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儿童科技馆有什么展品)

一百年前,一艘红色的小船从南湖起航,最终成为一艘浩浩荡荡的航船,平稳而又遥远地驶向中国。一个世纪的航程,跨越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国科技从一穷二白

一百年前,一艘红色的小船从南湖起航,最终成为一艘浩浩荡荡的航船,平稳而又遥远地驶向中国。一个世纪的航程,跨越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国科技从一穷二白、从跟跑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科技馆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儿童科技馆有什么展品)

正在中国科技馆展出的《科技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科普展》共分六个篇章:扬帆起航、开创新路、白纸绘新图、奠定巨变新基础、迈向复兴谱新篇章、扬帆远航,46组展品引领观众跟随历史车轮。

视图解码

互动呈现让高级理论不再抽象。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筛选出最关键、最典型的反映科技发展的节点,是策展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团队从文献研究入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梳理,并邀请科技史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初步筛选出150余件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确定入选活动时,除了考虑活动在科技史上的地位,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互动的科普展品,是否符合科技馆的展览特点,也是我们筛选的重要标准。”中国科技馆展品技术部副主任马超介绍。

在这个标准下,团队进行了二次筛选,反复论证,不断打磨,有时不得不“忍痛割爱”。比如团队一致认为量子技术是我国科技发展领域的前沿,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当展品着陆时,团队遇到了很多障碍。在与不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后,团队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将这一抽象而深刻的理论以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不得不放弃这一成果。不过,遗憾被展会门口播放的大屏幕弥补了。“对于不能交互展示的科技成果,我们已经尽可能用图形、文字、多媒体电影等其他方式呈现。”马超说。

严审军工后代验展。

“没有枪,没有炮,是敌人给我们做的”,一句来自游击歌的歌词,是当时八路军装备的真实写照。八路军手中的红缨丝和大刀,换来的是枪炮,无数革命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军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推出了自己的武器弹药,如榴弹发射器、八一马步枪等,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厅内,据此设计的榴弹发射器射击训练体验和互动装置深受观众喜爱;从尺寸到造型的高仿设计,逼真的音效,身临其境的情景呈现,让很多小军迷流连其中。

看似简单的“玩具”,其实经过了策展团队严格的科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还经过了老军工后代的检验。展览项目组组长马东来介绍,1939年4月,刘贵福等人在陕甘宁边区机械厂成功研制出八路军第一支自制步枪——无名马步枪。八路军军部根据军委指示,命令刘贵福等火器专家对无名马步枪进行技术改进。1940年8月1日,新枪正式命名为“八一马步枪”,被认为是人民军械工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标准化步枪。“我们通过兄弟会场联系到了刘贵富的儿子刘建国。对方不仅为我们的展览提供了相关资料,还查看了枪的样式和相关设计。”

交互式榴弹发射器也是如此。马东来联系了第一个参与榴弹发射器研制的后人刘。他的家人不仅积极提供信息,还为展览提供了三份珍贵的柳丁笔记设计手稿。虽然是临摹,但泛黄的纸张,工整的字迹,严谨的画法,还是能让观众一窥这位“红色军械大师”的风采。

“我们努力玩得开心,为孩子种下一颗激发兴趣的种子;但科学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必须确保向观众传递准确的科学知识。”马超说。

原始设计模拟原子弹爆炸的核心原理

按下开始键,马上会弹出一个黄色的小乒乓球。随着球的下落,会触发更多的球弹起。一时间,上百个小球在透明的玻璃罩中比赛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观众纷纷按下快门,定格这一动态瞬间。

原展品生动地模拟了原子弹爆炸的核心原理——链式反应。

这个展品生动地解释了“连锁反应”过程。”这是我们的原创展品,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站在展品前,展览项目组副组长费薇难掩自豪。他介绍,从广义上讲,“链式反应”是指核物理中其中一个核反应产物引起类似核反应继续进行并世代延续的过程。

