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酶)

高中生的知识点螺纹理论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物质基础:核酸(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生命的承担者)。结构基础:除了病毒等少数物种,所有

高中生的知识点

脱氧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酶)

螺纹理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核酸(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生命的承担者)。

结构基础:除了病毒等少数物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代谢:指活细胞内所有序列的化学变化,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有应激,所以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应激: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它需要很短的时间。(如蛾和蝴蝶的趋光性)。

4.所有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点使每个物种保持基本稳定,不断进化。

6.生物可以适应一定的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活的物质基础

1.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是细胞的主要元素。

2.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既统一又不同: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独有的。

区别: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3.原生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脂质。

4.水:

含量:细胞中最丰富。

存在形式:自由水和束缚水(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功能: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

5.糖

元素组成:CHO

功能: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

分类: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双糖:植物-蔗糖和麦芽糖

动物-乳糖

多糖:植物淀粉(植物储存的糖)和纤维素(细胞壁的成分)。

动物-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6.脂类: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甾醇:调节生命活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7.蛋白质——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生命的承担者。

(1)主要元素:碳、氢、氧、氮

(2)基本单位:氨基酸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①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氨基和羧基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②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同时失去一个分子的水。这种结合称为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称为肽键。

③计算:A、肽键数(除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b、肽链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除去水分子的总分子量。

(4)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之间的结构不同。

(5)蛋白质的功能: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转运功能: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

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8.核酸:

(1)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磷

(2)基本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五糖)。

(3)分类: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布于细胞核(主)、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9.物质鉴定实验:还原糖+费林试剂砖红沉淀。

(燃烧试剂:先将NaOH和CuSO4混合,然后加入待测试剂中)

脂肪+苏丹ⅲ橙

苏丹ⅳ红

蛋白质+缩二脲试剂紫

(缩二脲试剂:先加入A剂,再加入B剂)

淀粉+碘蓝

第二章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成分: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少量的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又称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膜变形有关)。

3.功能特性:选择性渗透

物质通过膜的方式:

(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

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

(2)主动运输:低浓度的载体(核糖体)和高浓度的ATP(线粒体)

例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

4.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供能量的细胞器——“电厂”

2.叶绿体:光合作用。

3.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5.高尔基体:动物:与分泌物形成有关。

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里面有细胞液,内含糖类、色素、无机盐和蛋白质。

细胞器概述:

具有双膜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

具有单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够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双膜(有核孔),核仁和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中不同时间的两种形态。

3.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地方,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生物

细胞核(主要特征)细胞器、细胞壁和染色体代表生物体。

原核细胞周围是没有核膜的核物质,只有核糖体糖和蛋白质,只有DNA细菌和蓝藻。

真核细胞包括纤维素和果胶、酵母、动物和植物。

第四,细胞增殖

1.多细胞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的数量。

2.细胞周期:指细胞不断分裂,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包括两个阶段:间期和有丝分裂。

3.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1)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2)早期阶段:

两种外观:染色体外观和纺锤体形成。

二消失: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3)中期而言: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上;染色体形态固定,编号清晰,易于观察。

(4)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均匀分布到细胞的两极。

(5)在结尾:

染色体解卷成为染色质状态,纺锤体消失;核膜中核仁的重新出现

形成两个子细胞

4.染色体改变:5。染色体和DNA曲线

期末后,中学前后

1 1号染色体

DNA 1 2

染色单体0 2

人类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

中期前:染色体:DNA:染色单体= 46: 92: 92。

晚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 92: 92: 0。

末期:染色体:DNA=46:46: 46。

6.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前期:纺锤体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动物:中心体发出星光。

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体。

(2)末期:子细胞形成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

植物:细胞板→赤道板出现细胞壁。

7.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特点):复制完成后,母细胞的染色体准确而均匀地分布为两条。

子细胞,从而维持生物亲本与后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8.青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

