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是心理病吗()

提到“恋童癖”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似乎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恋童癖敬而远之,认为恋童癖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癖好。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恋童癖”,更科学合理地审

提到“恋童癖”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似乎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恋童癖敬而远之,认为恋童癖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癖好。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恋童癖”,更科学合理地审视这个词。

恋童是心理病吗()

什么样的人算“恋童癖”?

先详细说说什么样的人是“恋童癖”?是心理疾病吗?所有恋童癖都猥亵幼童吗?

首先,恋童癖分为“有害”和“无害”两种。最新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恋童癖区分为一种“性趣”和一种“精神障碍”。

有“性趣”的恋童癖

DSM-5认为,当一个人只对儿童(通常是13岁及以下)有强烈的“性趣”时;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也没有影响他们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他们实际上也从来没有性骚扰过孩子,那只是一种作为性兴趣的恋童癖。这不是精神障碍。是一种非典型的人类行为,但并不“有病”。

一个有“精神障碍”的恋童癖。

而如果一个人对孩子强烈的“性趣”持续6个月以上,同时

1)它会带来罪恶感、焦虑感、羞耻感、孤独感等。对ta而言,并且影响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功能,或者

2) ta确实采取了相关行动(只需两项中的一项)

这种情况下,ta会被诊断为“恋童癖障碍”。此外,还有一些恋童癖的亚型。有的人只被男生吸引,有的人只被女生吸引,有的人可以被两性的孩子吸引。另一个更罕见的亚型,只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感兴趣。

“恋童障碍’’和什么因素有关?

有恋童癖倾向或恋童癖障碍的男性多于女性。根据DSM-5的统计,男性中恋童癖的最高可能患病率为3-5%。

一些遗传和生理因素(如宫内神经发育障碍)被发现与恋童癖有关。

在具有某些人格特质的人群中,恋童癖也更为常见(例如,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群中,恋童癖比一般人群更为常见)。

恋童癖和儿童期性侵犯之间也有可疑的联系。

成年男性恋童癖者经常报告说,他们在童年时期受到了性虐待,他们选择的目标接近他们被侵犯的年龄。而女性恋童癖者在童年时期更容易受到性虐待,达到47-100%。然而,儿童期性虐待和恋童癖之间的相关性仍然不确定。

关于恋童,有几个常被误解的事实

1.恋童癖不等于恋童癖(娈童,即实施侵犯行为,猥亵幼儿)。

事实上,大多数有恋童癖倾向或恋童癖障碍的人并没有付诸行动,一直被自己的道德感所谴责,被羞耻、内疚和孤独所折磨。不仅如此,那些性侵儿童的人不一定是恋童癖。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成年异性成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求助于儿童进行攻击;其他人可能是反社会人格、强迫症或酒精和药物滥用者。

2.恋童癖是天生的。

就像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性兴趣是同性,异性,或者泛性一样,恋童癖者对儿童的性兴趣从小就有。但是,在恋童癖倾向最早出现的年龄,很难做出判断。因为年纪轻轻,还分不清是对同龄人的兴趣还是恋童癖;所以要16岁以上才能确诊。

3.恋童癖者也会对成年人产生性欲。

儿童爱好者对儿童的性欲往往比成人更强,但并不是所有的儿童爱好者只对13岁及以下的儿童有性欲。也有很多恋童癖者,他们对孩子的性欲几乎和对成年人一样强烈。

综上所述,“恋童癖”本身通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恋童癖者很难改变他对儿童的性兴趣。但是,恋童癖患者由于恋童癖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社会生活功能损害是可以改善的。但那些对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恋童癖患者,不能以此为借口。通过治疗,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你对恋童癖了解多少?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977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