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技是核心期刊吗(食品工业科技官网)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和“六稳六保”战略布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发展新空,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做好粮食。

食品工业科技是核心期刊吗(食品工业科技官网)

一、2022年1-10月食品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1.生产正在放缓。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增速比1-9月份放缓0.5个百分点,所有行业均增长4.0%。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同比下降0.3%。

分行业看,10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0%,食品制造业增长0.3%,酒类、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5%,分别比9月份放缓3.5、2.4和4个百分点。1-10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食品制造业增长3.2%,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5%。

预计1-10月,食品工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2.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

10月份,CPI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2.1%下降到8.1%;鲜果价格上涨12.6%,涨幅比上月回落5.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鸡蛋和禽肉价格分别上涨12.7%和8.3%,涨幅均有所扩大。

3.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加快。

1-10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实现利润总额5383.5亿元,同比增长12.6%,比全部行业高15.6个百分点,增速比1-9月加快1.6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酒类、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11.5%和21.5%,保持较快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下降1.0%,降幅比1-9月收窄。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1-9月收窄0.3个百分点;营业成本6.3万亿元,增长6.4%;营业收入利润率6.8%,资产负债率53.2%。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与1-9月基本持平。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陆续出台实施,着眼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中国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加快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食品物流损耗和能耗逐步降低,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技术取得新突破,营养干预等健康食品科技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食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提高。

二。中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简介

目前,我国由政、产、学、研、用组成的食品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相融合、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附加值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在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和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继续努力。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产出和产品创新取得良好成效。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在建设R&D机构,技术创新活动持续活跃。

2020年,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在R&D平台建设和创新活动方面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中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的R&D机构5148家,比2015年的3560家增长44.60%。从事R&D活动的企业数量也从2015年的4976家增加到2020年的9572家,增长92.36%。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科技人才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骨干。

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达到192987人,比2015年的149179人增长29.37%,其中博士、硕士14715人,占企业全部科技活动的11.73%。这标志着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队伍不断壮大,R&D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研发经费是反映企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538.89亿元。从资金来源构成来看,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比例分别为95.56%和1.37%,其中企业的投资多年来一直在90%以上,并保持稳定趋势。科技创新和投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验发展支出不断增加,科研人员待遇不断提高。

2020年,中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内部支出达到523.55亿元,比2015年的441.43亿元增长18.60%。从用途来看,科研支出499.71亿元,较2015年的428.13亿元增长16.72%,人工支出总额达到132.15亿元,较2015年的101.50亿元增长30.20%;随着科研经费的稳步增加,科研人员待遇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5.技术改造是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

企业获取新技术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自主创新,二是外部引进。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将达到91.34亿元,占全部技术投入资金(引进、消化吸收、购置、改造)的81.10%。

总的来说,技术改造仍是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6.规模以上企业专利产出大幅增长,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它是专利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2020年,中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为31726件,其中发明专利9919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63.81%和24.89%。与此同时,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也大幅增长。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7.企业创新成果喜人,新产品R&D能力不断提高,新产品销售和出口稳步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企业参与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增强,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产量进一步提高。

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34653个,比2015年增长127.55%。

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179.36亿元,出口达到470.79亿元,较2015年的279.87亿元增长68.22%。新产品进一步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

三。2021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简介

2021“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一般显示:1。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大幅提升;2.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智能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产学研合作、优势互补的R&D模式更加广泛;4.以国内外市场和健康需求为导向,产品研发将向营养、健康、优质、方便、高附加值方向发展。5.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将增加;等一下。在各地食品协会和专门委员会初审推荐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过评奖委员会评审和公示,产生了特等奖10名、一等奖44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49名。奖励项目成果如下:

食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

在营养食品研发、真伪鉴别、传统食品工业化、标准化、智能生产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如“营养食品关键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针对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监测发现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从标准、产品、监测、评价等维度研发适宜的营养改善技术。探索不同人群的营养不良状况及解决方案,推进国家营养干预计划,特别是儿童早期营养改善,实现营养改善多项理论和标准技术的突破,推动营养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肉类真伪多维鉴别及兽药残留高效感知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肉类掺假、动物肉注水(药物、凝胶)、兽药残留等问题,建立了肉类食品真伪鉴别和绝对定量质谱技术,实现了肉类食品中肉类和非肉类蛋白质真实含量的测定。建立了注水肉多维鉴别技术,实现了注水肉中残留保水药物和亲水胶体的靶向定量检测。构建兽药残留高通量感知技术,实现肉制品中兽药残留的非靶向筛查和准确定量检测。

