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开设“践行新理论不平凡的十年”网上理论传播专栏,持续推出系列理论解读文章和新媒体产品 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系统总结了十年来“中国治理”的伟大成就,为党的二十大胜利营造了浓厚氛围。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作者:张(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土地空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形成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盘棋’,不能简单地要求各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情况,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道路”。区域协调发展并不要求各地区实现发展方式和水平的统一,而应通过发展寻求地区间的协调和动态平衡,在突出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地区间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规划和政策。既要避免各种要素和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又要杜绝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模式照搬的现象。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等内部条件,又要考虑自身在整体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势区域要进一步提升集聚效率,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强化规模经济。非优势地区要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的功能。在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功能定位形成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以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在发展中要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是各地区在寻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达到的相对平衡。必须以辩证思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各战略之间的统筹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全国统一市场等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职能,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区域整体发展始终是一个具有长远特征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由来已久,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上”。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已久,区域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所建树。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我们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措施,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赢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未来区域发展中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发展动力两极分化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发展困难较大”三个方面,为今后治理区域问题、实现落后地区尽快步入现代化轨道、振兴老工业基地指明了方向。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准入相对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致相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 增强中心城市、城市群等具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我国不断调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和重点,全面部署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空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目标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区域战略,提出并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这一系列战略和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是过去十年对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此外,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疏解患城市病的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上述成就的基础上,未来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携手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各地区要立足本地优势,充分依托国内生产网络,抓住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机遇,明确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方向和路径,全面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充分利用其他地区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而不是搞“区域小流通”。各地根据自身定位融入国内产业链体系,依托自身优势,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载体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内部空区域的布局也需要优化。注意空之间开发强度的合理规划,避免区域内形成多个同质、功能联系较弱的副中心。扩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不断依靠合理集中的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的增长极,带动城市和区域的整体发展,有效避免局部因过度分散而陷入空的低水平均衡。

防范区域经济新风险。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新时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兼顾,应对复杂局面,坚决防范和化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各地区应合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探索联防联控新机制,利用国内庞大的组织管理网络稳定区域发展。整合相关国家防控和管理机制,为应对相关区域问题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出现。只有时刻坚守底线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化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风险、新影响,才能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塑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新时期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经济发展动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有效性有限。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地理位置和要素禀赋的限制,使得欠发达地区难以借助其他地区的优质要素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这类地区难以实现发展转型和赶超。可喜的是,当前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数字技术正在不断打破空之间的制约,引导各类要素充分流动,为形成强大的数字经济新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数字化浪潮中,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弥补自身在要素投入上的不足,利用本地竞争优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项目可以弥补其在传统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有效提升发展机遇与发展质量的平衡。对于相对发达的地区,数字经济为实现精准城市管理、高端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从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对于老工业基地来说,数字经济是突破长期徘徊和倒退困境的重要契机。这些地区可以将数字经济不断渗透到当地传统优势产业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1月01日11版)

相关阅读: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标杆、高质量发展示范者。

【新实践论,非凡十年】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推动减污减碳协同,助力低碳美丽中国建设。

【新理论实践,非凡十年】不忘初心,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新实践论,非凡十年】破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障碍,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新实践论,非凡十年】教育与经济共同促进发展。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贯彻新发展理念,走新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实现“双碳”目标,要靠统筹考虑。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以“五链重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实践论,非凡十年】中国经济不畏疫情冲击,乘风破浪前行的时代价值。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加强示范引导,建设美丽中国。

【新实践论,非凡十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之路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深化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用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增强文化自信,诚信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实践新理论,非凡十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碳中和与稳增长

来源:光明。com理论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94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