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本文共6633字,“充分利用边际效应”。

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这是致远第072期成长笔记的分享。

“边际效应

决定自己的财富增长。”

好久不见的朋友回到了北京。昨天,他们约了商场里的一家星巴克聊天。他们在星巴克的时候,致远遇到了这样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相信你也遇到过。

我明明点的是中杯“柠檬茶”,服务员却一次次跟我确认:“先生”,你确定要中杯吗?

中杯是我们这边最小的杯子。升级到大杯只需要加4块钱。如果加5元,可以升级到超大杯。

服务员也说:“坐着谈事情肯定要很久。”我给你推荐超大杯的。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选择了“超级杯”。

这时服务员告诉我,推荐你买这个蛋糕,可以一起享受优惠。你本来加了5块,但是如果买这个蛋糕,整个订单可以减6块。

我的朋友还没来。在我等他的时候,是那个服务员启发了我的思考:

星巴克为什么不断向消费者升级杯子和套餐的组合?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学术语,叫做“边际成本”。

01.什么是边际成本

什么是边际成本?通过互联网的查询,支了解到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产品(或购买一个产品)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相关。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某种产品的产量越大,形成单一产品的成本越低”,你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来给读者朋友们解释一下。

举一个汽车的例子:

比如我们要生产第一辆车,成本巨大,因为第一辆车用的原材料是最新的,然后没有充分利用。

其次,人力成本也是最大的,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生产操作,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创造。

如果同时生产第100辆的成本要低得多,那么如果生产1万辆,成本会更低,因为之前用于生产汽车的平台设备已经成型,只需要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就可以了。

由此可知,从0-1开发一个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成本和精力是巨大的,因为前期需要试错,要知道试错是有成本的。

一旦开发出产品,并确认可行性高,那么从1到N的过程成本会随着规模和平台的不断扩大而逐渐降低。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你要做一个APP,服务1万个用户的成本和服务100万个用户差不多。

中间涉及APP开发成本、人力成本、房租、水电、餐费等。其实本质是固定的,波动不会太大。

市场规模越大,APP平台的营收就会越高,用户的增长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固定边际成本趋于零或“更少”。

(图片来源图宠创意)

喝柠檬茶的问题:回到和朋友约会喝咖啡的问题,现在到处都是各种线下店和咖啡馆,规模和数量都很庞大。

所以不管店铺是做中杯柠檬茶还是超大杯柠檬茶,对于咖啡店来说,它所花费的人力成本、店面成本、运营成本都是差不多的。

带动员工主动引导客户消费大杯的行为属于员工绩效考核的设定部分。

当然,在饮料制作过程中,特大杯柠檬茶的成本可能会增加,但也只是多一个柠檬,多几块冰糖。

如果把额外的利润算进去,其实它的边际成本还是会降低的。

所以,你看,为什么咖啡店的服务员愿意不断的推广杯子推广的服务?因为随着边际成本的降低,促销的杯子越多,利润就越高。

搭配蛋糕的本质是一样的。捆绑,不仅在咖啡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奶茶店里也有。

在一些奶茶店里,大杯奶茶看起来比中杯大很多,但实际上只贵2块钱,成本可能也就几毛钱。

(边际成本图抛物线趋势图)

如上图,C(成本)表示成本,Q(质量)表示质量。如果在q的横轴上再加一个时间轴。

这张图可以理解为:“随着C成本数量的增加,质量不变,a成本对应的线条是增加还是减少?

再者,是抛物线。每一条不同的抛物线都代表了数量增减时相应成本的变化。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方案可行。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

借用薛兆丰老师的一个例子:

我们有两个计划,A和b。

方案A说投资100元,可以从150元获得回报,方案B说投资100元,可以从200元获得回报。

这时候两个方案都还没有开始投入,都摆在你面前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我觉得肯定是b方案。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在A计划投了50元,在b计划投了50元,你会继续投哪个计划?

在方案A中,如果你再次投资50元,你将获得150元。在方案B中,如果你再次投资50元,你将获得200元的回报。这个时候,我想你一定会选择b计划。

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你已经投资了90元在A计划,也就是说,如果你再投资10元,你将获得150元的回报。

而且你还没有开始投B计划,也就是说你要投入100元才能获得200元的回报。

那么此时A方案比B方案更有吸引力,因为A方案的边际收益比B方案高。

(图片来源图宠创意)

所以,对比方案A和方案B,两者并不是绝对的。要看我们要在他们之间投入多少,才能得到回报。可见,真正能指导我们决策的,是当前时点的未来投资回报率。

所以,边际成本是你现在应该重点关注的重点。不要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决定。

02.人生的“边际成本”

任何事情都有边际成本,职场人也是如此,但上班族的边际成本来自于个人如何对“人生抛物线”的趋势做出不同的判断。

何以人生抛物线: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拿出一块石头的时候,我们从侧面用力扔进空。

