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哪里?哪个省的?(遵义是哪里的城市)

▲安顺天星桥景区。摄影/石-风,风景和文字-除了茅台,红色文化,黄果树。遵义和安顺还有什么?贵阳以北,遵义扼守川黔门户。在贵阳的西南部,安顺位于黔中腹地。作为毗

遵义是哪里?哪个省的?(遵义是哪里的城市)

▲安顺天星桥景区。摄影/石

-风,风景和文字-

除了茅台,红色文化,黄果树。

遵义和安顺还有什么?

贵阳以北,遵义扼守川黔门户。

在贵阳的西南部,安顺位于黔中腹地。

作为毗邻省会的交通枢纽,两座城市气质迥异——遵义历来是川黔要道,也是“黔北粮仓”,兵家必争之地;安顺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小镇,山川秀美,不逊于江南。

外省人认识贵州,大多是从“一瓶酒,一间房,一棵树”开始的。

虽然“没有茅台镇就没有茅台酒”,但茅台的名气一直比遵义的茅台镇大得多。除了美酒,人们对遵义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遵义会议,被称为“转折点”。

至于黄果树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自从徐霞客成名后,便闻名天下。相比之下,黄果树瀑布所在的贵州安顺,总是显得温柔而沉默,低调而含蓄。

这两座城市,气质鲜明,堪称贵州的“英雄之地”和“温柔乡”。

遵义,道通川黔粮满仓

遵义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转折点城市,绝非偶然。

▲遵义市地形概况。制图/辣椒粉

首先,遵义是一座雄伟的山城。黔渝分界的大娄山,是其雄健的侠骨。

娄山关是最危险的地方,位于一个30公里长的山谷中,北面是重庆市,南面是省会贵阳。被历史学家誉为“天上万峰,中国一线”。早在红军长征之前,它就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末,杨端率兵平定亳州(今贵州遵义)时,这里已成为重要战场。杨的两个部下娄山关、曾在此驻扎,人称“娄山关”,后误传为“娄山关”,是地名的开头;师洋的广播状态持续了七个世纪,当叛军变成叛军时,最后一个依靠地形顽强抵抗的土司杨应龙也在万历年间的“平伯战役”中被击败,最终死去,敲响了“土司制度”的丧钟。

▲海龙屯。摄影/杨坚

杨所依托的海龙屯,是宋元时期为抵御蒙古铁骑而修建的山地要塞。它与河州(今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遥相呼应,意在依山“止骑逐级”。最终随着渔镇孟戈的意外死亡,军队迂回东进,带兵至襄阳。这个堡垒在血流成河之前,遭遇了国破家亡,不得不望北而去,对于白发苍苍的将军和即将死去的英雄来说,是相当悲哀的。

其次,这个黔北的男市还有自来水,蜿蜒的小河是她多情的心。

西侧“酒河”潺潺而过,从四川仁怀到泸州,一路水转舟,酒不尽;在南方,乌江流域的湄潭、凤岗,千万亩茶田如碧海海潮,触手皆绿。很难想象中国最古老的两种饮料会在同一个地方相遇。

▲红军三渡赤水茅台渡口,远处的红楼是四渡赤水纪念碑。摄影/李桂云

好水自然先带来好酒。遵义的美酒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茅台,还有董酒、习水大曲、珍酒、雅西窖酒等等,都是有名的“酒中豪杰”。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云南、贵州、四川。盆地的四分之三隐藏在群山之中,有许多悬岩、悬崖和急流。它就像深山里的隐士,有着天然的道学,没有人类的习性。所以河水清澈见底,赤水河谷土质松软,孔隙大——与生俱来的“仁杜尔麦”!对过滤水源非常有利。潮湿的气候有利于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和富集。

如此优良的环境,使得赤水河沿岸的一个地区,自古就盛产美酒和名酒。这些精品葡萄酒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葡萄酒爱好者的“杯中之物”,也成为遵义发展的支柱之一,帮助其稳坐贵州经济“第二把交椅”。

那片在山里被称为“坝子”的平地,经过自来水的灌溉,成了不可多得的农业种植沃土。不仅成就了“黔北粮仓”的称号,还盛产一种颇为豪迈的农作物——辣椒。

在遵义市以东33公里的夏紫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人迷上了辣椒的种植,甚至开发了辣椒批发市场。从一个江湖小虾米,成为全国“麻辣界”的领军人物。

纵观夏紫镇的江湖传奇,大致可以分为三代——老城区的桂三红农贸市场是90年代的“开山祖师”,现在只有一家与麻辣有关的调料店;镇北第二代“后裔”已经改造成当地的农贸市场;如今,“店头”都选择开在高速公路旁的显眼位置,配有专门的冷库、交易区、办公楼,甚至还有一个小展厅。

