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承认是资本主义国家()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方是中国。早在宋明时期,资本主义就在中国萌芽了。于是李约瑟博士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这么早就在中国萌芽了,而中国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方是中国。早在宋明时期,资本主义就在中国萌芽了。

中国为什么不承认是资本主义国家()

于是李约瑟博士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这么早就在中国萌芽了,而中国最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反而被欧洲超越了?

这一切都始于科学。

因为科学方法的出现可以导致工业革命的到来。

首先要知道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的区别。

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它是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它的发现机制和技术的发明是一样的。

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套系统解释。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是思想家、哲学家,还是科学家。他对自然现象提出了系统的解释。比如,世间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四大元素”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也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的。

现代科学和传统科学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它们作为一套解释自然的系统知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一、现代科学主要使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关于自然界现象的假说;二、现代科学使用可控制实验或可复制的实验的方式来检验假说的真实性。

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比其他方法更准确,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传承。

比如古希腊的“四元素说”,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 # 34;理论,很难理解,因为没有人知道金、木、水、火、土、气的具体含义。没有人知道中国的“火”和西方的“火”有什么区别。

那么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所以对世界和物质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不利于思想和概念的传播,因为概念的定义模糊不清。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以太”和儒家的“阴阳”其实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无数的哲学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解释,相关的解释著作更是数不胜数。解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但是没有人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只能用“玄妙玄奥”一句来解释。这样的解释相当于没有解释。

如果使用数学方法,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就会简单明了,因为数学符号的含义是明确的,不会改变的。

此外,不同的民族和文明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语言一直与文化密切相关。每个民族和文明的特征都带有自己文明和文化的烙印。即使在同一个语言系统中,不同时代的词汇也有不同的含义,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使用书面语言不利于知识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传播,而使用数学语言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想掌握这项技术的人,一定是对自然现象好奇的人。他们渴望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

在西方,科学方法是数学和可控实验的结合。起初,对自然现象感到好奇的人偶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发现,使用数学模型可以更清楚地描述规律,使知识更容易传播。同时,利用可控实验可以快速区分正确解释和错误解释。

中国古代人也多,好奇的人自然也多。中国古代人也用数学,他们并不是生来就不能进行可控实验。那么为什么中国很多好奇的天才没能找到数学模型和可控实验这种更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新方法呢?

在国内外,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环境缺乏竞争,而西方被分割成许多小国。小国多有利于竞争。竞争会产生压力,压力可以转化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所以西方的技术进步比较快。

其实仔细分析,这种观点并没有道理。

第一、中国古代虽然是大一统体制,但是在思想控制上不一定比欧洲更严格,因为欧洲在很长时间内是政教分离的,在政治上分裂,但是在宗教上是统一的,对自然界的理解大多数掌握在宗教僧侣阶层。

在当时的欧洲,如果有人提出与正统宗教思想相悖的理论,就会被视为异端,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而在中国却没有类似的迫害。

中国历史上虽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清朝的“文字狱”,但都是针对政治层面,对自然的探索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即使对自然的解释与主流理论不同,也没有被烧死的危险。

因此,统一的思想,至少在意识形态上,不会成为自然探索的阻力。

第二、国家竞争并不一定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决定因素。即使在现代社会遇到科学技术瓶颈,如果不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研究,也没有办法打破科学技术瓶颈。而在古代,一个国家连科学强国的概念都没有,何来的投资基础科学研究。第三,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经费,需要大量经费,显然只有大国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在中国的宋代和明末,国家进行了技术改进,比如制作流水驱动的钟表,比如历法改进。

但在古代,国家出资的技术改进概率很小,只有历法等少数与统治合法性有关。

在欧洲,支持科研的大多是王公贵族等极其富有的家庭。但是,在中国古代,富裕家庭并不像欧洲的一些贵族那样支持科学研究。

所以国家统一与否并不是科研的主要原因。

其实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虽然人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数学和可控实验的运用需要后天学习。

在中国古代,好奇的人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科举制度上,导致他们对数学和可控实验的学习热情不足,导致对数学和可控实验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无法产生科学的方法。

相对来说,欧洲好奇的人对数学和可控实验更有热情,因为欧洲的政治制度和官僚选拔制度与中国完全不同。

欧洲的封建贵族采用长子继承制。如果父亲是贵族,那么长子必然是贵族,其他儿子只能得到一小部分财产。欧洲没有科举制度,其他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往上爬,只能从事在古代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哲学,比如数学,比如机械。所以欧洲好奇的人可能比中国古代少。然而,他们很好奇,研究数学。

在中国,自隋朝以来,官员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古代对科举的评价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当时在朝廷做官僚,投资回报率最高,还可以光宗耀祖。

在这种形势下,所有聪明的人都会被科举丰厚的奖励所吸引,热衷于科举考试。

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激励机制的高度影响,尤其是对于这些聪明人。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员和爵位的晋升,无疑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所以肯定会被科举考试所吸引。对于科技,即使他们有心学习,也不会有太多时间。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都是标准的科举教材,其他的标准文章就更不用说了。仅四书五经就有40多万字。考科举最基本的就是背这四十多万字。如果你一天只背200个单词,那就要花六年多的时间,这还不包括看史书、读诗、练字、写诗、写时文等。所有这些加起来,最短的时间也要十年。

可见,在传统社会,封建王朝的统治成本特别低,因为整个社会有一套统一的价值观。这是中国在古代能够长期保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科举制度初期,考试的科目还包括数学。

然而,皇帝很快发现参加数学考试对维持他的统治没有帮助,所以他后来取消了数学考试。

士大夫阶层只重视诗、书、礼、乐,对数学只遵循周的古礼,因为古代君子的六礼包括了数学,远远不够。

宋·应星的《明代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但是,宋在《天工开物序》中写道,聪明有抱负的人不要读这本书,因为读这本书对科举考试没有帮助。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很难兼顾数学和可控实验。即使有些聪明人可能会在科学观察上分心,但由于缺乏数学工具,很难产生科学方法,宋这种古代少有的科学人才也很难扭转这种趋势。

在某种技术和物质条件下优越的制度,在其他条件下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这就是所谓的体制障碍。

在古代,技术创新靠的是经验,所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非常适合。但是当需要科学实验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开始阻碍新发明的产生和科技的进步。

结果是,资本主义只会在中国萌芽,而资本主义永远不会出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576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