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中的船歌曲原唱(你就是大海中的船歌谱)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一场震动全国的戊戌变法,至今仍是历史上的热门话题。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4月10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一场震动全国的戊戌变法,至今仍是历史上的热门话题。

大海中的船歌曲原唱(你就是大海中的船歌谱)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4月10日,德国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法兰克福汇报》委派,从意大利港口热那亚出发去中国采访。

戈德曼登上德国“普鲁士”号远航机械船出发后,穿过地中海,经过埃及、苏伊士运河、亚丁湾,驶向欧洲东方新城新加坡。然后,他从香港上岸,途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进行详细调查。在上海,他顺长江而下,先后在镇江、汉口、武昌停靠。在胶州湾的青岛、威海、芝罘(烟台)等地,他走访了刚刚并入德租界的胶州地区。当然,他也参观了天津和北京。

高德曼的所见所闻帮助我们了解沿途城市的风景和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面貌。他以记者和作家的敏锐嗅觉,记录了晚清香港、广州、上海、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等城市的风土人情,颇有画意。作为一名德国记者,戈德曼对中国态度友好,在反对纳粹等重大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和操守令人钦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戈德曼的视角是德国式的,有时难免流露出某些种族的傲慢,甚至偶尔带有殖民主义的口吻,这既是历史的局限,也是他个人的偏见。

1898年11月初,在拜访刚刚卸任的李鸿章后不久,戈德曼写下了他对北京的观察。本文特别选取了高曼对北京商业区的描述。相对于其他内容,这几个字显得特别轻松,但我们也能一窥端倪。

以下内容摘自《1898年的夏天:一个德国记者对中国的观察》,副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出版社授权出版。

《1898年的夏天:一个德国记者对中国的观察》,作者保罗·戈德曼,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

从哈德门到北京火车站,

最好的商店位于小巷里。

北京在主要街道和商业街上,就像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每家都是店铺,每家都是房子。这些房子的建造方式在中国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北京有独特的风格。木桩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基本样式,被广泛使用。这些木桩不仅立在屋前,也立在屋内。它们是房屋的一部分。建筑过程从底部开始,到上面的栏杆结束。或者应该说,北京是木桩之城,房子就像抽屉一样在木桩下移动。房子竖起来的柱子大概是房子高度的三分之二,整体外观就像是三分之二是由空气组成的。这真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市。居民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就像住在空的城堡里一样。他们尽最大努力给房子里装上煤气。屋顶上很多栏杆都断了,从屋顶正面跳出来的弯曲木梁和水龙头连在一起。一家木雕店门口从上到下挂着一幅窗帘。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商店门口是没有门的。栏杆顶端覆以镀锡或镀金的覆盖物,栏杆、木桩、木雕往往是镀金的。一栋新建的房子在阳光下会像一个奇妙的金色玩具一样闪闪发光,但大部分房子都布满了灰色的污垢,不仅在颜色上失去了东方的光泽,在形式上也失去了轻盈和优雅。

电视剧《新北京的烟》(2014)剧照。

北京最高贵的人是他豪宅里柱子最多的人,两个够中产了。但在北京的富人购物区,可能有六、八家。如果有一家店铺门前立着一根木棍,下面有一个石台,顶上挂着一面龙旗,说明这是一家当铺。在一些商业街上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旗帜。

家附近有一家当铺,可以典当衣服,这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街上经常有木棍,上面飘扬着代表店铺的旗帜。也许这种建筑风格的起源可以在这里找到。如前所述,北京的主要道路看起来都像军用道路。街道是如此宽敞,以至于商人不得不用棍子来阻止顾客;原本用于店铺管理的木材,到了这群建筑师手里,最后被用来装修房子。

从哈德门到北京火车站,笔直宽阔的马路上满是商业活动。最好的商店都在小巷里,尤其是那些从哈德门开始,右转进入汉族市区的商店。一般来说,药店的装潢最贵,从病人身上赚取的利润也比健康人多。甚至肥皂店也以其奢华的服装吸引人们的眼球。中国人似乎想买很多肥皂。然而,因为他们对这些清洁产品感到害羞,所以肥皂店的奢华并不容易理解。他们要这些肥皂做什么?可能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你要是不好,就洗这个澡!”“也许它被用作一种配料——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因为肥皂店常常与蛋糕店联系在一起。从后者的精致装修来看,北京的这些面点师也做得不错。就像在德国,这些蛋糕都是用糖写着意味深长的字,不然看起来也没那么诱人。中国的基本基调灰色也延伸到这些事情上。但是,从隔壁拿点肥皂一起烤,显然是不行的。

