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日下面立(日加个立念什么)

新京报体育×新京报联合出品。这是一场跨界对话,一个是阿泰济川传承人,一个是知名影视演员;这又是一场武术人之间的较量,一个是中国国家一级拳手,一个是前全国武术冠军

新京报体育×新京报联合出品。

上面日下面立(日加个立念什么)

这是一场跨界对话,一个是阿泰济川传承人,一个是知名影视演员;这又是一场武术人之间的较量,一个是中国国家一级拳手,一个是前全国武术冠军。

陈斌,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主席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父亲是太极拳“四大金刚”、“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大师”陈正雷。吴越,全国武术冠军,1997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这样专业的武术和专业的表演经验,在娱乐圈不多。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大约有400年的历史。两个不同领域的著名艺术家,因为太极拳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吴越的选题是关于太极拳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吴越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武术大师,其中包括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庭,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代祖先。

2022年盛夏,一场关于太极拳的对话在和的北路菜园胡同举行。

吴越(左)和陈斌在小桥流水的景色下排练太极拳。新京报记者郭摄

入门教学不要死板,培养兴趣最重要。

陈斌:你是在多大的时候与武术和太极拳结缘的,你走上武术之路的初衷是什么?

吴越:我从五岁开始练习武术。那时候我很虚弱,生病了。父亲去找了一个教形意拳的民间高手,跟着他学了站桩和一些形意拳的基本动作。后来体校教练觉得我的素质和骨头特别适合练表演武术,就进了张家口体校,慢慢进了专业队。

当时我在北京队集训,但我代表的是宁夏武术队,算是向西北输出优秀人才。宁夏武术队是我运动生涯最辉煌的时期,拿过全国少年锦标赛,全国锦标赛,世界邀请赛冠军。

我真正练太极拳是在13岁的时候。在我6岁的时候,我认识了河北大学的武术教授吴树青先生。她是著名的武泰吉传。我丈夫对我很好。他觉得我端庄强壮,想收我为徒。但她比我父亲大得多,而且她与蔡龙云、吴斌和张文广教授是同一代人。如果收我做徒弟,那这个辈分就太高了,就让我叫她干奶奶吧。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练过套路。一开始我们看到他们练的很慢,我们也静不下心来。王老师教了我几招后,我立刻觉得受益匪浅,我也慢慢喜欢上了太极拳。

后来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看到陈家沟有老师在打陈石(太极拳),非常好看。这时候才发现,太极传还是有攻击性的战术,刚柔并济。我特别喜欢陈石的太极拳的威力,所以我又学习了陈石。后来叶问4玩万的时候,我学了孙式、吴式、杨式的一些特点,包括学了吴(吴太极传定型)吴老的一些招数,受益匪浅。

陈斌:你刚才提到你获得过许多武术冠军。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吴越:我第一次获得全国冠军是在井冈山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我一共参加了六个项目,但是集体基本功没有拿到名次,其他成绩还可以。

我是1994年加入国家集训队的。我虽然效力于宁夏,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训练。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些其他弟子,如卡利,聚在一起,并呼吁吴斌先生。每个人都非常高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我一生都特别骄傲的事情。我自信而自豪,这为我做人做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越说他从运动员生涯中受益匪浅。新京报记者郭摄

吴越:陈老师,你是太极拳大师。让我问你几个问题。如果我是“小白”,想练太极拳,从接触到入门需要多长时间,建议保持怎样的练习频率?

陈斌: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业版,一种是健康版。专业版需要你全心投入。如果你想将来成为专业人士,你必须每天练习。如果每天像上班一样练习几个小时,进步会很快。可以说每天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一个月就可以开始了。

但是大部分人注重养生。每周固定时间入门,比如一周两次课的频率,大概需要3到6个月。当然也要看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如果用太极传的术语,怎么叫入门?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就是“被精神所激励”。当你找到精神,你就会开始。

吴越:当我打太极拳时,我女儿觉得很棒。我教她的时候,她没有那么专注,感觉太慢了。让她学跆拳道和击剑,她会觉得很好玩。那么如何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去喜欢太极拳,提高孩子的兴趣呢?