显示效果很酷,但是不容易实现。“弹射难,触发难,复位难,控制难。”费薇用“四难”概括了艰苦的研究过程。他介绍,为了这个展品,科技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每个环节都经过了艰苦的实验。比如在确定第一个球的弹射方式时,团队就考虑过机械弹射、气流弹射、电磁铁弹射等多种方式。团队发现,使用弹簧进行机械弹射,弹簧无法自动复位,影响了显示效果;空中弹射的爆发力不够,很难在瞬间快速弹射出球;电磁弹射完美地避免了这两个缺点。

弹射后装置中225个小球的复位也困扰着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的“扫球进洞”方案被证明是最快最高效的。费薇解释说,这个展品生动地模拟了原子弹爆炸的核心原理——连锁反应。只有发生连锁反应,核裂变才能整体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互动展示让老展品展现“新鲜感”

步入展厅第四、五章,“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一系列最新科研成果亮相,也让观众倍感熟悉。

如何把这些在别处能看到的展品的新鲜感表现出来,团队成员下了很大功夫。

展厅里,两辆“复兴号”汽车正在稳稳地“对接”,一个个切面揭示着稳稳背后的“黑科技”。这是复兴号的全自动悬挂系统,是帮助列车平稳运行的主要设备。马东来介绍,展品设置为“自动对接”和“手动对接”两种模式,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列车对接从等待到悬挂、连接到脱钩的全过程。“以前高铁展多是静态和模型展。这次我们尽力从科学原理上探索互动环节,这是我们科技馆区别于其他展馆的最大特点。”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展示。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以新的创意展出。本次展览除了展示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大模型外,还在天眼反射面的顶部搭建了一个穹顶形状,在穹顶形状中设置了五个定点聚光灯,模拟外太平洋空的信号。该装置启动时,圆顶射灯亮起,馈源舱可以缓慢移动接收信号;捕捉到信号后,馈源舱指示灯亮,然后发出“河马小厨师”脉冲信号。“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作的全过程尽收眼底。

展品“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天空之眼的反射面顶部建造了一个圆顶形状。

同样被创新的还有“人造太阳”。所谓“人造太阳”,是指能够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实验和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展览中展出了“人造太阳”的剖面模型,并互动展示了受控核聚变的一些科学原理。

“人造太阳”装置。

展览的亮点

体验“永不衰减的无线电波”

古色古香的灰色书桌上,老式的收发机放在中央,一个耳机放在右边,一本解码书固定在左边。戴上耳机,点击触摸屏,观众可以在一长一短的滴答声中体验地下情报人员工作的紧张和神秘。

体验收发器。

据科技馆介绍,希望通过这种互动过程,让观众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交流方式,了解科技手段在当时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看雪龙破冰。

走进“南极”,天真的企鹅立刻转过头,献上简单的欢迎。随着雪龙的缓慢行驶,多媒体显示屏上的冰面被打破,让位于展示模型与多媒体的完美融合。科技馆介绍,“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的船。在展厅内,观众可以了解到雪龙的三种破冰模式:连续破冰、冲击破冰和重力破冰。

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展柜里陈列着两件来自南极的礼物:一件是来自东南极拉斯曼山的花岗岩,另一件是来自西南极乔治王岛的玄武岩。两块成人拳头大小的石头静静的陈列着,讲述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冰雪故事。这两件展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提供。

探索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内部结构

一个1比1的神舟五号返回舱半节模型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通过点击屏幕,观众可以“进入”返回舱进行深度参观:救生包、舷窗、控制面板都近在咫尺,观众不仅可以伸手“触摸”它,还可以放大它,品味细节。这个模型也是一个显示屏。观众可以通过点击相关选项,了解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航天飞机空中的活动场景以及返回舱返回地面的全过程。

神舟五号返回舱1:1比例的半节模型吸引了一小部分观众驻足。

展览提示

地点: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一楼东馆北)

票价:免费

延期:至12月10日。

来源北京晚报首都探索展|记者牛魏坤闫梅梅编辑张存

编辑王海平

流程编辑吴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524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