有来自河南、山东、四川、新疆等地的辣椒,就像风来的各派英雄;还有来自印度、韩国、缅甸的“外国高手”,专门聚集在这里比赛。但是,常年占据单价最高的始终是当地的特产辣椒。可惜的是,正宗的“虾派”传人,可能正端着一个大师的架子,已经从江湖上消失了——现在以虾命名的辣椒,大部分产自周边县镇。

安顺,是远方也是故乡

安顺,无论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是一个足以错过的“温柔小镇”。

▲遵义市地形概况。制图/辣椒粉

安顺位于乌江流域和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区。其碳酸盐岩厚度已达到沉积岩总厚度的70%以上。地表被流水冲刷过,地上地下都是奇山异水,风光无限。

黄果树主景区西面的关岭滴水潭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瀑布从关索岭层层而下,总高度410米,是黄果树瀑布的6倍。它像一条白色的横线空,披在奇峰之上,流入巴陵河。山里的村落就更多了,有山有水的人就像一幅画卷。

▲滴水潭瀑布。摄影/李光荣

地下龙宫犹如仙家窑洞,集溶洞、瀑布、石林、漏斗、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于一身,是喀斯特风光的集大成者。其间“灵药”更多,千余种天然中草药随处可见,仿佛是神仙写的,留给后人。

▲安顺天星洞。摄影/石

在安顺紫云县,沿着格图河,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达到了共生。这里有万艳归巢洞穴的奇观,有记录沧桑的古河道遗迹,有穿越数百米岩层的天然竖井;大川部的苗族像世外桃源一样沿河而居,传承下来的“跳花节”依然热闹非凡,“鸭绿江王”的歌声在山间回荡...

▲苗族的“跳花节”。摄影/图片由傅毅/帅薛健提供

这些景观让安顺在外地人心中成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但在当地人眼里,这个小城却是他们公司空习以为常的“故乡”。

这种故乡的感觉首先体现在无数游子依恋的安顺小吃上。

▲小锅凉粉。摄影/李立宏

安顺始建于明代,是古云贵通道的要塞。古人称之为“云南之咽喉,贵州之腹,川粤之唇齿”。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安顺成为贵州重要的商埠,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繁荣。所谓“吃喝在安顺,穿在贵阳”,在安顺,环城旅游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吃过去。

裹卷是安顺的一种经典冷食,走在夜宵摊旁随处可见。一入口,粉条爽口凉凉的,接着是各种酥馅:酸萝卜、绿豆芽、酥黄豆,配上酱料,甜辣中带点酸味,唇齿间满满的轻松愉悦。

▲包好的。摄影/李刚慧云

来自镇宁的煎蛋饼,看起来颇像贵州版的“三明治”——先将大米、黄豆膨润,与大米、粉条捣碎,冷却定型,填入馅料,再用果肉封口,放入锅中炸制。煎蛋饼有脆脆的金黄色外壳和白色果肉。吃之前一定要淋上贵州饮食的精华——破耳朵和辣酱。

▲煎蛋饼。摄影/李立宏

都说安顺人不爱吃大菜,溜之大吉的街边小吃锁住了匆匆忙忙放慢脚步拉长日子的现代人。在街上停下来,和街边做粉的婆婆,炸鸡饼的大叔说几句话。婚宴谁办,哪家楼高,一清二楚。闲聊之间,家乡的亲情蔓延开来。

▲安顺夜景。摄影/张绿堂

时间维度上的另一种怀旧,来自于对过去故土的追忆。

群山之中,在大大小小的屯堡里,建筑多为石头砌成,依稀带着当年“大移民”的痕迹——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调北征南”战争,从贵州到云南,历时一个多月。

据《明会典》记载,战后三十万人南征,二十万人驻守雍正西南的贵州。安顺作为“滇黔要冲”,是重中之重。招募者中,已经有老婆的会来这里聚会;尚未结婚的,被法院认定为“包办婚姻”。从此,无数屯堡成为帝国的边疆。

▲菲利普·法丹带来的一张安顺老照片,做成明信片。图为老安顺东街。高峰日估计满大街都是小摊。供图/杜应国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现状风貌。摄影/殷罡

至今贵州几乎只有安顺,还保留着这段历史的印记。在九溪,东南下游的大宝人讲述往事,他们的祖先以“功德第一论”在600多年前就在这里驻扎了傅有德;在天龙屯堡,张衡钟秀一边在茶亭给旅行者递茶,一边讲解充满家国情怀的屯堡头饰;儒林路上,作为洪武时期往事的见证,文庙是安顺文脉的起点,大成殿前的那对雕龙柱至今仍是镇馆之宝。