陈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都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太极拳不会限制人性,真正的太极拳不仅仅是松、柔、缓。说起太极拳,很多人会想到公园里、广场上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太极拳不仅有那一面,也有其强、快、猛的一面。它讲究刚柔并济,速度交替。

我们传统的太极拳套路包括单拳和双拳。第一拳以柔为主,第二拳以刚为主,都是震脚,发力,跳跃。每一招每一式的攻防含义都非常明显。像这些,孩子会感兴趣的。所以在太极拳的入门教学中不能死板,不能像教大人一样从柔静入手。我们可以颠倒顺序。比如我们提前教孩子太极拳吸引人的一面。就算不先学拳击套路,用器械打也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学刀或者学剑。

吴越:说到这里,我有一个亲身经历。我们邻居家有几个孩子,我是孩子中的王者,经常带他们玩游戏。我带他们练推手的时候,让他们用一只手,谁推谁赢。有时候我推他们,他们一发力,我就假装被推出去,孩子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方式。我拍了电影《张三丰》,因为我想让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看。如果他们喜欢,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它。小时候看别人的电影,喜欢才摸门,所以越来越好。

陈斌:我们有少儿太极拳班。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也会融入很多游戏,增加一些娱乐性的环节,这些都是和太极拳有关的。就像你刚才说的,和孩子推手,不管是测试还是反应,这些游戏都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情绪。

陈斌认为“去刚求柔”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新京报记者郭摄

太极传是最早的正念禅修。

吴越:我们继续学习太极拳吧。一般刚接触太极拳的人都比较拘谨。这个“脱僵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陈斌: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来说,“去刚求柔”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没有终点。不管你练了多少年,不管你的名气和家世有多大,没人敢说我在家里“散漫”。遇到比你熟练的人,两个人手牵手,彼此很了解。只要你比对方“僵硬”,你在对方就是透明的。看着对方没用,反而会无形中给你压力,你得用点力气扛着。

吴越:说到“摆脱僵硬期”,我想到了我关于中国戏曲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太极拳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摆脱刚柔并济的状态,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表演的放松需要内心的放松,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句话。看到他的话,不知道怎么放松。只要他在舞台上,所有演员都有紧张的时候,特别像太极拳。

在舞台上,你的舌头,音表,舞台魅力,磁场和感觉,甚至如何给出你发自内心的台词和表演,都是太极拳意识的延伸。在舞台上要注意宽松和坚持。老师经常告诉我,你的头上有一把剑。松不是架子塌。太极拳讲究抱团和引顶劲的统一,都是与艺术相通的。

陈斌:的确,当我第一次练习太极拳时,我浑身无力。如果我要消化这种力量,我应该以发火为主。这个时间基本上是一年半。你需要理解太极拳对身体的要求,比如站直,放松肩肘,弯曲膝盖和臀部。你需要用你的身体去感受。到那个时候,身体的柔软感、协调感、柔韧性自然就出来了,我们说的气感也就自然产生了。

吴越:正念冥想现在特别流行。事实上,《太极传》是最早的正念禅定。开始的时候举手拔起山河,阴阳相对,很有意思。

陈斌:在天地之间,除了我没有别人。

吴越:网上有很多讲解陈式太极拳的视频,包括很多基础教学和步法训练的内容。作为迟的传承人,你会觉得累赘吗?

陈斌:老话说,“我出生在一个三分家庭”。即使我出生在太极世家,我也不敢说我没有失去过什么时间,没有走过什么弯路。曾经有过你百思不得其解,没有人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你只是在原地打转。回过头来看,应该多一些耐心,多搞一些基础教育,让很多初学者少走一些弯路,不耽误努力。我觉得基础教育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在这个阶段,如果你多说这些,多论证细节,可能会让他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

陈斌说,更多的基础教育可以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新京报记者郭摄

拍《叶问4》,吴越专门研究古太极拳。

陈斌:作为一个懂武术的演员,在影视表演的道路上,哪些作品和前辈对你影响最大?

吴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电影《少林寺》,它太经典了,影响了一代人。后来看了一些成龙的电影,更喜欢动作片。我和成龙合作过很多次,他对我很照顾。也多次参加过成龙国际动作片周。包括李连杰大哥对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和李连杰大哥一起拍戏。

陈斌:传统武术和影视剧中的“功夫”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吴越:传统武术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状态,而影视是用镜头语言和画面来表达这些东西的。同时影视会有专业的动作导演,武术指导,专业的设备,再来一点艺术夸张。当然还是以传统的武侠为基础,然后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夸张,用镜头,用片段来表达。

陈斌:我们知道,在影视剧中,武术演员经常会做一些危险系数很高的动作。20多年来,你觉得哪部作品最难动,哪次受伤让你印象最深?

