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类型分为几类及变化特点(缺氧的类型分为几类 低动力缺氧)

长寿之乡的共同特点是风景优美,空空气清新,氧气充足。氧气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运动的话会觉得胸闷憋气;通常是头晕、头痛、打哈欠、反应迟钝、睡眠或嗜睡…这可能是慢性缺氧。

缺氧的类型分为几类及变化特点(缺氧的类型分为几类 低动力缺氧)

三种慢性缺氧

慢性缺氧是指机体供氧不足,包括生理性缺氧、环境性缺氧和病理性缺氧。生理性缺氧与年龄的增长有关,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是衰老的一种表现。环境缺氧是由于生活环境恶化,导致空气体中氧含量不足,如雾霾天气、工业污染、门窗紧闭、久坐等。病理性缺氧是疾病带来的困扰,最常见的是心肺疾病导致的缺氧和血液携氧能力低下。

生活在人口密度大、高楼林立的城市,空气体流动性差、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体的含氧量和纯度也相应降低。很多人的工作环境是在有空调节的密闭空室内,长时间吸收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体;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大(压力可使耗氧量增加2-3倍)、暴饮暴食、运动不足,慢性缺氧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慢性缺氧的危害

慢性缺氧虽然不会像急性缺氧那样立即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但会导致体内乳酸堆积,加速细胞和组织的衰老;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引发慢性炎症,促进动脉硬化。

在全身器官中,大脑首当其冲。大脑的需氧量最大,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 ~ 30%。脑缺氧导致脑损伤只需要几分钟。缺氧其次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慌、胸闷、面色晦暗;影响肺部,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和咳嗽;影响肌肉骨骼,表现为容易抽筋、腰酸背痛、腿痛或关节痛;影响胃肠道,表现为食欲不振、胀气、便秘、胃炎或胃溃疡;影响皮肤黏膜,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咽炎、牙龈出血;影响免疫力,容易感冒,过敏等。换句话说,慢性缺氧可以让你处于林黛玉那样的“病体”中。

慢性缺氧的自测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试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已经成为慢性缺氧队列中的一员。

1.容易疲劳。一旦血液中氧气不足,就会经常出现疲劳和打哈欠。

2.失忆。如果血液缺氧比较严重,大脑缺氧,会损害记忆力,降低思维能力,长时间忘事。

3.过敏。对外来入侵物质(过敏原)的敏感性增加。

4.痛苦。当身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时,会导致细胞与周围液体的钠钾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疼痛。

5.打鼾。当体内供氧不足时,身体会通过反馈机制迫使你用力吸气,喉咙等部位会因空气体流动引起的震动而发出声音,出现打鼾。

6.肤色黝黑。肤色暗沉无光泽,尤其是脸最敏感。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已经慢性缺氧了。

身体的两种供氧方式

如何应对慢性缺氧,主要途径是开源,也就是让身体供氧更加充足。一般来说,身体供氧有两种方式:体内供氧和体外供氧。

寻求积极的外部支持

1.打开窗户通风。在室内每吸一口气,可以清除办公室或家中50%-60%的混浊物和有害气体,帮助人体血氧浓度提高65%以上。建议每天早、中、晚各打开门窗通风一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

2.总是深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只有400-500ml。如果深呼吸,男性可达3,500ml,女性可达2,500ml,人体获得的能量和氧气自然会大大增加。建议: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用胸腹深呼吸。吸气时,尽量扩胸收腹,肩膀向后,慢慢深呼气。

3.将盆栽植物放在室内。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增加室内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建议在阳台、大厅等阳光充足的地方摆放绿植。

4.多做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使人吸收比平时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氧气。建议长期有规律地坚持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5.在家吸氧。健康人不需要额外的氧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缺氧疾病患者,可在家中准备一台便携式制氧机,每天定时吸氧。

加强身体内部的氧气供应

内部供氧是为了提高人体器官组织在生理上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外部支持充足时效果会更好。

1.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能帮助细胞有有氧代谢)、维生素C(能消除缺氧诱发的慢性炎症因子)、维生素D(能抑制缺氧诱发的炎症因子)以及锌、硒、镁、铬等矿物质元素(是参与和促进细胞有氧代谢的必要营养物质)。此外,补充充足的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氧气是通过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的,如果吸入了足够的氧气但血容量不足,就会“功亏一篑”,而铁可以增强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能力,所以富含铁的食物如畜血、鱼、瘦肉、黑木耳、菠菜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2.多吃能帮助细胞有氧代谢的食物。包括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消除炎症因子。

3.不要暴饮暴食。吃七八分饱,晚上减少应酬,特别是戒掉吃夜宵的坏习惯。

4.合理喝水。保证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200ml左右(夏秋季应酌情增加),使血流携氧,自然顺畅地向全身组织输送能量。

5.治疗相关疾病。如果有相关疾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正规治疗。

6.经常给心理“供氧”。减少心理“缺氧”,合理安排作息,适当锻炼,拓展兴趣,去户外踏青或旅游放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36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