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是什么意思?(公知是什么意思的梗)

众所周知的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发表《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正式将“公共知识分子”一词带入大家的视野。它对公共知识分子

众所周知的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发表《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正式将“公共知识分子”一词带入大家的视野。它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向社会发声,参与公共事务的演员;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道德责任感的理想主义者。”

公知是什么意思?(公知是什么意思的梗)

截图屏幕上显示程序运行的图片

这里用的是“定义”这个词,而不是“定义”,意思是公共知识分子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而且这三个定义是并行的,没有逻辑关系。只有同时满足三个定义,才能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显然,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要求也不高。除了以上三项,一般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具备普世价值的基本底线”,“保持个人独立,公正立场”。

但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南方人物周刊》并没有这两种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正是因为这两条的缺失,公共知识分子没有底线,没有正义的立场。一些自称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出于某种目的,随意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言论来引导舆论。公共知识分子成为人们厌恶的对象,在网络上,有人戏谑地称其为“众所周知”。

《南方人物周刊》推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50人”后不久,《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文章认为,以“意见领袖”自居的公共知识分子,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也没有价值中立的批判精神,主要鼓吹所谓的知识自治。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确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所谓的公共知识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变得“知名”,主要是“无底线”和“只是立场”他们的很多言论已经突破了底线。他们的立场已经站在了对立面。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说了一些违背常识,让人觉得可笑的话。

而且这些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人民。他们觉得自己肩负着“启蒙”的责任,是别人的人生导师。他们不听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一着急就满口“极左”、“无知”、“顽固”的批评。所以“众所周知”就成了跳梁小丑。高大的外表下,其实是一种挫败的姿态。

所以“公共知识”越来越没意思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公共知识”没有原创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知名”人士的声音不再是唯一的声音,逐渐知道自己真实目的的人越来越反感知名。他们高喊“自由”、“民主”、“问责”,里面却没有关于自由和民主的内容。他们不给人民批评的自由,也不给人民平等话语权的民主。

我们需要批评性的建议吗?当然有必要。我们需要独立的批评吗?当然有必要。但这必须建立在“维护普世价值的底线”和“独立正义的立场”之上。什么是普世价值和正义立场?至少有一点是国家主权,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如果违背了这些基本点,再美好的东西都是废话。

而现在“知名”的人恰恰缺少这些。他们对国家的主权极其冷漠,对社会稳定毫无概念,对人民的幸福毫不关心。他们甚至成为国家主权的出卖者、社会稳定的破坏者、人民幸福的绊脚石。这样的“公共知识”能被人喜欢吗?显然不是,他们成了大家喊打的对象。

显然,当初《南方人物周刊》给出的公共知识分子定义,缺乏最基本的“底线”和“正义”,使得现在的知名人士越来越偏颇。他们只注重“独立”,只在乎“自由”,只想着“批判”,却忘记了公共知识的根本。就像一座没有地基的建筑,不倒塌才怪。“你出名了,你全家都出名了”,别有一番风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0623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