“鲜湿面产品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通过原料、工艺、设备、商业模式等流程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建立了抑菌、保鲜、品质提升的产业链集成技术,突破了传统食品工业化壁垒,解决了困扰鲜湿面产品发展的行业瓶颈问题,促进了产业升级,引领鲜湿面产品产业向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安全转型。

低碳环保技术领域

食品加工综合利用和绿色生产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如:南丰蜜桔加工及副产品高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青稞酒糟面膜开发、粮油加工副产品膳食纤维高效制备技术、新产品开发等。

食品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重点研究食品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等前沿技术。显著增强了食品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如“靶向酶解燕麦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海洋绿藻多糖加工提取技术”、“虾蟹壳高值化利用制备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关键技术的构建与应用”等

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

通过益生菌菌种筛选、分子营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功能因子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等一系列研发,科学营养合理促进健康食品精准制造,进一步提升功能食品创新能力。如基于肠道菌群调节技术的功能性乳制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小麦寡肽制备关键集成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黄酒功能因子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

海洋食品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

突破产业化和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实现海洋深加工产品的健康优质生产。如“海洋绿藻多糖的提取制备工艺”、“高品质绞肉制品加工贮藏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一种基于药食同源的海带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领域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标准、食品有毒有害因素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追溯与预警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其标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如“食品加工中新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与控制”、“新型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及高风险物质检测与评估”、“食品现代化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重要标准制定”等。

智能技术设备领域

智能互联、智能控制、智能互联等研究。将为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如:“微波食品/配料制造业智能控制创新技术”、“酱香型发酵剂自动化管理平台建设及产业化示范”、“川味香辣复合调味料关键技术创新及智能制造产业化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柑橘花瓣分割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万吨产业化示范应用”等。

四。对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食品工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世界食品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装备迭代更新更加频繁,加工制造智能化、低碳化趋势更加多样化,产品市场日益丰富。科技创新正推动食品行业向全营养、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1.壮大食品产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加强食品骨干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完善产品研发机构,加强食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在食品加工与制造、机械设备、质量与安全、冷链物流、营养与健康等主要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及产品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升级速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水平。

2.加强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建设。

加强食品行业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能力和效果,继续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农、兽、渔药物。培育和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水产、农作物等特种食品加工品种,完善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营标准,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水平。促进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的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3.优化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

系统推进大宗粮油产品适度加工技术研发,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支持以全谷物产品、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综合开发,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低碳加工和绿色加工,茶叶、食用菌等特色资源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推进传统主食和中式菜肴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中央厨房产品和流通产业,适应、支持和引导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提高食品质量。

鼓励食品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促进食品安全水平持续提高的前提下,鼓励食品企业开展质量设计,提高食品营养质量。通过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健全的管理体系,强化原料、工艺、设备、食品接触材料、仓储物流等对食品质量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验证,不断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稳定和提高食品固有的营养成分。引导食品企业遵循技术必要性原则,科学、合理、适度使用食品添加剂。鼓励食品企业发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华传统食品,完善相关标准,支持地方传统和特色产业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建立食品反掺假反欺诈数据和真实性溯源技术体系,加强对食品虚假宣传的监管,保护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益。

5.推进食品工业绿色智能制造。

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食品工业园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绿色、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加快应用节粮、节水、节能等高效技术和设备,减少粮食浪费,做好粮食储存工作。鼓励企业加大副产品回收利用、全价值利用和梯级利用,推进加工下脚料尾水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产品研发、质量设计、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制造。

6.创新食品行业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食品工业与教育、文化、健康等民生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制造过程体验等新业态,规范电子商务,完善售后服务,推进网上交易、电子支付和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电子商务与食品工业融合应用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为食品工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7.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商业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打造百年食品品牌。通过产业链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持续健康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发展。

8.鼓励食品行业探索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瞄准国际前沿和未来发展,系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食品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战略性、前瞻性、未来性食品科技,抢占食品科技制高点,形成创新人才高地。重点关注:一是食品制造从“传统机械化加工、规模化生产”向“工业4.0”、“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互联制造”转变;二是由“传统热加工”向“冷加工”转变;第三,从“传统多次过度加工”到“适度最小加工”;四是从“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向“合成生物转化”发展。

食品工业的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市场环境,而创新的关键是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开拓性的科研工作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中国食品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30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