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纵跳标准动作视频(原地纵跳的标准动作)

很多跑步的人都会谈到跑步姿势。关于跑步姿势的13个数据你知道多少?

原地纵跳标准动作视频(原地纵跳的标准动作)

00左右触地平衡。

左右脚着地的平衡性反映了跑步时左右脚着地时间的比例,跑步时左右脚着地的平衡性用来衡量跑步对称性。理想值是左右各50-50%。差异越小,运行对称性越好。长期严重的左右失衡,可能会增加一侧下肢受伤的风险。

02垂直振幅

垂直幅度反映了用户在平地上跑步时身体重心垂直移动的高度,即跑步时身体的高度。垂直振幅越大,浪费的能量越多。在同样的步速下,垂直幅度越大,通常意味着步频越慢,步幅越大。可能会出现大步跑的场景。这个时候,尽量加快步频来改善。

以跳绳为例。无论跳多高,都无法产生更多的向前位移,只会增加肌肉的负担。但如果垂直幅度过小,会导致飞行时间空减少,从而导致步幅和速度降低。

所以精英跑者追求大步幅的同时仍然保持较低的垂直幅度,可以减少肌肉力量和疲劳,经济性相对较高。数据显示,精英跑者垂直幅度会控制在6cm以内,大众跑者平均会控制在10cm左右。

03垂直步幅比

垂直步幅比是垂直振幅与步幅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运行效率的指标。比例越小,垂直摆动幅度越小,垂直方向消耗的能量越少,用户在相同步幅下的跑步效率越高。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垂直振幅比可以低于6%。

04步频率

步频是指每分钟的跑步步数,通常以每分钟180步作为步频的参考目标。

在同样的配速下,更快的配速频率意味着跑步过程中的步幅更小,而更高的配速频率往往导致着地时间更短,垂直幅度更小,更容易稳定跑步姿势,减少对关节的冲击。步速频率通常随着步速的增加而增加。普通跑者的步频一般在160-170步/分钟左右,高级跑者在180-190步/分钟左右。

虽然较高的配速可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但过高的配速也会导致心率过高。这时候就需要有氧训练来降低心率,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肌肉力量会逐渐增强,跑步速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步频是跑步能力的综合表现之一。提高步频,需要循序渐进地在高步频、耐力、力量等维度进行训练,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保证肌肉力量和心率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表现,无需刻意维护。

05大步走

步幅是指两脚落地处的距离,步幅主要取决于跑者的体型、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步幅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比如跨步跑、正步踢等。

步伐和步幅共同决定了步速。在同样的配速下,步幅过高会降低跑步经济性,即会产生更高的空高度,着地点容易远离重心,产生更明显的刹车效果。

所以在一定步速的情况下,更建议用更快的步速频率代替更高的步幅。初学者也应该优先增加步速频率来提高步速,而不是刻意增加步速来提高步速。

06着陆模式

着地方式是指脚瞬间着地的方式,可分为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和后脚跟随。落地方式受跑鞋、跑者习惯、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步速、地形等因素影响。

大部分跑者习惯用脚跟着地,跑鞋也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脚跟着地时的冲击负荷率。

如果你赤脚或穿着简单的鞋子,你的身体为了避免下肢的猛烈冲击,会采取前脚掌或整个脚掌着地。这两种落地方式都是通过拉伸你下肢和小腿后侧的肌肉来达到缓冲的效果,所以你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更高。

一些高级跑步者习惯于前脚掌着地。因为他们长期训练,下肢肌肉高。如果未经训练的跑者强行采取这种落地方式,肌肉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同时,在快跑(如百米冲刺)或爬山时,脚掌总是先着地。

07触地时间

着地时间是指从脚着地到离开地面的时间。在跑步的着地阶段,会经历落地缓冲、动能和重力势能部分转化为肌肉弹性势能、重心随惯性前移至重心后侧、发力踢腿、同时释放肌肉弹性势能的过程。通常,短的着地时间意味着高的肌肉弹性能量转换效率,意味着跑步过程中能量损失更少,表现出更好的跑步经济性。