水果商也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这个时候,柿子,北京的秋果,一般都会放在篮子里,像扁扁的橘子。在这座城市的花园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这种金黄色的柿子在树梢间闪闪发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食物非常美味,尤其是因为它在树上挂了很长时间,直到结霜。欧洲人觉得味道像水状发蜡,但可能这就是中国人觉得好吃的原因。其他篮子里装满了美丽的深蓝色葡萄,甚至樱桃。

电视剧《四世同堂》(1985)剧照。

水果商前面的街上,有一个黑色石头做的小烤炉,上面有圆锥形的突起,冬天人们在上面烤栗子。房屋中的许多炉子是用球形泥炭加热的,北京居民将这些燃料放在街上晾干,以保持良好的状态。秋天骑车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时,会穿过这些摆放在屋前屋后,留作来年冬天用的黑色泥煤球。

顾客不买的东西都很便宜,

吸引顾客的东西都太贵,买不起。

汉族城区的服装店,可以通过从房顶垂到街上的狭长布料来辨别。在这些服装店,从早到晚都有全套服装打折,拍卖会有叫卖的陪同,一般是两个店员。其中一个人从一堆衣服中拿出一件长袍给了另一个人,并开始唱高音口号;另一个人在展开长袍时又唱了一首低沉的歌。古装二重唱的旋律让人印象深刻,不管你喜不喜欢,都会在你耳边萦绕一整天。我想如果我能理解歌词的意思,那会相当有趣。也许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办一次这种音乐剧,让拍卖师唱一段《晚星之歌》(歌剧《唐·威瑟》中的一首歌)的旋律,然后加上一句“全新的男式西装”,听起来一定相当美妙。

铜罐经常挂在油坊前作为标志。这让人们想起了欧洲理发店里的头发盘。许多大商店出售茶叶。在卖活鸡鸭的商家门前,粉红色羽毛的鸭子在圆形的篮子里呱呱叫。鞋店里,地上、墙上都有鞋子,都用纸小心翼翼地包着,防止被北京到处飘落的灰尘弄脏空。这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把某样东西拿出来,半个小时后再拿回来,上面就会覆盖一层薄薄的脏灰尘。即使门窗紧闭,灰尘还是会进入屋内,当然也会进入宽敞的店铺。

商人们想尽办法应对,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比:买家,卖家,以及身上有点灰尘的商品。钟表匠有最彻底的方法。如果你小时候试过把钟里的水弄走,让它继续跑,你就知道,钟是不喜欢外物跑进去的。钟表告诉人们时间,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以至于只要有一点灰尘侵入,时间就可能被扰乱。因此,北京的手表制造商必须尽力防止灰尘堵塞。于是他们在店前安装了玻璃门窗。钟表匠是唯一这样做的人。

古董商是高雅的人,商店里摆满了奇妙的物品。顾客不买的东西便宜,吸引顾客的东西太贵买不起。很难想象古董商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盈利的。某个地方肯定有隐性利润,因为商品的价格会高达几百或者几千。毫无疑问,所有的铜香炉应该都是明朝的;而且所有的花瓶应该都是康熙乾隆时期的,因为这个时期生产的瓷器是最贵的。

电视剧《四世同堂》(1985)剧照。

会降低商品价值的瑕疵——花瓶上的燃烧错误、玻璃上的裂缝等。,在古董商里都叫“断层”。就在最近,当有人向李鸿章先生提起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问起这位可怜的年轻皇帝的所作所为和前途时,这位中国的老官员咧嘴一笑,答道:皇帝有“毛病”。

每个流浪商人都有自己的乐器。

但永远只有一个调子。

生活在帝都,人们当然可以为自己的修养做点事情。有一条专门的街,满是书商和二手书商。在这个聚集了那么多书的巷子里,到处都是寂静,使用文字的人不发出一点声音,仿佛声音只在他们的脑袋里。这条北京图书街让人想起拉丁区的一条街道,一座大型图书馆矗立在房屋之间,一言不发——它是一座不使用拉丁语的拉丁小城。

