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穿什么衣服合适(6-15度穿什么衣服合适)

原标题:低温来袭如何健康过冬?

3-5度穿什么衣服合适(6-15度穿什么衣服合适)

“1929年不拍,3949年上冰面。”冬至过后,“数九”开始,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到了。低温天气对健康有哪些危害?哪些人群更需要关注和保护?如何健康过冬?近日,相关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四种病粗心大意。

“气温骤降或低温天气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全科主任医师韩表示,低温会加重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需要特别注意。

“在低温的刺激下,人体容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出现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韩提醒,在冬季,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服药,避免随意服药。如果出现胸闷、隐痛或心慌,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特别注意,必要时立即就诊。如突然出现一肢麻木或无力、一口角歪斜或口齿不清等症状,应高度警惕中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心前区疼痛等心梗症状出现时,立即拨打120就医。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请服用硝酸甘油片或硝酸异戊酯。如果家里有氧气袋,要马上吸氧。不要自己开车或骑自行车去医院。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的系统之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全科副主任医师刘介绍,寒气空可使鼻咽局部黏膜干燥,产生微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潜入,导致此时呼吸道疾病高发。

“如果有咳嗽、感冒等症状,尽量不要带病上班。多休息,多喝水,有助于身体快速恢复。出门要戴口罩,避免把病菌传染给他人。”刘建议,此时要特别注意头、背、脚的保暖,适当增加室内空空气湿度。室温要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

也是冬季胃肠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可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内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急性胃溃疡、肠胃炎等胃肠疾病。”韩说,冬天很多人喜欢吃辛辣食物,慢性胃病患者容易复发。建议胃病患者冬季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辛辣、油炸食物,少食多餐,戒烟戒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减少胃病的发生。

“另外,冬季气温下降,人体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差,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减弱,容易造成关节损伤和骨折。”韩说,寒冷刺激还容易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研究表明,冬季桡骨骨折的风险是其他季节的2.5倍。建议尽量减少寒冷天气出行,尤其是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有人陪同或有辅助器具,尽量避开室外结冰的道路。

失温危险需要警惕。

寒潮或低温天气来袭,应该重点保护哪些人群?

专家介绍,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期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身体抵抗力较弱。低温或寒潮来临时,容易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新的疾病。”韩介绍,老年人由于体力和活动能力下降,代谢功能下降,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导致在低温环境中或受寒后畏寒,体温丧失。因此,冬季要特别警惕老年人的体温流失。

什么是温度损失?韩介绍,体温过低又称低体温症,是指人体热量散失大于热量供给,从而导致人体核心区域(主要是脑、心、肺等重要器官)温度降低(35摄氏度以下),产生畏寒、心肺衰竭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失去温度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失温多见于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呼吸道疾病、饮酒的人、长期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等。

“失去温度取决于两个因素:身体产生热量保暖的能力和散热的速度。”刘介绍,保暖的关键是人穿的衣服,尤其是贴身的衣服是否潮湿。通常情况下,温度损失发生在极冷的天气,但如果在下雨或潮湿的环境下将衣服浸泡在冷水中,温度损失也可能发生在4-5摄氏度。预防失温主要从湿、寒、风三个方面入手——注意保暖,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注意休息,及时补充热量,更换湿衣,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

刘介绍,体温下降时,成年人可出现畏寒、虚脱、记忆力减退、口齿不清、嗜睡等症状。,而婴幼儿则可能出现鲜红的皮肤和畏寒。如果你发现任何这些信号,你应该及时测量你的体温。如果你的体温低于35摄氏度,你应该立即就医。当不能马上就医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体温: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处,及时脱去湿衣服,采取相应措施温暖身体核心部位(胸、颈、头、腹股沟),喝热饮(不要给昏迷的人喝,也不要给酒精饮料)帮助提高体温。情况缓解后,需要尽快就医。

不要低估低温烧伤。

在冬季,当许多人温暖他们的婴儿和热水瓶时,就会发生低温烧伤。为什么低温也会导致烫伤?

“大家日常生活中理解的烧伤,往往是高温液体、蒸汽、明火等高温伤害造成的,属于高温烧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看似轻微的低温烧伤越来越常见。”据韩介绍,当皮肤暴露在44摄氏度的热源下6个小时,就会造成灼伤。这种烧伤被称为“低温烧伤”,即长期接触低热物体导致的慢性烧伤。可导致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为44-51摄氏度,多为使用不当所致,如在同一地点接触时间过长、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加热设备等。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机体组织会被热源长时间烘烤,造成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烧伤,甚至深层组织坏死。

“一般来说,低温烧伤表面看似烧伤面积较小,但创面往往较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深层组织坏死,有的可深达骨骼。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严重的溃烂,而且长期不愈合。这种伤害远比一杯开水直接浇在皮肤表皮上严重。”刘提醒,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可以用冷毛巾或冷水冲洗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以免烫伤处感染。

专家介绍,低温烧伤多发生在婴幼儿和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中风后遗症和长期卧床患者。使用加热设备时,应严格遵守说明。比如使用热水袋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而是在周围包裹一层毛巾等物品。如果用电暖器暖床,最好在临睡前拿出来。注意避免水流入电源插座,防止短路,不要边加热边充电,防止触电。使用电热毯时,睡前一两个小时打开电热毯,睡觉时关闭电源。不要整夜开着电热毯睡觉,同时也要避免把温度设得太高。注意电热毯的使用寿命。建议五年更换一次。给宝宝加温时,严禁直接贴在皮肤上,以免烫伤。每1小时检查一次。如果发现红斑或其他不适,立即停止使用。

冬季养生。

“传统医学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们也要根据冷暖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养生。”韩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健——

适宜温度:除了取暖,可以在家里使用空空调、电暖器等设备,使室温保持在18-25摄氏度左右。建议每天三次开窗通风至少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注意保暖:冬天要根据情况添衣。不要穿太多衣服,以免呼吸不畅,行动不便。可以宽松保暖。需要注意的是,头、手、脚是需要保暖的部位。外出时戴帽子、围巾、手套和口罩。寒从脚开始,保暖先暖脚。回家可以多泡脚,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

科学饮食:饮食整体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一些热量产生高、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鱼肉、牛奶、豆制品等,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

坚持适当运动:冬天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不建议做早操。尽量选择日落后的锻炼时间。这个时候温度适合运动。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要注意锻炼时间。比如心脑血管患者的危险时间通常是早上6-10点,高血压患者的晨晕现象也出现在早上6点左右。这些人可以在晚上适当运动。

心情愉快:生活充满喜怒哀乐,但极度愤怒或紧张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和中风。尽量乐观快乐,避免沮丧、悲伤、恐惧和震惊。(记者王美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613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