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历史故事(戏曲名人故事)

新华社石家庄七月二十五日电。题目:一人一秀:一人一秀,千古一绝。新华社记者冯“手打阴阳板,敲锣打鼓。人们用木头玩杂技,大家都会来看……”暑假期间,在河北沧州吴桥

新华社石家庄七月二十五日电。题目:一人一秀:一人一秀,千古一绝。

戏曲中的历史故事(戏曲名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冯

“手打阴阳板,敲锣打鼓。人们用木头玩杂技,大家都会来看……”暑假期间,在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河北省级非遗项目的一台台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独角戏起源于唐代,也称为扁担戏和独角戏。是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嘟嘟玩,搭台,用杆子撑着。”这是吴桥人流传的一首儿歌。演出时,演员用一根扁担挑起乐器、道具、舞台等所有“家当”。,并当场搭建了一个剧场。表演者操纵手中的木偶,用脚控制锣鼓,一起表演,一起歌唱。场面热闹。

“单人表演中使用的木偶造型多为戏曲、神话或历史人物。他们不仅要动,还要做空翻等动作,幅度很大。”河北非遗传承人黄艳芬说,除此之外,兵器的碰撞声、雷雨声、风声、说唱对白、锣鼓声,都靠一个表演者。

59岁的黄艳芬出生在一个杂技家庭。13岁进入吴桥县青年评剧团学习戏曲。29岁时,她学习了独奏表演。有一些歌剧基本功的黄艳芬,刻苦学习,刻苦练习,很快掌握了独奏表演的技巧。1993年,吴桥杂技大世界建成开业,她进入景区独立表演。

“一期节目的内容多以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为蓝本。但是,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技艺才能焕发新生。”黄艳芬说,在继承的过程中,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表演中,黄艳芬除了继承传统的表演形式外,还大胆创新,将吴桥的杂技元素融入表演中,增强了手中的技巧和技艺,提高了表演的难度。他创作了《牧仁杂耍》、《丁潭子》等专题节目,丰富了表演形式。

"虽然舞台上的角色是木偶,但他们可以转动盘子和圆盘."57岁的沧州市非遗传承人张链说,木偶在艺术家手中栩栩如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惊险刺激的杂技动作能迅速将观众带入剧情。

为了解决观众少的问题,吴桥杂技大世界在江湖文化城设置了个人秀的表演场地,并将其融入传统杂技表演舞台。演出中,工作人员为游客讲述非遗传承故事,弘扬非遗文化,让走进景区的游客爱上了独角戏。

随着暑假的到来,黄艳芬等人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选取活泼的木偶形象,改编经典的儿童剧片段,满足孩子们的欣赏需求,还融入了歌舞等现代艺术元素,根据游客特点选取表演剧目,提高观赏性。

“独角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随着新的娱乐方式的衍生,逐渐淡出市民文化圈。”张说,作为传承人,我们应该积极抢救这一民间艺术,让独角戏重新焕发生机。(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146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