然后石头从另一端落到地上,这样就在空形成了一条半圆的弧线。在物理学中,这种看不见的弧线被称为“抛物线”。

人生抛物线有两种:

第一种类型: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球”。我把它扔出去,打在地上,过了低谷,反弹两圈,变成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

第二种类型:

如上所述,它就像一块“石头”。抛出时,只在抛出的瞬间阶段性上升,之后缓慢下降。触地到达低点后,不能反弹,成为向下的曲线。

学历、认知、出身背景、教养、生活习惯、知识、人脉等因素是印象抛物线最重要的因素。

当一个物体被扔进空时,最终会落回地面。这叫跳到地上又回到地上。属于地球引力,是自然现象。

生活也是如此。从生命诞生开始,就意味着它已经像生命的另一端一样跃起,这是生命抛物线的开始。

人生抛物线的前半段,也就是35岁之前,是我们学习、奋斗、创业的黄金期。

具体来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有创造力和最有意义的时期。当然,智力、精力、劳动力也是最充沛的黄金时期。

(生命成长轨迹图)

人生轨迹的成长周期:35岁之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抛物线上升了半个弧度,上升的动力来自于抛物线人自身切割的力度和强度。

自己的能力会决定抛物线的高度、宽度和长度。有的人丢到35岁,遇到职场瓶颈就再也爬不起来了。直到五七十岁,他们都处于低谷状态。

但有些人只是画了一个弧线。35岁遇到瓶颈后,经过大量的学习、认知提升和重塑,获得了再次反弹的机会。从那以后,从50岁到70岁,他们继续上升。

抛物线的高度是整个人生的巅峰。

这个高度是衡量一个人一生的高度。越高越持久。当然也证明了一个人一生的艰辛和努力与事业的成功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40岁人生抛物线下降的因素:40岁之前,大部分人选择在企业工作赚钱,同时创业。在这个阶段,边际成本是成比例的,因为在这个阶段,能力、精力、体力、学习能力、折腾能力都处于巅峰状态。

40岁以后,一个方面是自身身体因素的下降。两者都是学习能力的下降,让他们跟不上时代。其次,他们选择工作。从头部BAT这样的企业来看,淘汰的概率也比较大。

如果不了解年轻人的需求,这个时候就要二次创业。你应该有尽可能多的联系人。资源相对广泛,但本质风险的几率更大。

当然也有一些40岁以后白手起家的实力派,比如褚橙的创始人褚,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横店集团的,肯德基的创始人单德时。

除了敢想敢做的勇气,他们还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不断驱使他们攀登人生的高山。一路风雨,随时都是“青春”的状态,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40岁前的边际成本:我先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在25岁到35岁这10年间,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商品上,这个商品就是“工作”,那么它可能是在做一件边际成本递增的事情。

这样下去,你会发现工作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投入太大,收益率不高,处于固定状态。为什么?

原因是这10年,能源是最旺盛的,要做更多的挑战。如果局限在一个方面,边际成本会增加,投入大量精力,但不会翻倍。

另一种可能是:在一家公司打拼了10年,把所有的精力、体力、学习能力都投入到这家公司,结果公司上市了。

我是老员工了。创业初期跟着老板,同时拿到了股票、期权、分红等。其本质是做“边际成本递减”。

涉及的核心因素有:“投入的时间”、“视野”、“决策力”,这些是反馈边际成本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努力也要有方向,有财富和时间的自由。不是一份报告的时间和劳动交换,而是N份报告的时间和劳动交换。

03.规避35岁“边际成本”上升

就像做一个APP,找天使投资,招人才,定位产品,投放市场,让客户投放,找供应链,找商业模式。前6个月基本处于“烧钱”状态。

6个月后,不同的是边际成本高,用户规模和GMV也大,平均固定成本低,会出现“复利”的双重状态。

要么项目6个月后不来,可能涉及竞争对手的打压,试错成本走太多弯路,市场饱和,最后团队解散,不了了之。

也像35岁以下的人的生活。我们必须在25岁到35岁之间大踏步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

让自己在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之外,有一些多余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坚持下去,才能越做越大。

以后虽然会消耗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回报率真的很高。

或者你自己的那部分时间可以用来雇佣别人完成,你只有做好分红、分权、局部管理,才能“复利”、“收益翻倍”,安全。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先学会离经叛道:亚当·格兰特写了一本书叫《离经叛道》,致远看了之后觉得,这本书适合35岁之前想改变自己“边际成本”的人。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他热衷于探索能够启发他人的方法论,打破常规的误解,向人们揭示真相。

书中有一点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找到可以刺激的市场,抓住机会。想创业,首先要有作为创新者“两条腿”的能力。

这里的脚踏两只船指的是:

一种是收入稳定的工作。

一个是你可以享受或专注的“事”,你可以无忧无虑地实现一项创新。

早期创业者辞职创业的人:

