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一桥是指什么大桥(水调歌头一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一座桥横跨南北。

水调歌头一桥是指什么大桥(水调歌头一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一个深坑变成了一条大道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对于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80后小杨来说,第一次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在一本小学语文课本上。

“我记得课本上有插图。第一页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二页是“南京长江大桥”。小杨回忆道。

“早上,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天气格外好,万里蓝里飘着白云空。在灿烂的阳光下,这座桥看起来非常壮观…汹涌的河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被称为天险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南北,天竺成通衢。”

课本上的段子,成了无数人的深刻回忆。对于“80后”、“90后”来说,是课本上需要全文背诵的课文;对于桥梁建设者来说,它是新中国第一座自力更生建造的桥梁;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那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岁月的写照,是时代的缩影。

△南京长江大桥图片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域险峻。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者为了加强掠夺,曾多次来华。结果他们只能感叹:“南京造桥比登天还难。”

“不归之河,惊涛骇浪耗尽了中国人民的艰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就像欢腾的长江,一浪高过一浪!”1969年,中央新电影的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声音响亮有力。

熟悉毛泽东诗歌的人都知道,1956年6月,他在《水调头游》中写下“一桥飞南北,护城河成通途”,指的不是南京长江大桥,而是武汉长江大桥。小学课本为什么选南京长江大桥?

事实上,虽然武汉长江大桥创造了历史,但毛泽东并不满意,因为它是由苏联援助的。1957年,毛泽东已经感觉到中苏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并准备自力更生。他说,“将来我们要在长江上建三座桥:南京、芜湖、宜都。”

在江苏省档案馆,一份盖着“绝密”印章的文件,可以说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出生证明”。名为“南京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报批稿”的文件显示,

从1956年开始,铁道部开始考察下游长江大桥的桥址,最终选定了南京。1958年6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作出请示,建议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争取在1961年前建成大桥。这篇报道称,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总共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显然是受到了当时“快办大事”风气的影响。

△南京长江大桥经典图片

建设之初,工地士气高昂,设备齐全,材料充足。但好景不长,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大量工程下马。桥梁工程要求新工人全部精简,经费缩减到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只够维持日常开支。

周恩来亲自指示施工可以继续,但速度慢了下来。工程建设的一波三折,各地自力更生,也让南京长江大桥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

桥梁需要特殊钢板,但中苏关系破裂后,对方提供了第一批钢材,就停止提供了。负责人打了报告,要求从美国购买特殊钢,称之为“通用件”。毛泽东指示说:“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但有许多用途。这并不神秘,我们可以自己生产。”

国务院要求“鞍钢要不惜一切代价生产建造南京大桥所需的钢材”。1963年11月,16 Mn低合金桥梁钢批量投产,强度比武汉长江大桥用钢提高30%,解决了南京大桥的燃眉之急。这种钢仍广泛用于桥梁船。

△南京长江大桥经典图片

小杨觉得南京长江大桥上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高耸的南北桥头堡。如文中所写:有工农兵雕像,三面鲜艳的红旗,纯洁典雅的玉兰花灯。

这座桥头堡仅用了28天就建成了,还被传为佳话。由于时间紧,压力大,很多人自发前来帮忙。近万人建桥,10多万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涌入。“自愿去桥上打工”成了当时最光荣的事。有当事人回忆说:“当时的场景很壮观。无论白天黑夜,桥头都是火光冲天,像烟花一样。”

196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2/3的篇幅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剩下1/3的篇幅是关于新氢弹试验成功的。

1969年,毛泽东视察南京军区,在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桥上,问许长江大桥是否能满足战备需要。

为了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决定从苏北调集一个装甲团横渡长江大桥。9月26日上午9点,4辆三轮摩托车向前开道,后面跟着两辆宣传车,4个大喇叭一直宣传,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间距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11时整,整个车队通过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60万人见证了这一壮观的历史画面。

△建成通车时的南京长江大桥图片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临县红旗渠。”

许多艺术家创作了无数以桥梁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硬币、粮票、旅客列车时刻表、脸盆等日常用品上。,有南京长江大桥的架势,甚至全国各地的影楼都流行用大桥做背景板。人们在这些画前拍照是一种时尚。

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营,这座桥已经进行了27个月的“封闭检修”。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修复,重新通车。

在肖扬看来,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建造世界上最长的桥,也可以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桥。虽然路桥项目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但如果提到‘桥’这个词,能称之为共和国的记忆,恐怕还得是南京长江大桥。”小杨告诉记者。

记者:朱婷。

编辑:吴静一

审计:周加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437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