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亲的意义是什么(孝亲敬老是什么意思?)

人生不易老,但每年都是重阳节,现在又是重阳节。战地黄花特别香。一年一度的秋风凛冽,不像春天,却比春天更好,江面辽阔,万里霜降。——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重阳节,

人生不易老,但每年都是重阳节,现在又是重阳节。战地黄花特别香。

孝老敬亲的意义是什么(孝亲敬老是什么意思?)

一年一度的秋风凛冽,不像春天,却比春天更好,江面辽阔,万里霜降。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老年人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帮助老人的节日。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儿女永恒的价值追求。“孝”字已经烙在我们的生活中,指导着我们的言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孝老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习近平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请用“学习中国”学习。

图为:2016年1月28日,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北京文艺演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仪式,并向退伍军人和全军退伍军人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愿。

一、建设具有民族特色 的孝亲敬老文化

“孝在诸德之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家庭道德观念和伦理文化之一。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孝”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是建立在这种道德结合上的,国家的特点是客观的家庭孝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孝文化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发出新的更加迷人的魅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仍然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孝老文化。

传承传统孝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固化的。“孝”一词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尔雅·释训》说,“好父母就是孝顺”。东汉许慎说:“对父母做好事的人。从老省起,从子起,子老。”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历史悠久。孔子认为,孝是做人和学习的根本,是启蒙的源泉。《孝经·开义书》载:孔子曰:“孝为德之本,育之所生。”《礼记·中庸》云:“敬其所敬,爱其所爱,而死如生,死如存,孝为至善。”民间有句话叫“忘八尾”,意思是“孝、诚、信、礼、义、廉、耻”。如果你忘了这八尾,你就忘了做人的基本。其中,“孝”居“八尾”之首,是情感基础和价值源泉,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一定时期,“孝”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凝聚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维护了家庭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在长期的等级社会中,“孝”被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扭曲了,以“愚孝”为道德典范,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为道德教条,以压制人性为“孝”的必然归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以全面、科学、辩证、分析的态度对待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复杂情境中提炼、筛选、消化、吸收“孝”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倡导养亲敬亲的新理念。“孝也是仁之本。”孝顺父母,热爱兄弟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要求,中国社会重视血缘和宗族,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和亲情。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体现在家庭繁荣、家庭幸福、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爱夫育子、勤俭持家。”孩子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从中国传统道德的要求来看,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有三方面的“恩”:一是生育之恩,二是养育之恩,三是教育之恩。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诗经》说父母“生我养我养我屈我”。孔子说,“一个孩子出生三年,然后就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孝经》上说:“身在皮囊,父母不敢损之”,等等,都是指父母的“爱子”、“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孝道是以“报恩”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和亲情,但不可否认也包含着父母真诚自愿的牺牲。是否报答父母是衡量、检验和评价一个人道德高尚还是卑微的重要标准。

孝敬老人要有宽广的视野。“我老了,人也老了。”孝的父母是爱和“孝”;天下孝的父母是爱和“大孝”。子曰:“道之行也,众之行也。择才择能,谈信修,使老人们不只有亲,不只有子,使他们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强,孤有所病,皆有所养。”报孝敬老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习近平指出:“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和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老年人、尊重老年人、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图为:2014年11月2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张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二、建设具有时代特征 的孝亲敬老文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孝老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内在要求。忽视和脱离时代,因循守旧,会导致中国的孝道伦理与时代脱节。导致孝敬老人的观念不明确,行为不好。

培养感恩意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情怀。培养感恩意识是培养人性善良的基础,也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父母的爱和心血。作为子女,要有感恩回报之心,懂得“诸德孝为先”的道理,感恩,报恩,尽到“经济资助、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的义务。

我们应该提倡家庭美德。在现代社会,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天然的血缘关系、生育和赡养行为、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使子女和父母形成了所有社会关系中最密切的关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夫妻关系、老少关系、邻里关系。孝道是家庭道德的起点,是培养道德情感的重点和社会道德的生长点,是道德修养的摇篮。要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家庭,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中做好成员。”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紧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有所养,使千千的千家万户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培养孝敬老人的法治思维。敬老养老是法律规定的责任,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古代有“忤逆”之罪,不孝敬父母的子孙要受到惩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了法律保障。《宪法》第49条第3款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第49条第4款规定:“禁止虐待老年人”。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人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权获得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帮助,享受社会服务和优待,参与社会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一个人的旅行大于孝顺。孝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深深地尊敬老人,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善待他们,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632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