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式手机(五四式半自动步枪)

TT-33手枪

五四式手机(五四式半自动步枪)

五四手枪

五四手枪是中国这一代人心目中的“手机”。穿透力强,子弹杀伤力高。军队转警后作为警用手枪好像有点太厉害了。但是,你要知道,五四手枪是苏联TT-33手枪的仿制品,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大规模装备的一种标准化军用手枪,用来替代此前装备的纳甘M1895左轮手枪。五四手枪在威力和性能上与TT-33基本相同,所以威力大的原因是自然的。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TT-33和五四手枪在外形上基本一致。今天,我们来谈谈TT-33手枪,也被称为托卡列夫手枪。

20世纪20年代,苏联军官装备的防身武器还是老式纳甘左轮手枪。虽然左轮手枪坚固耐用,但此时半自动手枪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理论上,大容量和快速射速的半自动手枪更适合作为自卫武器。因此,苏联认为有必要制造一种半自动手枪来取代老式的纳甘M1895左轮手枪。

甘M1895转轮手枪

通过研究美国的M1911半自动手枪,苏联枪械设计大师费约多·巴卡列耶夫(Feyodor Bakirbeki tokarev)经过一些简化(主要是为了批量生产的简化)设计了TT-30手枪。TT-33手枪是在TT-30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TT-30/33手枪在苏联也被称为托卡列夫手枪。

美式M1911手枪

TT-30/33手枪,口径7.62mm,有效射程50m,最大射速:每分钟25发,弹匣容量8发,全枪长:195mm,全枪重(不含子弹)0.85kg,满弹时0.94kg。手柄上有一个五星,四个五星/[/k0/

苏联TT-33手枪,注意握把上的CCCP五星图案。

TT-33手枪自动模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力原理。这个原理是指武器发射后,枪管会因后坐能量而后坐一小段距离,推动枪机架带动枪机架一起后坐。但在整个后坐行程中,炮管并不总是与枪栓组件后退相同的距离,而是在短暂的后坐后,与枪栓架分离,停止后坐。枪机架和枪机架通过惯性和加速装置继续整个后坐行程。

闭锁方式属于枪管提升式,击发机构为锤旋式(这种方式更适合单发,而TT-33手枪是单发)。

TT-33是美国M1911手枪的翻版,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弹匣方面,原M1911弹匣有5个弹孔,TT-33增加到7对穿孔(方便观察剩余弹药)。

TT-33手枪的弹匣有七对穿孔,便于观察剩余弹药。

TT-33手枪子弹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这支枪使用的子弹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是仿制自德国毛瑟的7.63×25毫米毛瑟子弹。说到7.63mm的尴尬口径,你一定会想到毛瑟兵工厂骄傲的导演,这是一种专门为“盒子枪”设计的子弹。

中国五一手枪使用的7.62×25mm手枪子弹是仿制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子弹。

TT-33作为苏联第一代标准化半自动手枪,诞生于二战爆发前。二战爆发后,苏军虽已装备,但数量太少,更多的苏军军官仍装备纳甘左轮手枪。

电影《兵临城下》中,打死逃兵的政委使用的武器是那根左轮手枪,虽然这种行为感觉有点黑苏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上,德军缴获了大量的TT-33手枪,并赋予其“皮斯托尔615(r)”编号,重新装备部队。能够装备部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缴获的托卡列夫手枪非常适合德国的弹药供应体系,德国的7.63×25mm毛瑟弹药可以用在TT-33手枪上(上次别人用的就是别人用的)。

德国人在东线摆弄着TT-33手枪。

TT-33手枪在苏联马卡罗夫手枪诞生后逐渐退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获得了TT-33手枪。1954年,我国成功仿制,将其定型为五四7.62mm手枪,主要装备我军基层指战员、坦克兵、炮兵等特种兵种。

五四手枪,很帅的姿势。

TT-33手枪最著名的照片是苏联第18军第4步兵师第220团政治指导员阿列克谢·戈尔杰维奇·埃列缅科(Alexei Gorjevich eremenko),他在连长死后带队冲锋,不久就牺牲了,时年36岁。

阿列克谢·戈尔杰维奇·埃列缅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882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