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话和粤语有什么区别(广东白话就是粤语吗)

说到中式英语,你应该不陌生。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的英文表达:你能起来吗(你能做到,你能做到)不左不死(不死就不会死)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好好学习,天天向

说到中式英语,你应该不陌生。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的英文表达:

广东白话和粤语有什么区别(广东白话就是粤语吗)

你能起来吗(你能做到,你能做到)

不左不死(不死就不会死)

人山人海(人山人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

西方人的这些奇怪的表达方式真的很合我们的胃口。

但是,你知道有一种粤语英语吗?在粤语风格的英语环境中,英语总是这样说:

“饮茶”就是“yum cha”(粤语“饮茶”)

“100元”是“一老水”(粤语“一老水”)

“叛徒”是“二五仔”(粤语“二五仔”)

“侃侃话”就是“吹水”(粤语“吹水”)

英语听起来像广东话。那么,粤语英语和清末流行的粤语英语是一回事吗?

电视剧中的粤语英语。来源/电视剧《黄飞鸿铁鸡斗蜈蚣》

10级英语学习者:广州商人。

粤式英语和清末粤式英语,虽然都是用粤语改造英语,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们先来看看粤语英语。在18世纪的广州,有一群努力改革创新英语的人——广州十三行商人。为了与西方人进行贸易,他们创造了一套有趣的粤语英语。

为什么英语转型的现象只发生在广州?这主要与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关。清朝的时候,清廷闭关锁国,但实际上对外贸易并没有被封锁。

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颁布海禁政策,禁止沿海民众前往海棠驿。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1684年康熙派施琅出兵收复中国台湾省后,下诏开海贸。而且清廷还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为通商口岸,设置广东海关、福建海关、浙江海关、江海关,管理海外贸易,征收贸易税。

雍正时期,清廷对外贸易政策收紧。为防止沿海民众与东南亚反清复辟势力结合,雍正帝只允许西方商船停靠广东黄埔港。乾隆年间,清廷对海外贸易也有诸多限制。当时英国人想在宁波口岸交易丝绸、茶叶、瓷器,但对于清廷来说,宁波是海防重地,宁波的贸易远不如广东安全。清廷为了防止隐患,干脆关闭了宁波通商口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港口,形成了“一口通商”的局面——广州是唯一的外贸口岸。

那么,你会看到,乾隆朝以后,尽管中国海岸线曲折,但沿海对外贸易却异常冷清。而外贸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广州十三排。

广州十三行。来源/纪录片《国宝发现》截图

广州十三行是指外国人在中国与香港商人做生意的商号。所谓“十三五”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商家多的时候几十个,少的时候就几个。当时的广州十三行是独一无二的,商品种类繁多,商人来自世界各地。清代诗人屈大均曾写过《广州支竹词》,描写十三行在广东的兴盛:

洋船争公事,十字门开三洋。

五,八,四,四,四,四,四,五,八,四,五,四,四,五,四,五,四,四,五,五,四,五,四,五,四,五,五,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四,四,四,五,四,五,四,四,四,四,五,四,四,四,四,四,四,四

屈大均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康熙年间,广州那么繁华。一场贸易下来,广州的繁华甚至比以前更胜一筹。广州的商人珍惜这个赚钱的机会,千方百计销售国产茶叶、丝绸和土布。但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外操盘手,光靠高品质的商品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一项必备技能——英语。毕竟不能用手买卖商品。这样,在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推动下,广州商人成为学习英语最迫切的群体。

英语速成案例:粤语英语

然而,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那时候还没有英语学习的速成培训班。我们如何快速掌握一门语言并与西方人交流?粤语英语出现了。

粤语英语是什么样子的?先来感受一下感受:

新年好(新年快乐)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你想要什么

下巴(请)

乍一看,这说明了什么?你为什么不说英语语法?是的,粤语英语不仅不遵循英语原有的语法,还融入了很多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