吴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次。一部是2009年的《西游记》。我玩过孙武空,有很多危险的动作。曾经,伟哥是头朝下挂在地上的。如果是轻轻的给你举起来,那就没有力量了,而且当时也没有这么先进的特效手段,地面也不能用胶水覆盖,就铺了一层薄薄的纸板。拍戏的时候我自己都能听到,敲了十几下。纪录片里还有画面,我被打得不省人事,就这么对折了。

还有一次,我和古天乐在泰国拍《杀狼贪狼》,我演警察。当时我正在屋里和两个泰国武术选手打架。约定好他踢我的脸,我用胳膊使劲扛。我一直在等他,但他起步慢,我就动摇了。就这空的空隙,他的腿过来了,没有冲到我的脸上,直接踢到了我的胸口,那一脚我就掉了,动不了了。

然后去医院拍片,发现骨折了。但当时这一幕只剩三个镜头,不能再拖了。从医院打了一针封了整个胸腔,回来又继续拍了6个小时。

陈斌:为了和甄子丹的咏春拳比赛,你学习了很多古老的太极拳,而且效果很好,很实用。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武术大师王培生,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图/张全亮

吴越:实际上,我在太极拳方面有一位老师,赵泽仁先生,他是武术大师王培生的大弟子。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太极拳真的打人。赵泽仁先生曾多次出访各国,也是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人。同时,他还学习了太极拳和八卦掌。赵泽仁先生的太极拳以格斗技为主,取、靠、反抢、移、挡锤、肘、头等多种方式。只要进入太极传的世界,真的是一片汪洋。

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想在《叶问4》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太极传。我们的腿功没有齐腰高。抬腿越快,杀伤力越大。这种低鞭腿杀伤力很大,太极拳里有很多招数都是特别下功夫打的。后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长得有点不一样,我不知道哪里不一样。

陈斌:我们很多武术圈的人看了你的二重唱,都赞不绝口。据说这段时间吴越非常努力,他一定是从民间学到了真正的技能。拍一部好的太极武侠电影,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以后是不是越来越难突破了?

吴越:现在武侠电影,包括动作片,真的到了一个瓶颈,因为方式方法太多了。比如有了成龙和李连杰,传统武术和现代功夫的结合达到了顶峰,你很难打破。还有日本的“流氓剑心”,韩国的一些小刺刀,还有马家树,巴西柔术。东西太多了,都集齐了。这种分类的东西很多,如何找到一个特别巧妙的突破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和琢磨的。

要追求细节的放大,让真的不懂的人看完这部片子,觉得有点懂了,在路上;让真正懂的人说这是好事。

说起导演徐浩峰,他一直在寻找突破口。郝峰导演并不以武术家自居,但他是我们武林中的一员。我问了他很多事情。他的知识很渊博,我很喜欢。

另外,我觉得民国时期很多伟大的武术家,包括他是怎么练武的,怎么做人的,都是值得探讨的。现在我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好的动作片和武侠片奉献给观众。

陈斌和吴越在比赛前敬礼。新京报记者郭摄

天地结合,内外兼修,将成为所有拳法之首

吴越:太极传,从五岁开始练传家宝,你小时候就舍不得。投入其中的机会是什么?

陈斌:我五岁开始练习武术。作为一个男生,我无法安定下来。我也是调皮活泼的类型。我虽然出身武术世家,但经常和父亲争论,难道我不能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来孝敬祖先吗?为什么我要承受这份疲惫,承受这份痛苦?为什么寒暑假别人都可以出去玩,我却要被关在里面练拳。当时觉得自己连一个快乐的童年都没有,很难过。

当时父亲说,你懂的布道越来越多了,甚至说不出来,但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去实践。我父亲当时对我说:“你现在学到的所有技能和文化知识,将来都要为太极拳服务,因为这是你这辈子应该做的,也是你这辈子必须走的路。否则,你迟早会发现你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子孙,后人会骂你的。”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和扭转,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两个同学打架。我是班长,所以我去了印第安纳。其中一个学生,是匹大马,有点烦,想把我拉到一边。他一抓,我本能的跟着他往下沉,下面一闪,他没动。他再背我的时候,我自然还手,他把我扔到一边,扔得远远的。当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同学都惊呆了。那一刻我知道我练的东西是有用的。

