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

盖茨说,“20年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公开谈论气候变化,更不用说写这样一本书了”。

杨吉()

的确,他通过微软的一系列软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通过《未来之路》和《未来的速度》两本书向人们展示了数字化和信息流全面到来的时代面貌。然而,这一切要么正在发生,要么已经成为过去,尤其是那两部作品,其写作时间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今天,我们对他自身趋势或贡献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的盖茨基金会和书单推荐——无论哪一种,他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全球商业领袖的风范期待,关心下一代的贫穷和疾病,或者当前一代的知识状况。

今天,他的关注更加雄心勃勃,它关系到全人类而不是某些群体的命运。如何避免气候灾难,如何实现零排放,如何找到更清洁、更安全的新能源,这些都是盖茨将在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讨论的内容。

盖茨的新书呼吁尽快实现“0”排放目标。

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提法:“从510亿吨到零排放”。我希望盖茨的公众知道这两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他估计,我们每年需要排放510亿吨温室气体,按照这种情况,由此造成的气候恶化将导致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死亡的150万人更严重的死亡。因此,他主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应是逐年逐渐减少,而应尽快实现“0”的目标。在书中,他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气候就像一个浴缸,正在慢慢注满水。就算我们把水调成涓涓细流,浴缸迟早会被灌满,当浴缸满了,水自然会流到地上。这是我们必须阻止的灾难。”

盖茨是技术行业,软件工程师。作为一个角色思考,他有意识地拟定了一个争取“从510亿到0”的行动计划。他说,“我的头脑更像一个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政治学家”。就个人行为而言,他呼吁人们低碳出行,他甚至撤回了对可能加剧碳排放的行业的投资(他声称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投资煤炭公司了);总的来说,他呼吁国际社会形成共识,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当然,他的论点和这本书的重点仍然是技术突破,应该是“颠覆性创新”,就像环境治理领域的火星计划一样。

盖茨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和建设性的一面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让“全球变暖”从媒体上经常提及的词汇,变成了事故频发的现场。前者是认知,后者是感受。“变暖”并不意味着舒适或安逸,比如风暴、飓风、洪水和严重干旱。各种极端天气反映出我们的地球正在迅速走向几百万年未见的高温。刚刚过去的冬天,美国孤星之州得克萨斯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电网崩溃。在停电的几天里,这个州的人们忍受着寒冷和无助。

盖茨勾勒的美好未来能否实现?

正如盖茨的书所揭示的,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政府间的自我算计与客观的外部市场失灵和集体行动失灵并存。

盖茨清楚地意识到,仅仅靠一些口号或政府规定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所有政治和经济机构的充分合作。但这远远超出了盖茨的影响范围。他曾说“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问题没有解决方案”,但他应该知道,他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离不开政治的,甚至是离不开政治的。这里面有太多的地方是科学领域无法触及或撼动的。那些看似有希望、无可辩驳的科学判断,却可能被强大的既得利益者污名化或摧毁,被某些官僚组织拖延或驳回。或者说,一些国家或地区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知道过度排放的后果,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顺序上,最终选择为经济持续增长付出部分代价…

因此,当读到盖茨的这本书时,我们不禁要问:在一些显而易见、需要迅速启动的问题上,大家很难达成广泛共识——想想美国未能履行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中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退出《巴黎协定》——而我们可以期待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中国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协议坦诚相对。现在盖茨给出的方案更“激进”,要求一步到位零排放,而不是逐步减排。在时间设定上,盖茨大胆设想在2050年,也就是不到30年后,实现“0”的目标。所以从头到尾,这也预示着策略和节奏会彻底改变。比如,假设一辆家用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0年,为了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全球车厂需要在2040年停止生产和销售汽油车。这个目标现实吗?尤其是有了前述的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盖茨勾勒的美好未来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比尔·盖茨。

“写这本书是为了说服政府(尤其是华盛顿)和公众”

但是,这并不是说盖茨这次对宏伟目标的书写是徒劳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这本书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值得一读。首先,盖茨用了5个章节,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详细阐述了年均510亿吨的碳排放量是怎么来的,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根据盖茨的研究和计算,工业生产占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最大,尤其是钢铁和水泥的生产,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1%;其次是电力生产和储存,占27%;第三是种植养殖,占19%;第四是交通运输,占16%;最后,空调制制冷制热,占7%。盖茨对各行业深入的实证调查和细致的推理工作可圈可点,但另一方面,也给那些认为使用新能源、倡导低碳出行的人敲响了警钟——相比工业生产,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电动汽车或骑自行车,实在是杯水车薪、无足轻重。

同时,盖茨也给出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其中,他提出了“绿色溢价”的概念。这个词指的是使用绿色和清洁能源的更高成本。盖茨建议,在主要产生碳排放的领域,首要任务应该是如何降低新技术的绿色溢价,想办法缩短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周期,尽快实现技术迭代。不难理解。只有绿色新技术的成本并不比传统技术高多少,才会投入商业和民用。只有这样,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才是合理可行的。从绿色溢价出发,盖茨还向决策者和企业家提出了三点倡议,希望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让技术和市场在有效的公共政策引导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们是:1。致力于降低绿色溢价,让绿色金融的成本更便宜,更普惠,让更多绿色领域的创业者获得融资;2.增加政府和企业对绿色环保技术的R&D投资;3.在企业采购端加大对环保产品的采购,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创造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从而形成市场的合力。

盖茨坦言写这本书是为了让各国政府(尤其是华府)和公众相信,气候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甚至比当前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还要严重。为了这个目的,光是盖茨非凡的影响力就已经做到了;出书是为了增加权重,让话题持续发酵,并在全球更大范围内传播,引起关注和讨论。

与前两个未来系列相比,这本书也是关于未来的。同样,字里行间充满了洞察力、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书中丰富的资料和详实的数据会给关心环保的人带来更坚定的信心或信心,也会触动利益相关者,包括决策者和企业,尤其是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但是,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推动因循守旧、官僚主义、不负责任的反对派力量或组织积极采取变革措施的力度有多大,才是根本关键。也就是说,比尔·盖茨拯救世界的计划能否奏效,能否力挽狂澜,其实并不是这本书委托的重要任务。

作者:杨季(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赵泽校对贾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293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