优秀运动员的触地时间一般在200ms以内。除了系统的跑步训练,这个指标还可以通过跳绳、蹲跳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来提高。

08腾空时间

Teng 空时间是指每跑一步双脚Teng 空的持续时间。Teng 空时间与步幅有关。要走更大的步幅,你需要创造更多的Teng 空时间,同样的Teng 空时间内更大的步幅代表着更高的跑步效率。在同样的配速频率下,腾空时间空越长,步幅越大,跑步效率越高。如果飞升空时间过高,步幅过小,则意味着过多的力量浪费在身体的起伏上,导致跑步效率降低,体力消耗增加。

优秀跑者的飙升空时间一般在125ms以上。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深蹲跳、单腿连续跳、弓步跳等肌肉力量训练来提高。

09接地空比率

着地比空是指一个周期的跑步步态周期中的着地时间与着地时间空的比值(一个周期的跑步是指从一只脚第一次离地到下一次同一只脚再次离地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步速越快,达阵空比值越低。在同样的配速下,着地空比越高,着地时间越长,向前运动的着地空时间越短,跑步经济性越差。在相同的步频下,着地空比越小,每一步的着地过渡时间越短,跑姿越轻盈流畅,跑效越高。顶级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着地空比值约为1.0,顶级短跑运动员的着地空比值约为0.5,普通跑者的着地空比值约为2.0。

10外翻幅度

外翻幅度反映了从最初着地到开始踢腿时脚向内旋转的角度。旋转的角度通常在5°到25°之间,更大或更小的角度都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通过踝关节旋转、抬腿跟等训练,可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受伤风险。

11摆动角度

摆角反映的是小腿在惯性作用下从地面到大腿的自然折叠范围。索引越大,折叠得越充分。全折叠有助于缩短摆动腿的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提高摆动腿在[/k0/]阶段的动作效率。常见的取值范围是70 ~ 140,一般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摆腿技术可以通过后踢、胯桥等针对性训练来提高。

12触地峰值

触地峰值是指脚底触地时地面反作用力的最大值。通常速度越快,触地峰值越大,缓冲技术越好,触地峰值越小。通常表示为体重(BW)的倍数,例如,2BW的着地峰值意味着脚底最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是体重的两倍。可以通过下肢力量训练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落地的缓冲能力。

13冲击负荷率

载荷率是指垂直反作用力曲线在着陆冲击峰值的20%和80%之间的平均斜率(单位:BW/s)。撞击率越大,落地时冲击力增加越快,足底缓冲效果越差,受伤风险越高。在跑步过程中,触地时的总冲击力几乎相同,但不同跑者之间的触地峰值和冲击负荷率明显不同。成熟跑者因为充分利用脚踝、膝盖、臀部的肌肉进行缓冲,所以冲击负荷率低,落地轻;而“跺脚”跑者身体僵硬,缺乏缓冲,所以落地声比较大,可以通过原地纵跳和深蹲训练来改善。

总结

华为S-TAG通过融合脚和腰的运动数据,可以带来全面的跑步姿势数据检测:可以提供左右触地平衡、垂直幅度和垂直步幅比;步频和步幅;触摸方式、接地时间、起飞空时间和接地起飞空比;外向振幅和摆角;峰值着地、平均冲击负荷率等13项关键跑姿数据。S-TAG根据这13项关键跑姿数据,并与权威体育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可以为跑者提供跑姿分析和改进建议,帮助跑者改善跑姿,提高跑步效率。

S标签连接手机后,分别佩戴在脚上和腰上,在跑步过程中,S标签可以实时记录并在手表和手机上实时显示跑步姿势数据。同时还支持根据自己的运动目标,定制用户想要首先显示的数据。跑步结束后,数据会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有助于用户及时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8272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