要知道,目前在国内部分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创业成功的几率很小。

辞职后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项目没有成功。最后可能会丢了工作,两败俱伤。到那个时候,我的时间都浪费了,甚至因为年龄的原因,我觉得找工作很难。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边工作边创业的人:我们都不想在30、35岁的时候,把自己的积蓄完全用在做一个产品上。

边工作边创业的人,首先解决的是“现金流”问题。不管他们要创新的产品成功与否,他们至少可以有一份工作,可以保证有稳定的收入,可以养家糊口。

对于业余创业者来说,只有后方有稳定收入的保障,才有碎片化的时间或者六天的时间让他们张开双臂大胆尝试。

与辞职创业的人相比,创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创业的失败率低33%。

最好的企业家不是追求风险的人,而是有能力最小化风险的人。

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业余APP制作,创业的本质都是为了过好生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边工作,一边创业,其实减少了一些“负面风险”。

当你的兴趣爱好成熟或者碎片化的时间,有了基本的用户数据,能够持续增长稳定的收入,

这时候可以考虑招聘,合作,甚至全身心投入辞职,是最好的选择。

04“利用复利思维”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场运算,那么有些人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加法。他们35岁之前是这样的,1+2+3+4+5=15的过程。

而有人在尝试做乘法1*2*3*4*5=120的成长过程。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什么?致远总结为“几何乘法”。

但有些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学会使用复利,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生命倍增,创造人生奇迹。这就是赚钱的人思维差距大的地方。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举个例子:

先说下吴晓波老师,智远经过资料查证:

从1996年起,吴晓波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农民的起源》。之后,他通过网络给自己下了一个订单,说“从今年开始,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

今天回想起来,他发现这个计划坚持了20多年。

就这样,凭借她惊人的毅力、自律和勇气,吴晓波女士每年写一本书,用这笔钱她每年可以买一套房。

当然,那时候国内的房地产还没有开始腾飞,所以买房并不难。

根据网上记录,1999年,他还在千岛湖上买了一个小岛,租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现在这个小岛的估值已经到了千万级别。

吴晓波老师说:“我非常喜欢钱。”致远想,我也是。

如今,他也是中国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他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工作,号称连一个亿都买不到的独立经济学家。

致远为什么要分析吴晓波老师的故事,因为他有非常典型的“复利思维”?

看几个标签。在有限的时间内(20年),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反复地投入到某个领域(房产投资)(写作),长期(20年)坚持下去。

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复利思维本质上就像裂变: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一张直径0.04mm的普通纸足够大,对折,对折,对折64次。会有多高?

很多人可能会想,一张纸有多厚?薄薄的一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折64次,就是几层楼的高度,10米,20米。这是极限。

事实上,如果你自己算一下,一张薄薄的纸,对折64次,高度约为1.66亿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万公里,是复利思维。

个人成长中的复利效应:

复利的奇迹对个人成长进步的本质有着同样的启发。

查理·孟格说,“每天睡觉前,要比醒来时聪明一点。”这太重要了。这就是个人成长中的复利效应。

假设你自己现在的水平是1,每天进步1%。1年后,每天没有进步的结果是:1.00。如果每天坚持提高0.1,1.01*365=37.78。

所以,对于每天努力一点的人,一年后会比以前的自己优秀38倍,而每天退步的人,会耗尽自己的才华。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严格要求自己,假以时日,你的个人能力会有超乎想象的提升。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回头看看别人的精力和过往,对比一下自己,其实时间真的很快,尤其是25 -35岁的人。如果我们能从单一兴趣出发,利用碎片化时间AII磨合,利用边际成本思维,会是什么样子?

你可以每天投入1小时坚持1000字,365天36.5万字,一本标准书20万字左右,也就是说你一年可以轻松写完一本书。

但是,书籍出版后就是“固定资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不断被曝光和推广,边际成本会降低,收益会“翻倍”吗?

当然,致远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写作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情况。

比如网络名人,一个直播的,每天下班后直播一个小时。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带货做MCN也是复利思维,只是有人把它做成1+2+3+4,而不是乘法。

也可以做付费有声读物,每天录5分钟阅读,一年投入3小时。可以做一个专栏,后期只需要维护就能带来双倍复利。

前期这些都是“投入成本”太少的方法,利用复利思维,可以让自己的“资产”翻倍,降低边际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前期“刻意投入”的多少,决定了后期你的边际成本可能接近零的程度。

做这个事情的话,每年可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相信几十年后你可以成为百万人。致远也在不断尝试这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写在最后: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25-35岁,尽可能多的尝试“找一个兴趣点”和“商业模式”,长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验证。

财富爆炸的转折点在于边际成本最终变为零,睡觉后收入翻倍,当然涉及“机会成本”和“抛物线逻辑”。

写作是逼迫自己成长最快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613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