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电影(社交网络在线观看完整版)

编辑导语:社交网络需要大量用户形成网络。目前我们使用的很多产品都因为这个因素不得不被pass出社交网络的范畴,包括用户量巨大的微信。基于此,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没有社交网络,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社交网络 电影(社交网络在线观看完整版)

01 social media和social network

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媒体或社交媒体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新媒体的主体。与传统的新闻、出版、影视、广播相比,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

社交网络被称为社交网络服务,根据中国人的习惯简称为社交网络或社交网络。原意是指新媒体上的当前网络节点结构,现在是指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和服务。

——展开清晨的翅膀(知乎)

抛开这个定义,我们尝试用一句话来描述两者的区别:社交网络与内容相关,社交媒体与内容相关。

你什么意思?

下面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构建关系之差:人还是内容?

社交网络是一个连接人与人的服务平台。中心在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容是附属品,内容的消费价值依附于关系链。单独查看时,内容可能不具有通用的可消费属性。相反,社交媒体构建了人与内容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附带的。其目的仍然是生产高消费价值的内容,并快速传播。

2. 结构之差:网状结构还是树状结构?

社交网络更侧重于网状结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在这种密集的网状结构中,一些节点更大,更多是因为它们与其他节点有更多的连接。社交媒体是一个树状结构。无论是微博还是推特,明星+网络名人控制着平台上绝大多数的流量,信息的传播和分发是通过树形结构由高到低进行的。

3. 功能之差:广场还是表演台?

扎克伯格的比喻所描述的社交网络是一个公共广场,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一起游戏、交流和交换信息。社交媒体更像是一个表演舞台,明星、网络名人大V都是表演者,卖力表演,底层民众从舞台上获取信息和情感价值,自上而下地加工和传播信息。PS:肯定有人会质疑以上三项:比如我在微博里和朋友玩得很开心,微博也是典型的社交媒体。为什么说社交媒体是一个表演平台?

这里有一个解释。我今天讨论的是这两个平台承载的主要功能。由于其影响力广、渗透率高,承载功能必然良莠不齐,但微博(尤其是拥抱娱乐后)更明显地表现出社交媒体平台的特征,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外,闲鱼上也有人交友。你不能说闲鱼是社交平台吧?

02 中国没有社交网络?

这句话一说,很多人一定会说这纯属扯淡,但是别急,我们来看看怎么理解这句话。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给出一个大的背景。由于社交网络的特殊性,它需要大量的用户来构建关系网络,单点无法形成社交网络。所以从用户数量上来说,社交网络的门槛被砍掉了99.9%。

在这个前提下,你必须再找一个例子来反驳我。对,没错,微信。微信不就是一个通过网络结构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播信息的社交网络吗?

答案是否定的。

1. 微信不是社交网络

是微信即时通讯(IM),不是社交网络。或许,微信是社交网络的一部分。深入挖掘社交网络。社交网络除了上述的“建立人际关系”和“网络结构信息传递方式”的特征外,还应具备按节点连接节点的功能,即交叉点连接的功能,以及基于关键词、兴趣等连接用户的功能。这个功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社交网络建立关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时至今日,微信作为平台产品,早已无所不包。主体上,是通讯录,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是社交媒体平台,朋友圈是客厅,小程序和游戏是能力分发工具,支付是我们的钱包。今天我们说微信不是社交网络,主要是因为其“即时通讯+客厅”的主要模式无法支撑社交网络关系拓展的需求。

想一想,我们如何在微信上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线下关系的映射:线下认识,扫二维码/通过手机号码添加等;匹配方式添加:摇一摇(早期)、群添加、朋友名片转发;

可见微信本身在拓展新关系上的弱势,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好友名片的加群和转发都是跨节点连接,这意味着用户拓展关系,尤其是线下的关系,仅靠微信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加N个群,都愿意在群里一个个找感兴趣的用户建立关系连接。

朋友圈,微信中信息流的代表,更多的是一种“私人会议室”的形式。作为用户和朋友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场所,其更大的作用是巩固已有关系的连接强度,并不承担拓展关系的责任,这与脸书这种公认的社交网络平台首页的信息流明显不同。

微信和脸书的区别还直观地体现在营收方式上。脸书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线上广告,利润是通过在信息流中分发广告获得的,而微信更多的是依靠平台自身的流量和关系链,赋能其他产品和其他功能来抽取平台费用。

微信和脸书其实很不一样。

2. 中国不需要社交网络

基于前述,如果我们已经达成了“中国没有社交网络”的共识,我们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社交网络?时光机理论在这条赛道上是否无效?对此我有三点看法:

社交网络极具危险性,其“公域属性+关系链传播”的产品形态,天然承载社会公共议题讨论场的职责,无数个点汇聚使得监管难度极大,平台依托信息流排序能方式,很容易对舆论以及民众心理形成掌控,Facebook多次身陷大选黑幕疑云则是最好的证明。即时通讯对社交网络的覆盖性足够强,微信作为一个IM工具,其实通过“通讯录+群”的形式对人社交关系刻画了七七八八,而作为私密关系链形成的最后一环,缺失的关系拓展、破冰功能也可以有陌人生社交软件进行补足,把握了闭环的最后一环,流量的最终端,就把握了社交网络的命脉。中国人相较于欧美人更内敛含蓄,公域的表达意愿与能力更弱,因此社交网络的形式并不是最契合国情的,且IM与与社交网络存在互斥作用,微信的崛起斩断了国内社交网络发展的可能性。

基于这三个原因,我更倾向于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社交网络,是因为它既不被需要,也没有生长的土壤。

03 后记

社交网络是一个非常性感的概念,因为关系链是人,尤其是普通人最宝贵的财富。从几乎所有产品都在拼命获取用户的社交关系就可以看出。

比起概念,社交网络赛道实在是太无聊了。有“三个臭皮匠挑战微信后一天失败”的案例,也有微博呕心沥血孕育“绿洲”的案例。但是一直没有能打破IM霸主地位的挑战者出现,通道已经关闭。机会可能只存在于人与网络互动媒体的下一次创新中。

与社交网络的不变性相比,社交媒体是不可预测的。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微博如火如荼,Tik Tok快速成长,逐渐取代微博成为信息发布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心。这里的故事也值得玩味,有机会再聊。

#专栏作家#

随夜,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进阶互联网菜鸟产品之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会轨迹和社群发展,善于分析行业趋势。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467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