粤语英语不仅夹杂着汉语和英语,还夹杂着很多葡萄牙语、印地语和马来语的词汇。这是因为当时不仅有英国人,还有很多来自葡萄牙、印度等地区的商人。对于18、19世纪的广州商人来说,他们的英文单词不符合语法规范没关系,只要外国人能听懂,东西就能卖出去。对于广州人来说,创造粤语英语并不难。毕竟,当葡萄牙人在16世纪来到澳门时,广东人已经创造了Cantao Portagues,一种粤语和葡萄牙语的混合,以此谋生。

19世纪初,广州街头出现了许多粤语英语词汇书,如《鬼故事》、《红头发的普通樊华》、《红头发的樊华商记》等。这些词汇书大多用汉字记录,英语词汇用广州话拼写。以《红毛通·樊勇话》为例,它包含了许多生活和贸易中必不可少的词汇。从一到十的发音,在书中记录为:

文(一)、杜(二)、地理(三)、科(四)、惠(五)、石(六)、心(七)、噎(八)、九(九)、十(十)

《弘茂通樊勇话》和《弘茂樊华商函》的封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人的认知。来源/余德英:1620-1862年中国从商科到大学的英语教育

可能有些读者看到书名会疑惑。为什么他们称西方人为红发?英国人不是金发吗?称西方人为“红发”也有历史渊源。“红发鬼”一词出现在明代。那时许多荷兰人去过广州。《新丑年编年史》(1601)一书记载:

九月,有两条船驶向象山湾。那些负责的人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人们称他们为红发鬼。他的头发和胡子都是红色的,眼睛圆圆的,眼睛很长。

明代的“红发鬼”多指荷兰人。后来“红发鬼”逐渐开始泛指所有西方人。在《鸿茅通·樊勇话》中,还包含了许多粤语表达:

做得好:不可以

给钱:给现金。

呃:脏

什么商品:什么东西

粤语英语影响很大,几乎成为外贸必备语言。19世纪初出现的粤式英文工具书,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是中西商业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粤语英语到洋泾浜英语

鸦片战争后,国家被迫开放,开放的口岸逐渐增多。广东商人带着粤语英语走出家乡,在全国的贸易区开拓业务。

上海开埠之初,掌握粤语英语的买办试图抢占上海的贸易市场。当时上海附近有一条河叫洋泾浜。这条河位于上海县北部。虽然又细又窄,却是英法租界的分界线。洋泾浜也靠近上海的华人世界。因为地处交界处,江边业务往来频繁。早期广东买办在这里影响力最大,满街都是粤语英语。

刚开始在这里交易的人默认以粤语英语为交流语言。但是时间长了,就有人开始抱怨了,尤其是宁波的商人。在他们看来,粤语英语太难学了。宁波话和粤语差别很大,学英语之前要先学一波粤语。于是,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通用语——洋泾浜英语,还出了一本书《英语注释》,其中很多都是按照宁波口音用英语写的。不久,洋泾浜英语在上海流行起来。火到什么程度?即使是外国人也要入乡随俗才能买一本教材。

洋泾浜。来源/葛的《海纳百川的上海源》

除了英文注释,当时一个比较知名的刊物是《洋泾浜英语手册》。本手册中的英语与生活相关,方便易记:

叫Cram (com)走(go)

是的,是的,不是不。

一美元(一美元)

二十四枚铜币吞下祝福(二十四枚)

喝杯茶(喝茶)

请在唐雪坐下(坐下)

上海洋泾浜英语闻名于世,以至于连“洋泾浜”地名都有引申意义,沿用至今。在当代生活中,“洋泾浜”是指某种语言与其他语言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比如一个人不会说地道的上海话,就会被嘲笑说“洋泾浜”。

粤语英语中的克里奥尔语

晚清的粤语英语和洋泾浜英语本质上都是服务贸易的。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而成的,词汇量小,结构简单的语言,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名字——洋泾浜语。上面说的粤语英语和洋泾浜英语都属于洋泾浜。