9.观察洋葱根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

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是方形,排列紧密。

组装生产的顺序:解离→漂洗→染色→生产。

动词 (verb的缩写)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

1.细胞分化:同一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不同稳定性的过程。

它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期达到最大。

2.细胞全能性:指分化后的细胞仍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3.细胞癌变:可以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致癌因素:物理致癌物:主要是辐射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如苯、坤、煤焦油等。

病毒致癌物:一种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

癌变原因:原癌基因被激活,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第三章生物代谢

1.代谢:是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域。

不要,它是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该酶的特点:高效性和特异性;

它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过酸和过碱以及高温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其丧失。

活性,低温会抑制其活性。)

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5.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高能磷酸盐化合物)

简单结构:a-p ~ p ~ p

6.ATP形成途径:动物和人:呼吸能量。

绿色植物:ADP+Pi用于呼吸和光合作用。

7.光合作用:

(1)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功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总反应式:CO2+H2O光致变色塑料(CH2O)+O2。

②流程:

现场条件相关反应

光反应性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光、酶、色素1、水在光下分解:H2O→[H]+ 1 2O2。

2.ATP形成:ADP+Pi→ATP。

暗反应叶绿体基质[H]、ATP、酶1和CO2的固定:CO2+C5→2C3。

2.CO2的还原:C3→C6H12O6+C5+H2O。

物质变化无机物(O2,H2O)→有机物。

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

8.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的活性部位: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2)方式:植物形成大液泡后,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干燥的种子和分生组织细胞:吸收和吸取水分。

(3)渗透条件:有半透膜/植物细胞有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与土壤浓度之间的浓度差。

(4)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收水分,质壁分离并恢复。

(5)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失去水分,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

(6)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示意图:

9.植物的矿物质营养:

(1)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六种常量元素:氮、硫、磷、钙、镁和钾。

铁、锰、硼、锌、铜、钼、氯、镍八种微量元素。

(2)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①吸收形式:离子

吸收部位:顶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②吸收方式:主动转运载体(核糖体)-选择性。

能量(线粒体)-呼吸

③成熟区表皮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物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①运输:遵循水分蒸腾作用是运输矿物离子的主要动力。

②利用:可重复利用:如果离子:K缺乏,老叶就会受害。

不稳定化合物:氮、磷、镁

不可重复使用:稳定化合物:缺乏铁和钙会损害新叶。

10.人体和动物体内三种主要营养素的代谢

(1)碳水化合物代谢:氧化分解CO2+H2O+能量(主要)

①葡萄糖合成和分解糖原。

合成肌糖原

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②当血糖含量因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20mg/dL范围内;

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时,就会出现糖尿;

当血糖降至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喝糖水,吃含糖食物来缓解。

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

(2)脂质代谢

储存于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大多肥胖;肝功能差或磷脂合成低时可引起脂肪肝。

(3)蛋白质代谢。

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和激素等。

氨基酸被转化成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脱氨→含氮部分:氨基转化尿素

→无氮部分:氧化分解CO2+H2O+能量。

合成糖和脂肪

为什么空喝牛奶不好?

能量消耗的顺序:糖→脂肪→蛋白质。

(4)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

油脂

11.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指

有氧呼吸(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无氧呼吸

概念细胞是在氧气的参与下,酶等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在缺氧的情况下,细胞将有机物分解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过程的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丙酮酸→6CO2+20[H]+少许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24[H]+O2→12H2O+大量能量。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2(大多数高等植物)

或者:丙酮酸→乳酸(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高等动物和人)

完全反对

公式应该是c6h12o6+6o2+6o2酶→ 6CO2+12H2O+能量。

意义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了原料。

切题

计算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导致CO2比例:有氧:无氧= 3: 1。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有氧:无氧= 1: 3。

1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

(2)类型:自养型:光自养型:绿色植物

①同化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可以是无机→有机异养:人、动物、大部分细菌、真菌。

②异化有氧型:

需不需要氧气厌氧型:乳酸菌、蛔虫、破伤风杆菌等体内寄生虫。

(3)诱导代谢类型

自养好氧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异养缺氧型:人、大部分动物、细菌、真菌等。(比如蘑菇)