还有一件事是我初中毕业上高中的那个暑假。当时父亲带了一支日本队进行封闭训练。他们一次住二十多天,从早练到晚,不旅游,不逛街,不购物。当时主要学习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推手,二是学习新技能。新架是假老(陈假)在北京教拳时创出的一套新拳法。旧框架被称为旧框架。发部创建新架的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旧架里很多隐藏的东西展示出来。

假老可以说是我们陈家近代苦练内功的典型人物。老架快速练拳要12、13分钟,正常的要15、16分钟。从15岁到45岁,Fake每天练习30次,每年出拳10000次,30年不懈怠。假老在北京留下了那么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人是艺术家。

这些都是我的直系祖先。听到他们的事迹,再学一遍就觉得特别神秘。在学习推手的时候,父亲给我们讲解了太极的八法,就是“划(读作péng,握的代名词)、击、挤、按、挑、拍(liè,转击的力度)、肘、靠”,说这么多招数一圈,慢慢转。当时,我对陈这位创拳始祖感到敬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想起父亲那时候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有福之人不知福,但在宝山不知珍惜。”得到太容易了,往往不珍惜。“如果你再复习一遍这些单词,你会发现它们很有趣。总之,这些影响在一点一点敲打着你的心,让你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陈斌:除了太极拳,你还练过南拳、八极拳和其他武术。两者是否有相似之处,能否提高对太极拳的认识?

吴越: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关于武林往事的书,包括一些老前辈的自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最近真的有些感触。去年拍了一部武侠片叫张三丰,今年年底会拍第二部张三丰,主创阵容会更强。但我们最近刚刚推翻了剧本,重新开始写第六稿。为什么?因为我们对武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知道,太极、形意拳、八卦合称为内家拳。至于外国拳,多是内练一息,外练一肌一皮,比如铁砂掌,少林拳等。其实外家拳也是有股份和精神的。相比之下,太极传就特别有意思了。之所以说它是拳术之首,是因为它讲究内外兼修、天地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在道教中被归类为养生保息的拳法的外在体现,是太极拳的集大成者。现在,太极拳和拳击的其他概念必然是相通的。几个流派的前辈都说过类似的话,“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可以总结为“拳道合一”。

所谓道是什么?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承前启后,为万代开太平之心。至于道,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在谈论纯洁和真实的真理。所以我的感觉是,天下武功一家,没有一个门派能跳出任督二脉,小周日,大周日。

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之所以特别佩服陈太吉传的前辈,是因为他们不是战士,而是要休养生息。易经、八卦、中医都要懂,这也是太极传的魅力所在。

陈斌说,练习太极拳的“悟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新京报记者郭摄

我5岁开始习武,看了霍元甲就想当英雄。

吴越:刚才你谈到陈,我演过他。剧本上说他是持刀保镖。到了陈家沟后,他看到了大家练的拳。那时候他还不叫太极传。陈结合陈家沟的拳法,创出陈式太极拳。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陈斌:陈是我们家的第九世祖,八代同堂。现在我们正式认为太极拳起源于陈创立的陈家沟。他是在自己家的拳技和人生游历的基础上,向别人学习的。其中,戚继光的《姬晓新书》中的32式拳法经典对我影响很大。

以前我们都叫陈家全,只是还没有名字,还没有体系。这需要酝酿,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来总结,而陈就是这个人。

陈斌:我们都从五岁开始练习武术。这些年对你改变最大的是什么,是练太极拳还是其他拳种?