在北京的书店,书是放在柜子上的。这本书的标签朝外,上面写着书名。在这里,你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五经,五经是一套包含很多书的书,放在一个蓝色的盒子里,像中国象棋一样锁在里面。如果你对经典不感兴趣,也可以买一些不雅的绘本,当然会比孔孟之智贵很多。孔孟和这些绘本比起来,确实智慧差很多。这些图画书有一个特殊的功能——作为新娘的礼物。在宫廷闹剧中,有一幕为人们所熟知的告别场景,即将出嫁的女儿向泪流满面的母亲告别。中国的年轻女性看一眼婚前收到的专辑礼物,马上就会被这些实用知识所启迪,再也不需要一个爱哭的妈妈了。

书店街也有印刷工作在进行,待干燥的印版放在印刷车间前。这些用来印刷长图案的木板或石板上仍然有墨水的痕迹。此外,在这条书店街上,人们可以买到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需的一切。有很多纸店,墨水店,毛笔店,当然还有眼镜店。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诗人,你必须先弄一副眼镜挂在你的鼻子上。

几乎所有的街道上都有音乐店,让人不禁怀疑,北京是音乐城吗?但是,作为一个陌生人,我显然不会去听中国音乐人演奏什么,仿佛我根本没有接触过艺术。如果说北京有音乐城的含义,可能是基于音乐嘈杂的认知。在中国,每一个想卖东西的人,尤其是街头小贩,都会尽可能地大声叫卖。中国有很多人只是靠制造噪音来吸引别人,而不是把自己的音乐素养呈现给别人。这种声音如果配上旋律会更好听。每个在北京流浪的商人都有自己的乐器,至少有自己的喊叫声,但永远只有一个音调。在这里,音乐似乎在乐谱上被分割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于是这些乐音就不和谐了,独自在街头游荡。

一个小贩带着铃铛挨家挨户地卖货;另一个拿了一块木头,用棍子打,发出声音。第三个有门环;第四个拿着音叉,敲在一块铁上;第五个拿着某种号角,就像歌剧《阿依达》中凯旋舞曲里用的那个。商人通常伴随着乐器的声音而来,不同的声音意味着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有时它是一首歌来促进商品的销售。整天都能听到街上的喊叫声。如果人们坐在房间里工作,他们会生气。他们在你耳朵里灌输一种思想,就是想让你买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

有时候,会有商人坐在家门口,一喊就是几个小时,就算大家都知道别人在,也没必要这么喊。想等他喊到嗓子沙哑?只是徒劳无功。中国的人不会声音嘶哑。如果他认为呼喊是他的职责,他会坚持到生命的尽头,或者直到一块巨石突然从他的头上掉下来。如果落下的石头不够坚硬,他甚至会继续在石头旁边大喊。这个小贩的曲子听起来像是痛苦的哀歌。当北京空上空变得阴沉,人们把目光投向与外界隔绝的满清城墙,财富与美丽,听到这样难以忍受的痛苦所激发的呻吟,反复出现在小巷的对面,真的让人心酸。

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太阳落山了,街头小贩也回家了。夜晚应该是安静祥和的吧?因为没人半夜离家,谁想撞见鬼?所有的门都闩上了,没有汽车在废弃的街道上行驶。但就在这个时候,守夜人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在北京,这群夜间维持秩序的人,主要职责就是不让居民睡觉。

守夜人从早到晚都在休息,属于白天不喊的一群人。仿佛是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们在夜晚呼喊,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互相呼唤。此外,他们还携带一面锣,巡逻时不断向前传递声音。在我的窗下,甚至站着一个打着小鼓的值夜官,在巷子里来回穿梭。守夜人的噪音对被看守的居民来说有必要到什么程度?他们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完全是混淆视听。但是,守夜人给小偷带来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小偷总是知道警察现在在哪里,可以在一片嘈杂的缝隙的寂静中搜查被入侵的房子。因此,这群守夜人为小偷减轻了沉重的“工作”负担。

原作者[德]保罗·戈德曼

节选自安谷

编辑青

刘军首席校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55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