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和视域是什么意思(视区是什么意思)

作者:陆斌(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规律,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

作者:陆斌(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视域和视域是什么意思(视区是什么意思)

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规律,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同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其写入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即“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也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实践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论述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即强调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纳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框架,实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统一。深入理解和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论述,实现从”社会建设”到”国家安全”的思想飞跃,深刻表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新时期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谋大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方向,即“建设更高水平的和平中国,以新的安全格局保障新的发展格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更高层次”的定义要求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把握“安全中国”的内涵。综合而言,“平安中国”涉及领域和要素广泛,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安全布局;总的来说,强调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一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很多领域的安全问题。这说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摆脱维护社会安全的单向度逻辑,将其嵌入国家安全体系中进行整体把握,实现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和统筹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一是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背景、内涵和意义,在遵循新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治理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效率,实现从微观创新到宏观部署的转变;二是要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规划,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创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率,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根本保障;三是要协调好社会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的关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的抓手,在更高、更广、更强水平上建设平安中国;四是要加强社会治安重点领域治理,开展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提升社会整体防控水平。

权变:应对百年不遇的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时间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广阔,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贫富差距、教育公平、就业和医疗、环境污染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的综合性问题。这些问题“以复杂的系统撬动结构,以多元的要素推动碰撞,以无序的流动加剧矛盾,以不稳定的结构释放冲突”,促使我们不断思考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方案。为了实现善政,我们分别寻求政府和市场的行动。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没有一个行为者,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有能力单独解决复杂的问题和主导一个特定的治理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开拓新视野,创建新的治理体系,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稳定的群体”。强调共同体理念,就是社会治理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主体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权力、政府的行政权力和社会的自治权力有机整合,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框架下共同行动、协调发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从更高的历史方位上勾画中国治理的新蓝图,为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和实践指导。

创新局:坚持人民安全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是人民的,人民是山水。”“坚持人民安全原则,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要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把它作为其他所有领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感情,也奠定了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鲜明人民性。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安全贯穿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各个领域,开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认识到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这表明人民群众应当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充分参与实际治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增强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二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人人有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力量。注重全过程发展人民民主,拓展人民社会参与渠道,创新人民协商载体,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真正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第三,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普遍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是基于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期待、人民的满意。通过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压实群众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国家安全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胜局: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根据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权力、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重大国家利益相对免受危险和内外威胁,以及保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可见,国家安全不仅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且是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强调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加强对各种社会利益纠纷的调控,平息社会不满,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注重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与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安环境。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要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构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期“乔峰经验”,不断创新基层自治形式和载体,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构建源头防控、调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等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第三,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智能治理模式、精准感知居民需求、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智能助推互动,构建公平、高效、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四是从区域社会治理试点入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五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城乡统筹、线上线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总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绘就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蓝图。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将继续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仍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理论精髓和科学体系,坚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全过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开启新时代“中国之治”新境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112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