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市属于哪个市(河南省项城市邮政编码)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周口市管理的县级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流沙营河中游。地处豫皖交界处,大广高速、罗宁高速在市区交汇,106国道、5条省道穿境而过,洛福铁路连接京广、京九,沙英直通长江,是豫东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良好交汇点。

河南省项城市属于哪个市(河南省项城市邮政编码)

项城市,以味精、皮革、医药、纺织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手工鞋生产基地,中国著名的莲花味精所在地,是中西部地区到长三角最近的水运城市。2011年荣获“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十大发展潜力城市”称号。

历史的发展

襄城是周初祥子的国。到东周春秋时期,还是祥子。

合并地图集

国家。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了祥子,祥子的名字被取消,只剩下一个地名。

东周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帝改楚。楚襄王时,将楚国都城由郢迁至陈,以项为都(即建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陈地改为颍川郡,以陈为郡。土地属于颍川县,只有一个地名,没有县、县名。

秦汉末年,楚败汉,汉高祖在项设项郡,属汝南郡。到东汉时,沿袭西汉地方行政区划不变,仍为襄县,属汝南郡。三国时期还是项县,属曹魏管辖。这个县属于陈国。

金星县制。这个县的名字没有变。西晋时,先属陈国,后改属梁国。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东征、南征、北伐,颍、淮河流域时变归属,项县时变隶属州县,县名变更。南朝刘宋时期,襄县改为襄城县,加“城”字,属禹州陈郡。北魏、北齐、北周都称为襄县。北魏县属陈县,北齐县改为忻州。南朝齐、梁仍称襄县,梁县属鄞州。魏孝靖帝东北田萍第二年,华侨在襄县建立的秣陵县,属北丹阳县管辖,襄县仍属陈县管辖。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襄城县。五代时,襄城县隶属于周琛。晋代,襄城县隶属于河南周琛。元代,襄城县属周琛。明代,襄城县属开封周琛。

清代,襄城县隶属河南省郴州地区,疆域变化不大,但与西部邻县有插花之地。

民国时,襄城县隶属河南省淮阳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淮阳,抗日战争沦陷,1945年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至水寨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解放战争后期先后设立沈祥林县和沈祥怀县,隶属豫东行署。解放后,结合土地改革和地方民主政权的建立,与邻县进行了边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了与邻县的种花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底,为方便航运,水寨镇由淮阳划入襄城,襄城县由秣陵镇迁至水寨至今。

1988年,南屯、嘉陵、丁基、新桥撤村建镇。1995年,河南省民政厅以豫民行批字[1995]2号《项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意见》批准取消郊区乡、水寨镇设立办事处(实际未执行)。1996年,李寨撤乡设镇。1997年,福记撤乡设镇。全市面积1108平方公里,人口103.7万。辖9镇9乡,市政府设在水寨镇。1998年,官议会撤乡设镇。

1949-1953年襄城县隶属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1953-1958年隶属河南省商丘专员公署,1959-1961年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员公署,1962-1965年隶属河南省商丘专员公署,1965-2000年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11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改革开放专项试点县。

1993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由周口市管理。

2001年,郭征、高斯和王明口撤村建镇。

2005年,项城市成为河南省五个重点县市之一,财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都由河南省直接管辖。

全市辖15个镇:南墩镇、孙店镇、李寨镇、嘉陵镇、高寺镇、新桥镇、福集镇、关晖镇、丁基镇、正果镇、秣陵镇、王明口镇、樊姬镇、永丰镇、三店镇。有466个行政村,1674个自然村,4100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园林办公室。

折叠

位置上下文

项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流沙营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21′—115° 40′,北纬33° 03′—33° 30′。境内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西与上蔡县、商水县相邻,东与沈丘县、北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

折叠

地带

项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倾斜。海拔34-37米,局部最高海拔45米。

折叠

气候

该市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冷暖适中,南北长短,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可满足各种植物栽培生长的需要: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动物繁衍。该市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季气温多变,雨水充沛;夏天炎热多雨,经常下暴雨;秋季凉爽晴朗,降水适中;冬天漫长而寒冷,雨雪交加。

年太阳总辐射116.702大卡/平方厘米,有效太阳辐射57.13大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158小时。年中、夏季辐射量最大,光照时间长,分别占全年的34%和31%;冬季辐射量最小,光照时间短,分别占全年的16%和20%。