洋泾浜语是一种混合语言,有机会改变。当洋泾浜语发展成为一个群体或社区的第一语言时,它被称为塞罗尔语。

塞罗尔的形成与殖民扩张密切相关。当代有许多国家使用克里奥尔语。比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洋泾浜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拥有500-600万人口的语言,超过100万人以此为母语。这种洋泾浜语加入了克里奥尔语。此外还有海地,当地的洋泾浜语是在法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上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90%-95%的人以其为母语,所以他们使用的这种语言也被称为kreyòl ayisyen。

随着十三行贸易的衰落,粤语英语并没有从皮钦语变成克里奥尔语。这是因为,在当时,粤语英语的使用是有限的,商人除了进行贸易外,不太可能将这种语言带回家与家人交流。

今天的十三条路线。来源/纪录片《国宝发现》截图

但是在广州旁边,香港出现了广式英语,深受粤语和英语的影响,甚至还带有一些克里奥尔语的特点。

从1842年到1997年的155年间,中国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中国和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粤语是民间最广泛使用的语言。1974年,港英政府颁布《法定语文条例》,宣布英文和中文是香港的法定语文。在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粤语依然很受欢迎。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和粤语频繁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港式汉语和粤式英语,并流传到下一代。

先说港式中文,比如粤语中的“草莓味”。不是梨的品种,是草莓的粤语音译。比如现在大家喜欢吃的港式甜品水果,Banji (jǐ),其实是煎饼的粤语音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单词是英语和粤语混合后进入粤语系统的:

广州人

英语

中国人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

梳子

沙发

沙发

士多

商店

商店

牛里脊肉

牛里脊肉

牛腰肉、牛排

卜式

老板

老板

球鞋

运动鞋

茶壶

麻烦

购买(票价)

买票

粤语的一部分

檄树。摄影/热浪,来源/图Bug点子

同时,粤语和英语的互动也产生了粤式英语。粤语英语的很多发音和语法都是基于混合语的创新,表现出克里奥尔语的特点。近年来,有学者写论文讨论当代粤语英语时,列举了香港年轻人聊天时的对话:

资料来源/论文“香港社会和香港英语、世界英语的空间”

在这个日常英语对话中有很多粤语表达。如“时花六时变”在粤语中是“六时变需五时”的意思,形容事物不可预测;“yum cha”是粤语“喝茶”;“无气息”是粤语“Mǐ o”的意思;去湿的意思是“去湿”;而ah Ah,ar,kar,la,lar,lor,wor,or都是粤语中的语气词。另外,“眼角高”在日常英语交流中应用广泛(眼角高,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口花花”(口花花,话多,油嘴滑舌)...

但总的来说,日常聊天中使用的粤语英语并不完全是克里奥尔语,因为以其为母语的人数还不够多,范围也不够广。或许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接地气的英语表达更为恰当。目前,中国和香港的官方书面语言为英语和中文,口语为粤语、普通话和英语。

加拿大的岛国圣卢西亚使用克里奥尔语。摄影/朱利叶斯·费科特,来源/图Bug创意

“语言是文明的载体,承载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和生活信息”。

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语言也在不断进化和发展。无论是清代商人流行的粤语英语、洋泾浜英语,还是当代粤语英语中的一些克里奥尔语,都是历史留下的记忆痕迹。

参考资料:

主编吴俊斌。外汇桥头堡[M]。2016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广东印章卷三[M]。2018

郭秀文。清代广州与西方文明[M]。2006

崔喜良。研究生系列教材语言概论[M]。2016

李毅,毛迅编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M]。2012

香港的社会语言学和香港英语的空间,世界英语,第19卷,第3期,第265-285页

知乎:以粤语为基础的英语克理奥尔语会是什么样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001248/answer/2244386563

蔡:社会语言学十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郭:香港“两文三语”的历史与现状,语言生活之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报告(2021),202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702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