吴越:可以说武术在三个方面改变了我:思想、身体和精神。

我的心教会了我要安静,尤其是太极拳。这种寂静不是寂静,而是寂静真的让内心感到宁静。这些年一直在慢慢修复,真的是在修心。而且我觉得练武可以让人正气凛然。如果横着看“武”字,就是正心。

身体,就是让我的筋骨,反应,感觉,身体都非常灵敏,这是练武多年最大的好处。让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抱着正念禅定的态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们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强的意志。我为什么用“强”这个词,因为人在某个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不如意,会很烦。我觉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于你不无聊。只要不觉得无聊,就是“没有阻碍,没有恐怖,远离颠倒的梦。”

武术对我来说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精神修养。这种精神很重要。我喜欢书法和绘画,我喜欢这些传统的东西。这是我对他们所展示的所有事物的延伸的最大感受。

陈斌:吴先生放弃了上北体的机会,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戏录取。这种体验已经足够惊艳了。幕后一定有很多故事。

吴越:一个武术运动员想去中央戏剧学院,他被录取了。这里的故事可能会持续三天三夜。父亲很有文采,从小受他影响。他喜欢看书、看电影和听音乐。我特别喜欢电影,尤其是动作片和武侠片。我喜欢成龙和李连杰,是看着他们的剧长大的。那时候,武术是每个男孩的梦想。他小时候看到霍元甲后就想当英雄。

第一次触电是陈家林导演的《和蓝雪》,当时还在宁夏武术队训练。当时接触了很多中戏和北电的老师,才知道还有专门学表演的地方。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动作演员也需要表演。当然也是从体术双修和武术指导进入演艺圈的一种方式。

其实如果当时去了别的学校,我的工资也可以去上学了。我是一个特殊的人才。我从小就很独立。从小就开始赚钱养家,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考试的时候观察生活习题的时候用过。代表宁夏参加了八运会后,终于以表演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97表演系本科班。2001年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年底,青艺和实验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现在我已经是国家话剧院21年的老员工了。

我一直觉得上帝保佑我。单就动作和形象来说,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一个个看。上过中戏,比我们优秀的人太多了。但两者都是。我目前正在努力工作。也许这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

吴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新京报记者郭摄

武术进奥运有希望,太极传承要与时俱进。

吴越:武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近年来,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声音从未停止过。陈老师对此怎么看?

陈斌:我们都是武术爱好者,我们都热爱武术。我们都很期待,都想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但也应该在失败多年的时候反思一下。我很赞同我们行业的一位前辈,就是前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先生。他是发掘陈家沟四大代表性传承人,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伯乐。

张先生说,其实别人的规则真的不适合我们的项目。为什么我们非要硬着头皮挤进去,而且不讨人喜欢?事实上,我们传统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们练习的人数和观众远远超过许多奥运赛事。为什么不按照我们的武术标准和行业规则,举办一个世界范围的武术大会,相当于武术界的奥林匹克?我个人同意张老师的想法。

当然,我们说观点归观点。其实我们还是很期待武术走向奥运会的,也很愿意在奥运会上推动它的发展。目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势头在好转。现在,武术已经成为青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未来大有可为。

吴越:2020年底,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吧。

陈斌:当时我在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我的父亲陈正雷先生是主会场唯一的太极拳代表。我记得那天是12月17日,晚上10点多,天还挺冷的。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我们现场一片欢腾,大家都很激动。作为传承人在接受采访时,我当时说,“从传家宝技艺到国宝,再到全人类的共享,今天的太极拳三级跳完成了。”

现在,这一刻我依然觉得很激动,这个过程很不容易。太极拳从诞生到现在,一步步为人类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如此伟大的服务。申遗成功也说明太极拳真正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吴越:从2008年到2020年,太极拳六次申遗成功。12年的周期,有没有动摇过?我猜你有疑虑,但你不会放弃。

陈斌:我们的心路历程和你所说的非常相似。一开始大家都满怀希望,觉得顺理成章。毕竟太极传在全球拥有上亿粉丝,影响广泛。没想到这条路走了12年,前5次都以失败告终。

当然客观原因很多,不是我们人为努力的因素。另外,我们每次提交申请材料都要重新准备,还要翻译文字、图片、视频,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不小心就不会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如果你把人搞糊涂了,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12年来,大起大落,我们政府部门负责这些工作的领导换了好几任。30岁的时候,我忙着照顾父母。他们冲在前面,我去做一些辅助工作。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终于完成了。这段经历很难忘。

我们自己的信念很坚定,从不动摇,觉得这件事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我们要做的就是履行一个程序。

