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

中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体系几经创新,逐步走向成熟。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的修订历时一年多,终于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7次会议上通过。针对本目录的修订和新版学科目录的全貌,笔者表达三点认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

一是重传承,突出学科和专业教育双轮驱动。此次修订在继承以往学科目录和专业目录的基础上,突出学科和专业教育双轮驱动,将学历学位和专业学位并列。新版《目录》改变了过去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作为学科目录附表的呈现方式,将两个目录“合并”,即在同一学科类别下,将学科专业目录分为上半部分(序号XX-1-50)和下半部分(序号XX-51-99)并列表述,以体现两类人才和两类学位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新版中,部分一级学科更名。专业学位用“xx”来简洁地表示专业隶属关系。学位附有“xx学”以强调学术渊源,从而区分相应的学位类别。

第二,重新布局,精心布局交叉品类。与2011年版《目录》相比,新版《目录》的学科门类保持不变,一级学科数量的增加主要在交叉学科,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以及文物、密码学等跨专业学位。从跨学科到跨学科,涉及到跨学科发展从短期到长期,从跳跃到稳定,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布局下,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共识,即校级高校批准的跨专业和全国通行的跨专业。因此,后者的确定是非常谨慎的,涉及到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长期变化,也涉及到相邻学科发展预期的博弈。本次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交叉学科布局,是第一次大量新交叉学科的布局,其数量和力度显示了认真探索的精神。

第三,重视专家,凝聚符合国家需求的互动机制。此次修订的特点之一是目录与清单并行,构建了“学科目录+急需学科发展清单”的学科建设管理新模式,体现了学科发展的长周期、专业发展的中长周期、急需专业发展的中短周期以及不同周期国家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形成了急需学科建设的中间层。另一个特点是专家共识的充分趋同。《目录》修订采取上下结合的互动讨论机制,设立7个专家论证组。从邀请专家、牵头合作学校、相关学科评估组三个维度对目录进行分领域研究,提出目录调整建议。学位办还根据不同领域调整的建议,组织跨学科专家形成目录调整的综合方案,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后即可起草。《目录》修订期间,召开了300多场论证会,近3400名专家与会。对各方提出的近270个学科专业的建议进行了充分论证,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等192个单位的意见。

新版《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特色的专家与管理部门协商文化的初步展现,也反映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这一咨询过程,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稳定和深远发展。

(作者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9月15日第3版

作者:杨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621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