发生在地中海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太平洋周边的火山地震带。基于地震灾害对世界各地震带国家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无穷的智慧,抗震建筑技术越来越发达。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地震史的前沿。无论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还是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木材,中国对地震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汶川地震中,许多主要的文物建筑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在中国流传了7000年的柔性框架结构。榫卯结构在抗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还开发了“抗震舱”,全木质,成本低,能抵抗地震带来的冲击和挤压。英国发明了一种以纳米聚合物颗粒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材料,可以自动愈合裂缝。希腊发明了一种依靠多个传感器运行的智能减震房屋,还使用了液体修复材料来防止房屋倒塌。

结语‍

随着现代建筑质量的提高和抗震标准的严格审查,选择高楼层和低楼层没有太大区别。最重要的是地震来临时要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避难,服从救援人员的指挥和组织。灾难来临时,尽快冷静下来,及时反映。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迅速在附近找到安全的地方,防止二次灾害造成的伤害。谨防电、水、气等有害气体泄漏。如果遇险,要注意保持冷静,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70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