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排水系统(故宫的屋顶结构)

文/料酒君最近几天,北京下起了暴雨,很多地方被淹得很严重,但延续了近600年的故宫活了下来。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公元1406年由明朝皇帝朱棣

文/料酒君

最近几天,北京下起了暴雨,很多地方被淹得很严重,但延续了近600年的故宫活了下来。

故宫排水系统(故宫的屋顶结构)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公元1406年由明朝皇帝朱棣下令修建,历时14年建成,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呈长方形,占地72万多平方米,周围环绕有50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它是明朝皇帝朱迪于1406年下令修建的,耗时14年才完工。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呈长方形,占地72万多平方米,周围有50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

故宫建成至今已近600年,在这近600年的时间中,有过千余次特大暴雨,却见不到有过因积水而栓塞的记载,这估计能让现代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师无地自容。北京城北高南低,故宫的设计暗合了这个特点,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 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 米,差约2米。这约2米的高度使得故宫的积水由北向南流。其主要建筑前三殿、后三宫,东西六宫等等院落都有南北向的雨道,顺其地势,雨水能够直接从中间向两边排水。故宫排水系统(故宫的屋顶结构)紫禁城建成已经将近600年了。在这近600年间,暴雨千余次,却没有因积水导致栓塞的记录。这估计会让中国现代城市建筑师汗颜。北京北高南低。故宫的设计与这一特点不谋而合。故宫北门神武门地面标高为46.05米,南门午门地面标高为44.28米,相差约2米。2米左右的高度使得故宫的水由北向南流动。其主要建筑如前三大殿、后三宫、东西六宫等都有南北向的雨道。有了地形,雨水可以从中间直接排到两边。

故宫的房屋和水井平台都建在凸起的平台基座上,不仅使宫殿更加宏伟,而且使地下水无法进入房屋污染饮用水。尤其是三馆台基,8米多高!2万多平米的台基也会积聚大量的雨水,所以设计师会把台基设计成中间高四周低,台基里的水自然会很快排出。平台四周的栏杆底部,有排水用的孔。每个瞭望塔下都有一个精雕细刻的“蝉头”,也是雨天辅助排水的通道。下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中涌出,呈现出“千龙喷水”的景观,层层落下,流入庭院。

故宫排水系统(故宫的屋顶结构)
故宫的设计师在城内设计并挖掘了一条内金水河,故宫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有一石砌券洞,这便是内金水河流入宫内的进水口,进水口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故宫的地上地下都布满了或明或暗、纵横交织的排水系统,使得这拥有数以百计的院落在雨季时雨水能够通畅排出。【/br/】故宫的设计师们在城内设计挖掘了一条内金水河。故宫西北角楼东侧南河侧有一个石券洞。这是内金水河进入皇宫的入口。入口设有水闸,可以控制水位,在汛期关闭。故宫的地面和地下覆盖着或明或暗、纵横交错的排水系统,使得这座城市的数百个院落在雨季时排水顺畅。

故宫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 纵横交错的沟道的支线和干线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城墙外环绕着一条护城河,河水与故宫里的金水河相通。金水河的水,借故宫的地势流入护城河。故宫排水系统(故宫的屋顶结构)故宫院落的明沟暗沟里的水,纵横交错的沟渠的支干,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形,流入内金水河。故宫外环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与故宫金水河相连。金水河水通过故宫的地形流入护城河。

铺设大面积透水地面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采取的防洪措施。中国的工匠在600年前的紫禁城设计中就使用了这种措施。故宫的室外场地,大多是用泥土连接的砖石铺成的,这些砖石之间的缝隙很大。一旦下雨,砖块之间的缝隙可以直接将雨水吸收到地下。

明清两代还规定,每年春天都要有人疏通宫里的沟渠。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旧砖二百三十五块,白灰四千五百六十斤,泥瓦匠二百三十五个,瓦匠八个,清洁夫四个,刨子五百七十九个半,平垫夫四十七个,挑夫一千七百五十六个,共两千五百二十六个半”用于修渠。

由于朝廷的重视和及时维护,沟渠一直畅通无阻。光绪年间,故宫内多处沟渠坍塌淤塞,清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疏通。清朝紫禁城最后一次修沟就是这个时候。这一次修甲围城,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到光绪十三年七月,历时三年。据记载,这项维修工程花费了22.2万两白银。这次修缮不仅疏浚了金水河2100米长河道的淤泥,还将故宫内总长约8000米的沟渠全部挖通。

正是这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后续维护,使得拥有90多个院落、总面积72万平方米的故宫600年来从未遭受过“雨”。看到600年前我们设计的排水系统应该感到羞耻吗?(文/料酒君)

2016.07.21

版权@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2转载、工作联系、约稿请联系:leehangsung@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2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