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统计精要(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说明未成年人刷短视频越频繁,价值观受影响越大。专家意见

行为科学统计精要(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算法推荐服务不应该适用于未成年人。

□记者陈雷

“我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生活是当主播,白天看视频,晚上打游戏。”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琼(化名)说。她的儿子小杨今年上三年级,这个想法源于他在某平台持续关注的“网络名人”主播。

小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王琼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小程序,让儿子每天打卡学习英语。没想到,儿子爱上了网络直播。王琼认为,这些短视频和网络游戏主播给未成年人一种错觉,认为生活就是玩游戏、吃喝玩乐。

小杨并不是唯一一个长大后想当主播的未成年人。天津市蓟州区居民盛(化名)的儿子也有同样的“理想”——长大后想成为最优秀的游戏主播。

盛的儿子,在天津市蓟州区的一所中学读二年级。他几年前开始用手机玩游戏,后来沉迷于游戏相关的短视频。

未成年少女也受到网络短视频内容的影响。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杨锐(化名)发现,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喜欢在网上课后追短视频网剧。她不仅有荧幕偶像,还会模仿偶像的言行,经常站在镜子前搭配衣服,拨弄头发。有时候女儿会用电话表和同学聊天,说“某某(男主)太帅了”“年级某某同学像某某(男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军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参与性、互动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新媒体融入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接受信息、学习、娱乐、社交的重要方式。这些新媒体以及基于新媒体的一些亚文化的使用,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 ~ 2022)》(以下简称《未成年人蓝皮书》),揭示了网络内容媒体的频繁使用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未成年人蓝皮书》的结论是基于《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课题组2021年针对6至18岁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的抽样调查分析得出的。本次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733份,家长问卷19804份。

根据未成年人蓝皮书披露的数据,经常观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比例比从不或很少观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高12.31个百分点,看重社会名气的未成年人比例高4.07个百分点,看重优秀形象的未成年人比例高16.55个百分点。

高文军也是“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课题组成员。在她看来,这些结果表明,观看短视频的频率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对外部价值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城乡比较而言,看短视频可能对城市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大;就年龄而言,看短视频可能对高年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大。

未成年人蓝皮书还透露,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比例比从不或很少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高10.07个百分点,看重社会名声的未成年人比例高4.82个百分点,看重突出形象的未成年人比例高10.17个百分点。

高文军表示,从结果来看,玩网络游戏的频率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外在价值取向。就城乡而言,玩网游可能对农村未成年人影响更大;就年龄而言,玩网络游戏可能对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大。

高文军认为,短视频、视频、网络游戏等网络媒体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产品的价值输出上,可能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让未成年人更加关注财富、名利、外貌等外在价值取向,而降低对个人成长等内在价值的关注。“因此,要注意如何让网络内容媒体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高文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财富、名利、外貌本身就是中性的价值观,追求这些价值观很正常。但是要注意过度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媒体时,过于单一地关注这些价值,看不到个人成长、热心公益等其他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袁志杰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应该关注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问题。如果将算法推荐服务应用于未成年人,会形成强烈的“信息茧房”效应,应该让孩子看到多样化的信息。

怎么解决问题?

高文军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野蛮生长期,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各个领域在未成年人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社会各界对网络平台企业提供的数字内容越来越关注和需求。因此,所有平台企业都应该更加关注数字内容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只关注吸引流量、盈利等商业价值和资本利益。

高文军建议,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数字内容,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形成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提高网络保护水平。

在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云辉看来,除了平台企业加强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还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的治理,依法实施他律。

根据《建设法治社会实施纲要(2020 ~ 2025年)》,推进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迈进,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法制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

《建设法治社会实施纲要(2020 ~ 2025)》也提出,通过立法、改革、废止、解释等方式,将现有法律法规延伸至互联网空。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完善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新媒体业态应用规范管理办法。

王云辉建议,根据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规划,应尽快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的法律法规,如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门法律法规,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规范体系,鼓励平台企业依法积极探索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算法支撑高质量数字内容的推送和多价值内容的推送。(法治日报)

来源:法治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239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