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工具(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

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仪器,由此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时、时、时。一、 时:指小时。在古代,一天被分成12个小时。地支作为时辰的名称,按古俗叫

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仪器,由此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时、时、时。

古代计时工具(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

一、 时:

指小时。在古代,一天被分成12个小时。地支作为时辰的名称,按古俗叫。一小时的起点是午夜。顾《日之录》:“自汉。日历越来越近了,所以一天分为十二点。我不知道是从谁开始的,但这仍然是真的...但是,它(指杜元开注)指的是子夜,即所谓子夜也,乌鸦丑,日出满,日出满,墙角满,日中下午,日中下午不在,在喂时间。一日分为十二,此为始。”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些计时名称。比如《西游记》第一次说“且就一日而言:幼则得阳,丑则啼。”没有光的时候,太阳升起;吃的时候,吃的时候,吃的时候,吃的时候;正午正午,但不是西措;时食而暮酉;黄昏时分,人们出海了。“其中,公鸡打鸣、日出、饭后、吃饭、吃饭、吃食、喂食、日落、黄昏和人的约会是每个时辰的具体表现。再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早上和晚上在这里能听到什么??布谷鸟哭了。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的早晨和月光照耀的秋天的夜晚,我常常拿起葡萄酒,独自一人喝完...”“日落”指的是傍晚和黄昏的时候,意思是早晨和傍晚。

北宋开始时,每小时分为“始”和“右”两部分。十二小时被分成二十四小时,它们被称为“小时”。

古今时间对照表

23:00–01:00午夜,也称为子夜,午夜,十二小时的第一个小时。

在00点。

丑八怪01:00–03:00丑八怪01:00鸡鸣,又称野鸡,是十二个小时中的第二个小时。

周02点

殷03:00–05:00殷初03:00平旦,又名黎明、晨曦、等。,是日夜之交。

尹正04:00

石矛05:00–07:00毛初05:00日出,又称一天的开始、黎明、初升的太阳等。,指太阳刚刚出现,冉冉第一次升起的时候。

毛政06:00

07:00–09:00早上07:00开始,也称为早餐等。古人“吃”的时候,是早餐时间。

陈正08:00

现在是09:00-11:00。在第七天的开始,它也被称为鱼日等。快到中午了。

已经10点了。

晚上11:00–13:00晚上11:00也被称为日出、正午等。

晚上12点

13:00–15:00,13:00,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日落,太阳西落。

下午14点。

15:00–17:00,又称日店、夜餐等。神初15: 00。

沈正16:00

17:00–19:00游出17:00又叫日落、日落、黄昏,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

尤政18:00

晚上19:00–21:00晚上19:00黄昏又被称为日落、日落、日落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就要黑了。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徐峥20点

亥初21:00–23:00,人称丁昏等。此时夜已深,人们都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人们很安静。

二、刻:

古老的破釜酒吧是用来计时的。起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漏出,于是专门制作了一个带小孔的破釜。当水注入破釜酒吧时,水从壶孔中流出。此外,一个容器被用来收集泄漏的水。在这个容器里,有一根标有记号的箭杆,用一根竹片或木块支撑着,漂浮在水面上。容器盖中央开了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随着箭壶里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随着箭杆慢慢浮了上来。古人从盖孔看箭杆上的记号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式可分为排水式和接水式两大类。漏是一个独立的计时系统,只依靠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破釜酒吧水多的时候水流快,水少的时候水流慢,明显影响了计时的准确性。因此,在漏壶上增加了另一个漏壶,当水从下漏壶流出时,上漏壶的水继续供给下漏壶,使下漏壶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时刻。

大约在西周以前,古人把昼夜分为100个小时,在破釜酒吧的箭杆上刻了100个方格。当转换成现代时间单位时,四分之一等于14分24秒。“百分制”是中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系统。

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采用“太阳方位授时”的方法,用日晷测量太阳投影的长度来判断时间。日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立在平地上测量日影的基准或石柱,称为日晷;一个用来测量影子长度的硬板,平躺在正南正北方向,叫做圭。由于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衡量,所以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日晷测出的太阳的每一个位置都逐渐有了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由来。隋唐时期,“太阳方位授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授时”。“百刻制”和“十二时辰计时制”的结合,使中国古代的计时制度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同时使用12小时,也使用一天24小时。因为百刻制不能被十二小时整除,难以计算,所以改成了96,108,120。直到清朝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九十六小时,每小时八小时,分为上四小时和下四小时。

中国古典小说常说“午时三刻”。如《西游记》第九回,“说丞相魏徵在府中,夜观象,只闻九鹤,乃天降仙使者,持玉帝金诏,看其午时三时,梦斩泾河老龙。”下午3点,按照现在的计时方法,是中午12点差十五分。阴阳家认为此时太阳最充足,而现代天文学认为正午最充足。两种意见略有不同。下午3点是古代重罪犯被斩首的时间。此时被斩首,阳气最盛,死后阴气立即消散。重罪犯被斩首后,“连鬼都不许做”,以示严惩。犯了小罪的,中午就可以砍头,这样就可以被鬼杀死了。所以“下午三点,梦见精河斩老龙”来说明老龙罪行极其严重。

三、更:

汉代皇宫值班人员分为五班,按时换班,称为“五班”。于是,夜晚被分成五班,每班一小时。徐市一点,石海两点,午夜三点,丑时四点,印石五点,对应如下:

第二天:19:00–21:00。

为期两天的观察:石海时间21:00–23:00。

第三天:23:00–01:00。

又是四天:01:00–03:00,在丑陋的时间

印石五天值班时间:03:00–05:00

可见,所谓“四时煮饭,五时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半夜1点至3点煮饭,3点至5点开船”。又如《西游记》第一回:“武空说:‘师父昨日在坛上许了众人,教弟子第三夜走后门传我道理,我便大胆下到师父床上。’“就是让孙武空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去拜见菩提祖师。

因为古代报纸用鼓,所以用鼓来指“庚”。如杜甫《阁夜》:“冬昼短于素尺,雪霜白寒绕夜。史塔克吹响了第五更,战鼓和号角齐鸣,星辰和天河在三座山上跳动。在我听到远处的女人们,在战斗后的哀号中,到处都是渔歌。沉睡的龙,奔腾的马,现在都不是将军了他们是尘土,安静一会儿吧,哦,世界的喧嚣..”再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钟声和鼓声会慢慢敲响漫长的夜晚,黎明前,天空中的星河变得清晰。屋顶上的瓷鸳鸯因晨霜而变得厚厚的,他的翠鸟蓝色的覆盖物感到更加孤独和寒冷?...... "其中“鼓角”和“钟鼓”都是古代用来制作表的乐器。

四、点:

古代用铜壶来衡量漏水时间,以下漏点命名。分为五个点,所以一个点的长度现在是24分钟。比如《西游记》第九回说:“唐太宗梦醒时,一心想着这件事。此时已是五鼓三点,太宗设朝,集文武两类官员。”“夜里两点”是指半夜11点48分;“五鼓三点”就是凌晨04:12。

本文摘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823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