热能年平均温度为14.7℃。春季(3-5月)平均气温14.6℃;夏季(6-8月)26.9℃;秋季(9-11月)15.4℃;冬季(12月-2月)1.9℃。一月份的平均温差为-3.8℃。7月最高平均气温32.5℃;最低温度-19.1℃;最高温度41.8℃。年平均最低气温10℃,年平均最高气温20.5℃。

霜期和无霜期平均初霜日在11月1日,最早出现在10月15日。历年平均终霜日为3月31日,最晚为4月18日。平均无霜期219天,最长一年262天,最短一年只有179天,相差两个多月。无霜期80%,保证率210天。

由于季风环流的影响,一般来说,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夏秋季盛行偏南的夏季风。全年平均偏北风最多,南风和东风次之,西风最少。年平均风速为3.1-3.6m/s

项城市的年平均降雨量为850毫米。从区域上看,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丰水年960-1070毫米,极端干旱年500-560毫米。春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20%;夏季占53-60%,秋季降雨量与春季略有相同,个别年份占30%;冬季约占10%。一年四季,冬春易旱,夏秋易涝。

折叠

水文学

项城市有沙、汾、泥、谷四大河流。沿河有大大小小的支流,接受地表水向东流。

何英河(又名沙英河)发源于嵩山南麓,向东南蜿蜒,流经周口市和商水县,东至沈丘县后石寨。纳许马沟、人民沟、古河等水域,流域面积408平方公里。

汾河发源于漯河市郾城区赵岭岗以西的罗家泊。向东流经商水县至江桥,入向京,倪慧入泉河,全长45.4公里。南岸为贝娜漕河,北岸为漕河、和真河、九吉沟河、白圭沟河,流域面积409平方公里。

泥河是上蔡县黑河的一条支流。黑河发源于漯河市东南部的朱坡,流经保河桥,下游称为泥河,到达项城市李寨镇李武庄以西。东曲折至黄庙,穿越项、沈两县交界,再向东至崔桥,流入沈丘县城,与汾河汇合为泉河。河两岸有小泥河、南草沟、红河、十里沟、国沟、长虹等44条较小的沟渠。境内长33.52公里,流域面积362.5平方公里。

该河谷位于沙河与汾河之间,为坡水区行洪河道,向东南流向河头,汇入汾河。清水粮河上游有两条支流。全长36.25公里,流域面积592平方公里。1956年从柳行西分流至后石寨,注入沙河。盆地面积503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地表水1.49亿立方米,地下水2.07亿立方米,过境水20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12.56亿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2.04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1.61亿立方米。地下水比埋深老,一般3-5米。项城市地下水多为钙镁型,矿化度小于0.013 g/L,PH值为7-8.5,适合人畜使用和农田灌溉。

折叠

生物资源

城市作物有30多种,包括小麦、玉米、豆类、高粱、土豆、芝麻、棉花和烟叶。水有莲藕、菱角、香蒲、芦苇、浮萍等10多种。树种50多种,有杨树、柳树、香椿、印楝、榆树、刺槐、泡桐、苹果、梨、桃、枣、柿、杏、李、梅等,此外还有经济林和小灌木,如黄竹、柳、紫穗槐、白蜡等。

项城市的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它是中国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中淮山羊和黄牛最为著名。鱼类以鲢鱼、鲤鱼、鲫鱼为主,此外还有野鸡、鸭子、白鹭、黄鼠狼、刺猬、兔子、蛇等有益的鸟类、动物和微生物。

折叠

土壤资源

有三类土壤:

潮土:是当地主要土壤之一,面积71.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74%。它们都发育在河流冲积母质上,主要分布在汾河以北地区。由于发育和形成的条件不同,潮土中各亚类有不同的分布区域。

黄棕壤:面积5.7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6%。主要分布在李寨镇太傅岭、孙店、老城、高寺镇的川岗岭一带。

砂质黑土:是项城市最大的土类,83.0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7%。其中有15种土壤,分布在全市各地,南半部更为广泛。沙贡黑土粘性大、渗透性差、适宜耕作期短,是项城市土壤改良的主要对象。

人类人口

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该市总人口为1,052,468人。其中:孙店镇72451人,嘉陵镇66207人,新桥镇57826人,关晖镇67946人,丁基镇56187人,南屯镇71463人,秣陵镇10731人,李寨镇64815人,符集镇43400人,永丰乡和樊姬乡57867人。

