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英尺集装箱(40英尺集装箱的长宽高多少米)

不管你是不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相信穷朋友这半年都有所耳闻,就是国际海运的价格真的很贵。这么说吧,过去从上海运输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到美国大约需要1500美元。

不管你是不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相信穷朋友这半年都有所耳闻,就是国际海运的价格真的很贵。

这么说吧,过去从上海运输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到美国大约需要1500美元。而前段时间价格已经定在3万美元左右,上涨了20倍。

反映世界主要航线现货运费的BDI指数。

与此同时,集装箱的价格也在上涨。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2.5倍多。最贵的时候卖到5万多人民币一盒。

一打开新闻,经常可以看到“因为集装箱暴涨,我在深圳赚了一套房”“一个月轻松赚十几万”之类的新闻。

然而,人类的喜怒哀乐往往并不相通。

在少数人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航运危机。

对于一些国内出口商来说,飞涨的运费让人苦不堪言。

一些货物总共只值2万美元,但运输一个集装箱的成本高达3万美元,这使得停工更有利可图。。。据说有的商家为了不违约,甚至贴出两百多万的运费,让货物按期到达国外。

缺货的欧美则是另一番景象。因为航运危机和其他因素,我们过去没有给足够的货物。人们已经提前两个月抢购圣诞礼物了。

可以说,集装箱和集装箱货运的兴起,让各种悲喜剧在全球上演,暴富、成本飙升、或缺货,是航运危机中众生相的生动画面。

为什么集装箱价格变化对国际航运的影响如此之大,航运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差评君要和大家聊聊这场危机中的主角——集装箱,谈谈集装箱暴涨背后的一些原因。

在很多人眼里,“改变世界”这个词可能只属于科学发现或者互联网技术发明。

然而你可能不相信的是,看似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容器,也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个铁盒子的重要性,那就是:没有容器,就没有全球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量货物从广东陆运到上海的运费通常高于从广东海运到洛杉矶的运费。。。而这就是集装箱带来的航运革命。

在集装箱出现之前,货物的运输其实是相当昂贵的,尤其是海运。

那时候有些东西跨半个国家运都不划算,更别说今天跨半个世界了。

以从芝加哥到法国的毒品运输为例。在集装箱还未普及的1960年,这种快递价格接近2400美元(今天约2万美元,约合12万人民币),占商品成本的四分之一。

如果像钢铁这样的廉价商品出口,其成本将是钢铁成本的60%左右。那个时候,跨洋钢材运输普遍不经济。

其中,最贵的部分是航运的港口支出,占物流成本的近50%,包括装卸费、码头租金、保险费用等等。。。

集装箱的出现扭转了当时的现状,它自己把海运变成了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一家名叫麦克莱恩的卡车公司的老板是今天集装箱的发明者。

在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用同样大小的箱子装运货物,并用悬臂起重机取代工人,从而削减了巨额劳动力成本。

效果也很明显。他用三艘船装载了原本需要六艘船的货物。

虽然老人因为一些盲目操作破产了,但是集装箱留下了。

而这个铁结也引发了一场交通革命。

因为集装箱效率高,人力少等原因,无论货物多大,形状如何不同。最后,大家都希望把它们放在集装箱里运输。

十几年过去了,美欧之间的集装箱数据已经超过100万,货物总运载量也增长了近20倍。

除了海运,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也开始与集装箱相匹配。

另一方面,铁路运输要求集装箱不能太宽或太高(毕竟要经过隧道之类的),卡车运输要求集装箱不能太长(不容易转弯),于是集装箱尺寸国际标准应运而生。

所以,在交通革命下,集装箱的普及是一场标准化革命。它使得全世界的船舶和港口使用一套标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频繁装卸不再是必须的,使得船舶、仓库、公路、火车等系统之间的多式联运成为可能。

很快发现集装箱及其配套的标准化设施降低了90%的运输成本。

这么说吧,现在中美之间距离更远,一双鞋万里不远,漂洋过海的运输费用也就两块人民币左右,而楼下的快递柜却是加班几天,可能要付两三块人民币。。。

跨国资本也开始发现,与其让当地工人组装手机,不如把零件装进集装箱,运到中国,组装好再寄回去。

在运输成本几乎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国际分工已经形成,各国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加入全球化运动。

中国可以算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集装箱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让世界工厂成为可能。

而撬动这一切,塑造当前世界格局的,是集装箱,一个大家眼中科技含量不高的“铁结”。

当然,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标准化”运动,可以让全世界的物流车辆共用同一条轨道,同一种文字。

疫情以来,改变世界的集装箱价格变动,在世界航运中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包括在我国疫情下恢复生产和工作。他们太懒了。

大量船只把货物从中国运到欧美后,发现那里因为疫情原因没有货物可以拉。为了急着从中国拿货,这些船直接空回来了。。。

这使得空箱堆积在欧美港口,温哥华港的能力即将耗尽。相反,国内集装箱相当紧俏,甚至价格翻倍。

另外,祸不单行。今年上半年,台湾省长荣远洋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影响了中欧之间60%的货物直接贸易。

5月份深圳的疫情也导致盐田港关闭了一段时间,这个中国三大港口承担了中美四分之一的贸易量。

此外,美国疯狂印钞使得老美消费需求旺盛,中美航线成为最热航线。

因为进港船只太多,港口被封锁了。。。这也让本就不那么愉快的国际航运雪上加霜。

最近航运价格开始下跌,部分航线运费甚至减半。

然而,国际供应链的紧张似乎并没有得到缓解。。。

你不太懂政策分析和对经济形势的差评。

最后,我只希望一切能尽快回归理性。毕竟,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如果继续被封杀,老美可能要提前采购明年所有的圣诞礼物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5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