吴越:接力棒已经到了你们这一代。成为陈太吉传第十二代直系传人前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斌:人们总是谈论继承和传承。对我们来说,这个顺序应该倒过来,叫继承。你必须继承它,然后才能把它传承下去。你要先从上一辈人身上取,吸收知识,先实现自己。只有你继承了,才能锻炼你这一代人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好终生投入的准备,否则肯定做不好。在传播的发展上,你也要考虑时代的变化,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师傅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教徒弟了。人家心说,我只是锻炼身体,你就这样把我放了?所以简化的简化,顺序的调整,应该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从练太极拳中受益。既要守住这个根,也要守住这个魂,同时还要创新求变,才能发展好。

新京报体育×新京报联合出品。

同一话题的问答

新京报:说起太极拳,两位老师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陈斌:人生责任和历史使命。

吴越:首先,一件神奇的好事;其次,与张三丰关系密切。我想拍一部电影。

新京报:如果可能,你最想在哪个场景打太极拳?

陈斌:几年后的一天,我带着一大群弟子和粉丝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太极宗庙,给以前的老师汇报演出。

吴越:我的想法可能很奇怪。我想在月球上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讲究的是重力、平衡、气的感觉。当我在外面的时候,我想我可以有一套。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关于太极拳的影视剧是什么?

吴越:那一定是泰张驰三丰。另外,我特别想拍一部电影。在此之前,我在陈演过电视剧,但我没在陈拍过电影,陈老师也没拍过假的。

陈斌: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电影(吴越)。

新京报:太极传十年没出了。你觉得它的实战效果如何?

陈斌:武术界有一些顺口溜,其中有一句话叫太极十年不灭,因为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我之前,我的祖先并不像现在这样靠指导或教授拳击来谋生。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很容易保密。第二,没有市场,他们怎么养活人们?明清时期,我们家逐渐发展了两大产业,一个是中药材生意,一个是镖局。尤其是说到镖,我真的很想遇到土匪,但是不努力,命就没了。以前为什么“(太极)走出去”的标准定得那么高,那么严格?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看家,是住的根本。太极传从一开始就要学半年才能站一堆跑腿。这叫打基础。自古以来,我们陈家沟就有“站半年,跑半年”的说法。真正学拳,讲究三年小成功,九年大成功,十年出人头地。这样,一般情况下,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太极拳产生的时候,还是冷兵器时代,招式都是实战的。

吴越和陈斌在太极拳的对话中“不自量力”。新京报记者郭摄

吴越:陈老师讲过很多真人真事,很多武林前辈也当过护花使者。许将军在少林寺学过拳击,总理也学过太极拳。我亲眼所见。我的老师(赵泽仁)用太极拳的力量瞬间破掉了巴西柔术。我借一件事来说一下太极拳实际上能不能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张伟丽和乔安娜做了一个转身和鞭子,这完全是一种散打技巧。张伟丽还学习了太极和仰卧位。她努力学的鞭法和开背都是传统武术。这种转身鞭法是散打的一个专业术语。如果换成传统功夫,还能叫前途光明,还是还能叫白猿探路?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厉害的,尤其是陈太极传,因为我玩过,知道陈家全的力量和手肘都很多,都很实用。

新京报:很多男生都有一个武侠梦。两位老师想对他们说什么?

陈斌:我们也来自这个时代。应该说中国的男生也不会例外。我很想分享的一个感受是,一个真正的侠客,不管你有多少优秀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就像吴越老师说的,要正念,然后要注重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做到文武双全,朝着文武双全的方向努力。侠士,爱国爱民,胸怀天下,大爱无疆。只有这样,当你用生活中所学造福一方的时候,才可能是圆梦的时候。

吴越:让我们谈一些真挚的感情。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用说,他们应该提倡德智体美劳。这些是正念。作为太极拳的推广,作为武术的推广,中国人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如果你没学过,甚至没学过,怎么能丑化呢?热爱它,琢磨它,进入它,然后评价它。这就是我想说的。

新京报体育新闻部出品

对话嘉宾

吴越

影视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入选中国国家武术集训队,全国武术冠军,并被授予武英级运动员称号。代表作有《吴京英雄陈真》、《连城诀》、《西游记之杀狼》、《爱狼》、《叶问4》等影视作品。

陈彬

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5岁时随父习练太极拳。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拳击手,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副主任、太极拳协会主席。

孙新京报首席记者

编辑王春秋

校对陈碧艳

(记者张坤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0362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