折叠

一次产业

农作物种植

历史上,项是传统农业区,种植小麦、玉米、豆类、棉花、芝麻等作物,耕地面积116.2万亩。是河南省六大重点县市之一,河南省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平原绿化先进标准先进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城市。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4.9亿元,比上年增长5%。粮食生产又丰收了。小麦连续七年增产增收。201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被评为全省“安全储粮先进市”。白芝麻获得国家原产地认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争取农业项目资金1.12亿元。建成小麦4万亩、玉米3.2万亩高产示范区。全市新增旱涝保收农田2万亩,除涝4.7万亩,有效灌溉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1家。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拥有2419个养殖场、36个养殖小区,争做“中国生猪养殖大县”。

林果产业

全市已建成城乡一体、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树木总数达到3000万株(墩),活立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林业总产值5.6亿元。高速公路、106国道、省道、331省道、省道、沙、古、汾、坭、长虹五大水系及穿城而过的县道高标准绿化,河滩地开发,达到平原绿化的高标准。199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社会林业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一等奖”。2001年被河南省表彰为“河南省平原绿化先进标准先进单位”。果业方面,全市发展优质杂果5万亩,花卉16万亩,银杏叶园0.6万亩,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

城市畜产品生产正朝着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和方向发展。香猪和淮山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和地方特产。随着各级政府的引导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家家户户散养、效益低下的局面被打破。截至2009年9月底,生猪存栏53.3万头,牛存栏30.59万头,牛存栏1.78万头,羊存栏29.5万只,家禽存栏9.5万只,家禽存栏631.04万只,家禽存栏713.97万只,肉类总产量4.24万吨,鸡蛋产量110万只。该市有2498个农场和30个农业社区。

折叠

二次产业

一个城市工业已经形成了以味精、皮革、医药、纺织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规模以上企业133家。河南莲花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8月挂牌,2010年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总投资19.5亿元的“莲花生态工业园”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真正让莲花实现了第二次腾飞。总投资28.8亿元的燃气发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规划总面积调整为1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农机配件、皮革、制鞋、防水防潮板块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先后被授予“中国建筑工程防水之乡”、“中国建筑防水之都”等称号。

折叠

服务行业

1978年以来,项城市国有商业企业先后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进行了简政放权、承包经营、四放开、国有民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我们在税收、市场管理、物资供应、资金等方面给予政府个体私营企业优惠待遇。恢复和发展个体、私营和集体商业。国有、集体和个体经济并存的流通格局逐步形成。近年来,几个城市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加强市场建设,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商业流通日益繁荣活跃。在城市中发展了一批专卖店、连锁店和大型超市,实行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商业门店的数量、规模、档次、营业收入在周口市各县、市、区中位居前列。

2003年和2004年,项城市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城市和对外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城市。目前,全市共有“三资”企业24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50家,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2家。年出口2000多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均居周口首位。2003年利用外资1865万美元,出口创汇2532万美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大外贸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

1996年10月,该市提前两年通过省级“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荣获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市称号。200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2001年6月,被教育部、财政部、计委联合表彰为全国“两基”先进市,成为周口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2004年,周口高三学生杨森获得本科上线总人数、二本上线人数、一本上线人数、个人最高分四项第一名。杨森获得全省“文科状元”称号。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在周口各县排名第一。2000年7月,第二实验中学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5月,项城市中专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填补了项城市没有国家重点学校的空白。2003年被省教育厅等四厅局联合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3年,学校全日制定员2800余人,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

在12年不断进步的基础上,2013年项城市再创佳绩,获得了周口市乃至全省上线人数、本科上线率、文科高水平人数第一名。

折叠

交通

洛福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京九,西接京广铁路。阿深高速公路、106国道平行贯穿南北,洛界高速公路、洛界高等级公路、省道331线(刘铁墓-孙庄-杨集)、省道217线(富士-老城-刘铁墓-孙店-樊姬-商水)横贯东西,沙英河直通淮河。城市(镇)道路、乡村道路、硬化道路纵横交错。全市公路(油路)总里程476.3公里,公路网密度43.1公里/平方英里,分别比1994年增长2.7倍和2.63倍。荣获河南省第五、六、七、八届“好路杯”金杯县称号。完备的水陆交通网络使项城市成为豫东大型物资集散地和客货中转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587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