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特点(高一800字优秀记叙文)

作文教学——记叙文如何选材◎董小龙一,叙事材料选择的特点1.选择有强烈情感内涵的材料。老舍先生说:“小说是情感的记录,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也是如此。事件、线

作文教学——记叙文如何选材

◎董小龙

一,叙事材料选择的特点

1.选择有强烈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小说是情感的记录,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都只是叙事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才是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只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打动人的是画面中蕴含的情感。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素材不是好的叙事素材。

那么,你可以写些什么样的情感呢?

(1)写每个人都能感知和感受到的人性。虽然情绪是一种无法解释清楚和未知的内心感受,但“人心相通,爱理相同”是情绪得以体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有很多人分享的情感内容。传达这样的情绪,会引起别人的共鸣,让人感动。

(2)写出超越常规的强烈而变态的感情。有时候,一个角色的所作所为与常人不同,看似反常,但这种反常行为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绪。这种情感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往往会留下难忘的印象。当理智与理智发生冲突时,就要放弃理智,取之以情;当权利与权利的争斗必然抛弃一方,形成惨烈的冲突;当一个角色痴迷于某样东西,执着到难以割舍,与常规做法不同;情绪开始动了。

(3)情绪应该能够产生振荡和分化。因为看山不喜太平,很难激起人的情绪,一览无余,直线发展的感情缺乏圆的美感。所以在描写情感的时候,要尽量表现出情感的曲折,一步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漩涡。

2.选择有深度主题潜力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挖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处于相互影响的联动状态。好的选材为挖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主题的挖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和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有些考生在选择材料时往往只考虑是否相关,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力。正如鲁迅先生所批评的,“填一个琐碎无意义的偶然事件。”这样的文章当然拿不了高分。

那么,如何才能选择主题潜力丰富的素材呢?

(1)摒弃旧的选材观念,拓宽选材视野。比如“如果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非要急着移植别人的记忆?你能把你的记忆移植到别人身上吗?为什么我们要移植名人和伟人的记忆?我们能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吗?移植别人的记忆,两个人物会怎么样?......一旦打开思路,选材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

(2)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有丰富内涵的素材。当然,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能太丰富,但“对我们来说,生活不缺美,而是缺发现”(罗丹)。其实内涵丰富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是因为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从生活小现象中发现的深刻内涵越多,他们的文章质量就会越高。“用一粒沙子看到世界,用半片花瓣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艺术的崇高目标。

(3)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大部分中学生的记叙文都是现实选取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叙述和描写。事实上,最有主题潜力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所以在选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那些现实的材料,还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象征性的东西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和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材料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形式意义。

很多考生在考虑记叙文的选择时,往往只关注材料的一些内在因素,强调材料的选择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我们的文体意识就会很薄弱,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得不到展现。

二,叙事材料选择的四字公式

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的时候都在为材料的选择而烦恼:有的同学对生活缺乏敏感度,觉得生活很普通很无聊,没什么可写的;有的同学资料很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同学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却不知道哪些有,哪些没有。或者哪些材料使用后效果更好,哪些材料使用后效果相反。其实选材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在材料的选择上,有四个字需要特别注意,可以作为选择学生作文的原则加以强调:

1.“小”

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想写大事,觉得小事不值得写,写了也没多大意义。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在生活中有那么多“重大事件”可写。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就能写出好文章。因为以小见大是写文章的最佳方式,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这样写的。朱自清回信了,那么大的一个作家,就写了一件父亲买橘子的小事。写莫泊桑的爱国主义只是一个关于一个少年上学路上和学校里的经历(最后一课)的故事。这些成功的例子不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2.“真实”

选材要地道,不能胡编乱造。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作文课上,我经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写。这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故事”,别说打动不了别人。我怕就算你自己看了也会反胃,当然也不会动之以情。比如有的同学写老师关爱学生,老写下雨。老师把伞和雨衣借给学生,自己冒雨回家;或者在路上,你的自行车坏了,过来一个老师,拿出工具修好;或者我生病了,老师冒雨来补课,我很感动。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对学生影响很深。永远记住,真理是文章的生命。写作文,不仅要有真实的故事,更要有真实的感情。当然,文章中的真实并不是对生活的客观描述和记录,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生活中的一种可能”。

3."新的"

首先,写的人和事必须是新的。别人没写过的,都是自己亲眼发现的。俗话说“别人嚼的包子不香”,别人写的材料,如果是自己写的,有抄袭瓜田李霞的嫌疑;况且原作者肯定对那个素材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挖掘。想要达到别人的水平,可能需要在自己身上花很多功夫。如果你做不好,你就赶不上别人。岂不是吃力不讨好(当然,如果你能超越原作者,那就完全学不会了)?况且“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用心去观察和关注生活,你一定会找到有意义的新鲜素材。所以,尽量把自己观察到的,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写出来——平凡的事情里也有不平凡的发现。只有这样的人和事,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写作时,如果能从中得到灵感,把事情专门化,就能取得神奇的效果。比较以下几组材料:

妈妈给我买了一份礼物。

B.继母给我买了一份礼物。(角色专门化)

(2) A .爸爸带我去医院。

B.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爸爸带我去了医院。(时间专门化)

王先生上课认真。

B.我儿子生病了,但王老师仍然坚持上课。(情境专门化)

(4) A .在地里,他像一棵红高粱。

B.他就像路边的一棵草,被踩下去又被捧起来。(位置专业化)

在四组中,下一组比上一组更有表现力,主题更深刻,因为它使叙事的“四要素”变得特殊。如果学生使用这种方法,他们的作文将会非常出色,一鸣惊人。

必须指出的是,写新点子的方法有各种各样,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内容的真实性都是前提,绝不能胡编乱造。

4.“深”

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让读者了解书面材料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引起一种情感共鸣,达到写作目的。如果你想挖掘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当然首先要多读书,了解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大师的作品,都是在说明怎么写。”多读这些作品,模仿和借鉴,对提高自己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杨朔老师的很多作品,非常适合初学写作文的初中生。其次,要想写得有深度,就离不开自己的思考。在任何时候,作者都要对思想、内容、材料、语言、形式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推敲和推敲,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手法、句式和准确的用词。像唐代诗人陆延让,相信没有不深刻的素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713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