自养厌氧型:

异养厌氧型:乳酸菌、蛔虫等。

兼性厌氧型:酵母

第四章生活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生长素的发现:对光敏感并产生生长素的部分:胚芽鞘顶端。

向光弯曲:尖端以下的部分

3.生长素的生理功能:

(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分布在背光侧多于光侧,背光侧细胞纵向伸长较快,但向光侧纵向伸长较慢。

(2)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举例:植物的顶端优势:植物顶芽先生长,侧芽被抑制的现象。

4.应用:

(1)促进插穗生根

(2)促进子房发育和结果。

①子房发育结实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

②如果在不接受花粉的情况下,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施于雌蕊柱头的砂锅中,子房可以发育结实。

(3)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水果成熟的激素是乙烯。

5.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激素名称分泌腺/细胞作用激素名称分泌腺/细胞作用

生长激素脑垂体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雄性激素睾丸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雌激素,刺激卵巢,维持其第二性征;雌激素可以刺激和维持女性正常的性周期。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增加血糖含量,孕酮卵巢

胰岛素胰岛B细胞降低血糖含量,催乳素垂体促进对青少年的关爱行为。

6.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脑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脑垂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寒冷和过度紧张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抑制

7.相关激素的作用

①协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

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发育和生长

②胰岛素的拮抗作用:降低血糖含量。

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含量

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9.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缩手、眨眼、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

10.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受体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11.兴奋的传递

(1).神经纤维传导:

静息态膜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兴奋区膜电位:外负内负刺激兴奋区膜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a .膜外电流:非兴奋区→兴奋区,

B.膜内电流:兴奋区→非兴奋区。

②细胞间传递(通过突触传递):

A.突触结构: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体的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对应于突触前膜的细胞膜或树突膜)

b、兴奋转移过程: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向突触间隙释放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胞体→轴突→树突。

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类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3.言语区:s区受损:运动性失语(不能说话,可以理解)

H区损害:听觉失语症(能说和写,但听不懂别人的对话)

14.先天行为:向性,无条件反射,本能。

后天行为:印刷,模仿,条件反射

15.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

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16.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协调下形成的。

1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征比较: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比较项目

反射弧体液运输的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有快有慢。

作用范围准确,局限性广。

动作时间有短有长。

b、联系: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协调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复制类型:

(1)无性生殖: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常见的繁殖方式:裂变繁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母体分裂成两个女儿,细菌、变形虫、草履虫。

芽繁殖:母体→芽→新个体、酵母、水螅。

孢子繁殖:母体→孢子→新个体,蘑菇,青霉菌,曲霉。

营养繁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发育。

如马铃薯块茎、草莓匍匐茎、秋海棠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织或器官离体脱分化,组织和器官愈伤组织再分化→完整植株。

特点:无性繁殖可以使后代保持父母的特征。

(2)有性生殖:父母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也称配子)与雌雄同体的生殖细胞(如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然后合子发育成新的个体。

(“四子”:配子、精子、孢子是生殖细胞;受精卵是受精卵)

意义:后代具有父母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大的生存能力和可变性,因此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非常重要。

意义重大。

2.减数分裂: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由于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

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期)。

(注: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3.精子形成过程:

一条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突触,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从着丝粒分裂中分离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出四个精母细胞使四个精子变形。

第一次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一条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突触,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一个第一极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个卵母细胞和三个极体。

第一次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4.相关术语解释:

精原细胞:睾丸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体,通常形状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叫~

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是:

①大小(长度)相同②形状(着丝粒位置)相同③来源(颜色)不同。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生殖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大象,叫~。

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个染色单体,称为~。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发生变化(设体细胞染色体数=2N)。

精原细胞→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精原细胞。

染色体:2N 2N (N→2N) N

DNA : 2N 4N 2N N

微信号搜索:czsjz100可以加入我们。

微信官方账号,初中生家长:他致力于为初中各年级家长服务,每天下午5点到6点为大家分享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育经验等等。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与你同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063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