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表现(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导读:1.一组脾肾两虚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为什么补肾健脾无效?是不足不补,还是错了?2.脾肾两虚,先补脾还是先补肾?还是脾肾同源?3.

导读:

脾虚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表现(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1.一组脾肾两虚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为什么补肾健脾无效?是不足不补,还是错了?

2.脾肾两虚,先补脾还是先补肾?还是脾肾同源?

3.虚不补,脾虚湿热是关键。李东垣名方是如何打破脾虚湿热僵局的?

目前,朋友们在看中医时遇到的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明显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等。他们找遍了所有的名医,吃了很多中药,还是和以前一样空空如也。为什么?到底是缺了没补,还是待遇不对?

《黄帝内经》有云:“虚可补,损可补”,“形虚以气暖身,精虚以味补”。

可见,虚证真的要用补虚益的方法!

脾肾两虚,是先补脾还是先补肾?还是脾肾同调?

从临床经验来看,脾肾两虚是虚证中常见的证型。那么,应该先健脾还是补肾呢?还是脾肾同源?中医有句话叫“健脾不如补肾”。有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能温通中焦脾胃,有助于脾阳运化水谷,升扬阳气。所以认为脾肾两虚要补肾。

但中医有句话叫“补肾不如健脾”,因为有人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脾能运化水谷之精微,后天足矣。在能滋养全身的同时,其精气也能投注于肾脏滋养肾精,使肾精源源不断。因此认为脾肾两虚者宜补。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只是阴阳互根,先天肾和后天脾也是一对阴阳关系。单纯补脾或补肾都太极端,肾虚脾虚为主。但脾虚肾虚者,以补脾为主;脾肾两虚者,自然应该脾肾同调,只是根据脾肾两虚的严重程度,侧重哪边。

问题又来了。临床上受个人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误治误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纯虚证非常少见,多为虚实夹杂,兼有虚证症状和实证症状,给疾病治疗增加了难度。所以一味滋补容易扶恶,一味攻恶容易伤正,解决不了问题。

例如,陈士铎在新版《本草》中指出:“如果你怀疑自己需要进补,那就是虚症,适合进补。然而,有那些弥补越来越多的不足...所以,化妆的方法也要改变。补而增耗散之积,补其内而用隐没之法,则不必全补……”

所以,虚而不补其实是个伪命题,是治疗失败的借口。只要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辨证精准、补证精准、攻补并举的原则,虚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脾胃大家李东垣的名方是如何破解脾虚湿热僵局?

脾虚湿热是虚不补的关键因素,也是常见的虚实夹杂证。针对这种情况,著名脾胃病专家李东垣先生开出了经典方剂升阳益胃汤。

本方由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白术、陈皮、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连、泽泻、白芍、生姜、大枣等16味药组成。

它具有健脾和胃、升阳消湿热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热瘀阻、脾胃阳气下降、阴火灼肺过多等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这种处方通常有以下症状:

第一:懒惰嗜睡,即疲劳嗜睡。

第二:四肢无力,身体沉重,关节疼痛。

第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规律,尿频。

第四,舌苔白腻,脉缓。

第五:或见畏寒、表情忧郁、面色憔悴、不和谐等肺部疾病。

脾胃虚弱,不能运湿。如果湿气停留在肌肉和关节,四肢就会无力,身体就会沉重,关节就会疼痛。

湿阻脾胃,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故饮食无味,运化不当,水液不能运化,故二便失调。

脾不生肺金,母病影响子。所以可见肺卫虚弱,导致恶寒怕冷。湿困脾阳,阳气不伸,所以面色不调和,忧郁。

用性味甘温的党参、黄芪、甘草补脾胃虚弱。

用半夏和白术来干燥脾胃湿邪。

茯苓和泽泻用于滋润和减少尿液中的混浊。

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升沉阳。况且独活、防风都是风药,风能胜湿,一举两得。

橘皮行气滞。

黄连降上阴火,清内湿热。

多心散,祛湿药,温燥,有伤阴之弊。所以可以用独活柴胡辛散配合芍药的酸滋阴,攻邪不损正。

全方补中散,散中收,补脾胃,祛湿祛邪,攻补兼施,消除诸症。

特别注意:

如果虚不补,仅表现为脾虚湿热的上述症状,可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如果是单纯脾虚,可以去掉方中的祛湿药。如果是单纯的脾肾两虚,祛湿药可以和温而不腻的补肾药一起去除,脉象可以根据证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740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