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组词造句(田地怎么组词造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题:从“好农技”到“巧农技”——来自田间第一线的观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魏、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很多人还在努力弥补农民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题:从“好农技”到“巧农技”——来自田间第一线的观察

田的组词造句(田地怎么组词造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魏、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很多人还在努力弥补农民低头流汗的形象时,无人机遥感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农业机械的出现,保姆式养殖管理和托管服务的普及,让这个收获的季节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

通过“储粮换技术”如何让中国的饭碗更稳?“新华视点”记者在田野中寻找答案。

“老式”体验棕榈种植

在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的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宏伟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的种植户李英俊正在田里割稻、晾晒、捡拾稻谷,争取早日收获水稻。他身后的55万亩水田,已经连续两年使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采集田间数据,监测水稻在各个农业节点的长势。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使用多光谱无人机航拍稻田,采集数据,然后结合地面样本的采集,生成水稻生长分析图和施肥指导处方图,上传到农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应用平台,提供给种植户。”宏伟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副主任余海明说,自家地里的水稻长势旺盛,还是缺肥。种植户通过手机App就能一目了然,施肥可以更加精准,对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产量、节约肥料、降低成本都非常有用。

宏伟农场有限公司利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拍摄稻田后生成的水稻生长分析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这个国家的一些地方,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新农业实践正在广阔的领域中不断被书写。

在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富硒水稻生态基地,3000多亩金黄色的富硒水稻正在收获。通过凤城市农资农机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解决了农民种粮遇到的问题,农民从“好农技”变成了“聪明农技”。

“以前农忙的时候,到处搜农机。现在,市里成立了耕作服务中心,全市农机实现了‘云收’。只要有手机,门口就会有农机服务。”董家镇种粮大户饶斌说。

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个万亩智慧农场里,秋收时节几乎没有什么人。金色的稻田里,无人收割机正在快速收割水稻,谷粒落入储仓,秸秆切碎还田。

“从春耕到秋收,可以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智能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基础。”公司总经理邹太辉说,得益于无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26个专业农户可以种植上万亩农田,粮食损失率大幅降低。

“田保姆”让农民成为“剁手店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刚正在查看与合作社签约的1000多名农业经营户的信息。“十一”假期后,农机手将驾驶数百台收割机、拖拉机、运粮车等。到玉米收获一线履行保管职责。

通过实施一套科学统一的操作标准和大垄密植的栽培模式,合作社今年在全县管理玉米田49万亩,覆盖农户8000余户,管理面积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

“我们合作社以产业化服务为主,构建了从县城、乡镇到村的组织架构;全县大部分村都有农业经营户,每个村的农业经营户负责各自村的经营,让客户在养殖和管理的全过程都有很好的服务体验。”魏刚说。

龙江县荆山村沃布屯的高友是合作社聘用的农业工人之一。这一年,他承担了16户村民共1300多亩土地的秋收托管任务。“我和合作社合作4年了,养殖水平越来越高。我也看到合作社提供的托管包越来越优化了。”

高友告诉记者,今年有一个没有耕种能力的老村民,把自己的土地委托给了别人。由于合作社提供的科学种植模式,玉米的亩产量大幅增加。与几年前的土地流转收入相比,那位村民的收入今年有望翻番。

有了“田保姆”,农民种地更轻松了。这不是广告,而是智慧农业对“谁来种地,怎么种,怎么种好”的有力回答。

9月21日,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武胜宫镇铜峰村,当地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中稻。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江西省吉水县老桥镇种粮大户周,今年种了500多亩中稻。然而他自己却充当了一个“剁手掌柜”。中稻收割时他不下地,他的吸血鬼连泥点都没有。

“我和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托管合同..育秧、种地、插秧、施肥、收割、销售都不用你操心。平日管沟渠供水就行了。”周晓说,现在粮食不愁卖,每年每亩农田有两三百元的稳定收入。

井冈山粮油集团副总经理冯小青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公司一直在吉水县探索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优质水稻种子、配套农资、农机服务、粮食收储等社会化服务现在承包面积21万多亩,约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与过去相比,现在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就像看菜单点菜一样。冯小青说,公司不仅提供全程托管的“全职农场保姆”服务,还有购买单个或多个农业服务的“钟点工农场保姆”,农场托管的形式更加丰富。

“农民”不再是“农民”

金秋九月,风吹稻浪。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85后”农业手陆道正在抓紧检修收割机,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

鲁是北大荒的第三代。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垦荒大军挺进北大荒,陆道伟的爷爷陆世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3: 30早起,回星。吃的是速冻包子,雪花汤是米饭。”此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父亲卢树民使用了拖拉机和收割机。到了陆道之那一代,只要轻触安装在插秧机上的平板电脑,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插秧机就开始在田间忙碌,绿色的秧苗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现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首先会由我们农场工人接触和掌握,技术成熟后会推广给农场种植户。”陆说,在农闲时,他会教种植者比较不同品种的水稻和化肥,并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和操作先进的农业机械。

从驮牛拉“六脚”到“四脚”拖拉机,再到不用下地的无人智能作业,新时代的“农民”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

9月8日,航拍无人机在宏伟农场有限公司的稻田里巡逻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们中有农学硕士,有农业技术人员,有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有曾经办厂的企业家。他们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新型产销模式,推动了特色农业、生态养殖、绿色食品、农村电商、农旅融合发展,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没想到我的‘耕耘者’也有机会站上大学讲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种粮大户闵晓明,已经种地16年了。今年被聘为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他觉得新的职业农民越来越急切,越来越有面子。

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探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的选拔任用从校园延伸到田间地头,先后聘请了18名年龄在30-55岁的“农民导师”,为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民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这些“农民导师”享受副教授的报酬。

“农业现代化加上大量高素质的新一代‘农民’,将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智慧农业与农业外经处处长陈训洪说,在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赋能农业,我们的饭碗会更稳。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945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