▲文庙。摄影/李立宏

轰轰烈烈的安顺地方戏,犹如屯堡人在天地之间祭奠祖先——益阳铿锵,是明军从江南带来的“精神包袱”;地方戏曲粗犷而神圣的面具,入乡随俗,明显带有傩戏的宗教色彩;只关注武侠动作,不说儿女情长的内容,总说明这是铁血军人的后代。

▲安顺人在看地方戏曲。摄影/李桂云

茶乡双壁的兴与衰

贵州是一个茶乡。

作为完美契合“高海拔、低纬度、多云转阴、日照少”条件的“标杆”茶区,这片土地保留了完整的茶叶发展史序列。而且产茶种类多,茶产业带遍布全省。其中,安顺的茶产业代表了历史上贵州茶的“高光时刻”;遵义湄潭的茶业,标志着近代以来贵州茶叶的振兴之路。

▲贵州茶产业带。制图/辣椒粉

在安顺,明朝的“北调南移”留下了很多擅长制茶的江淮移民。士兵们化剑为犁,转而务农,在田里种起一垄垄的“垄茶”,依靠江南带来的小罐制茶技术,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一度成为部落土司的贡品之一,尤其是平坝的“毛尖”和“阙舌”。

当年的屯堡,饮茶之风盛行。走在村道口,茶棚随处可见。当地人把当地的姜黄和古树茶一起熬制,盛在大碗里端出来,告慰南来北往的士兵和商人。

▲天龙屯堡,张衡钟秀正在给客人倒一大碗茶。摄影/张绿堂

另一方面,安顺位于乌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干坞”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的商业兴起较早,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是“商业之盛,居全省之首”。南来北往的商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形成了饮茶的风气。于是安顺人一肩挑地走出来,走街串巷卖茶叶,逐渐成为了“茶乡”。

▲贵州安顺的燕山高山茶。摄影/廖

但同样的地理位置也让安顺错过了一个好机会。据老茶艺师张天福先生介绍,1939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室迁至贵州,最后落地在两个地方:今天遵义的湄潭县和安顺的西秀区。两者的环境条件差不多,但最终因为湄潭靠近省会重庆,安顺错过了这个“天赐良机”。

在遵义湄潭县,剧情就大不一样了。

▲遵义湄潭永兴茶场。摄影/李桂云

湄潭位于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地处北纬27度产茶黄金带。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一山之隔的地理,让这里的茶叶像是生活在深谷里的“南国美人”。1939年,随着中央农业实验室的到来,民国中央(湄潭)实验茶场正式成立,让原本“养在内室,无人知她”的好茶惊艳全场。

▲遵义湄潭永兴茶场。摄影/刘

一年后,浙大西迁,给这片茶乡净土吹来了浓浓的学术风。它不仅带来了习字湖畔的龙井茶制作技术,还与茶场联合创办了“贵州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批茶产业技术骨干,点燃了中国茶产业的复兴之火。

▲浙大老照片。供图/浙江大学档案馆

当时的中国,战事僵持,东部沿海所有出口口岸被封锁,国家重要外汇来源茶叶出口锐减。中央实验茶场响应号召,在首任厂长刘干之的主持下,成功研制出“梅红”、“梅绿”,并通过史迪威路“西南国际通道”换取外汇用于军备,也创造了贵州制作功夫红茶、炒绿茶的历史。

▲浙大现在的地址是贵州工厂的出口基地。摄影/学术图像

如今,随着贵州茶产业的振兴,湄潭的茶园面积已超过60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县。每个茶区有35个大大小小的茶青交易市场,让大量的茶青可以在半小时内进场。2018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77万吨,产值48.2亿,涉及农户8.8万人,茶企近600家,逐渐成为脱贫致富之路。

▲湄潭崔涯和遵义红。摄影/学术图像

更重要的是,作为贵州“三绿一红”中的“湄潭崔涯”和“遵义红”,享誉大江南北,在全国乃至世界级名茶中频频获得金奖。脱胎于龙井艺术的湄潭崔涯,作为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其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00亿。“遵义红”成为2018年中共十九大和全国人大代表用茶。这红蓝相得益彰,仿佛照亮了贵州茶叶的坦途。

-结束-

文怡叶小银

图片编辑袁茜茜

地图编辑器?辣椒粉

本文部分图片和文字节选改编自《地道风景贵州》。

参考数据

《一个人的安顺》戴明贤

风景中国桂芝安

中国和汇川风光。

想回顾更多“探秘贵州茶”的精彩瞬间

请关注微博@正宗风光今日头条@中国国家地理正宗风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009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