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风陵渡口在哪)

风陵渡附近的中条山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风陵渡口在哪)

-风景,优雅和语言-

一个古老的渡口,守着三省的城门。

风陵渡客栈,郭襄遇上杨过。

“风陵渡初遇,一见杨过,便丢了性命。”作家林燕妮的这两句话流传很广。

《神雕侠侣》中,女主角郭襄“初遇”和“错过一生”的风陵渡,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地方。这是山西省芮城县西南角的一个古渡口。地方不大,却守着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城门。

与武侠世界相比,阿津汉子赵紫蘅的风陵渡称号简单明了:“南北一水,中原气盛。云山土,烟树入秦川。”她背靠三晋大地,面对滔滔黄河。她左手指中原,右手指秦川。

风陵渡周围的地形。制图/辣椒粉

虽然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传播让这里名声大噪,但大多数人只是沉浸在那种侠气中,并不知道风陵渡的真实面目。

上图:神雕剧照:风陵渡大桥/视觉中国

“风铃”这个名字,来源于五千年前的风铃,听起来文艺又浪漫。其实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远比这更厚重,更沧桑。这个名字的诞生与五千年前传说中的中国领导人黄帝有关。

冯,又名,相传为黄帝的宰相。《淮南子》和《史记》中记载,他发明了指南车,帮助黄帝军队辨别方向,因此取得了对蚩尤的胜利。冯死后,黄帝表彰他的贡献,建墓厚葬。所谓风陵,就是风过后的陵墓。后来,这里最重要的渡口被命名为“风陵渡”。

杜,又名金。在水运时代,它的地位就像今天的公路、铁路、桥梁、隧道。

内蒙和山西交界处的老牛湾

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进入中游后,经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山西省。几乎从这里开始,一千多公里长的峡谷由南向北奔流而下,地理上称为“晋陕大峡谷”。从这里开始,河西的陕西和河东的山西以大河为界。

自有人类以来,峡谷两岸就诞生了渡船。近代出版的《山西通志》中以黄河命名的渡口有70余处。看看两岸的水系,有无定河、渭河、汾河等70多条支流。

换句话说,一个重要的渡口对应着黄河的一条支流。

航拍晋陕大峡谷,远处无定河为支流。

与黄河一级支流黄河的交汇,造就了黄河中游独特的地貌——“冰碛”,指的是由水堆积而成的沙石浅滩。著名的碛口镇坐落在一个大“冰碛”上。风陵渡也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她对应的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

山西临县歧口镇

在金庸小说的粉丝中,风陵渡一直被定格为一个诗意的邂逅之地。比这更震撼的是这里神奇的地理位置:万里黄河,九曲环线,从中游到下游,自然把山西省和陕西省、河南省分割开来。在这里,它是一个近似直角的大弯。

不偏不倚,风陵渡抢了墙角。

一渡望三省,串联“黄河金三角”

风陵渡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她不仅是摆渡人,还是摆渡人。

中华文明诞生前夕,长江南北的史前文化满天星斗。但最终,稳定的文明摇篮被定格在黄土高原的南部,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处的渭河、汾河、罗易河谷盆地,位于黄河一角附近,呈之字形排列,形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黄河金三角”。

山西芮城附近的黄河

从西后杜人、蓝田人、大理人、丁村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到半坡、仰韶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再到陶寺、二里头等“准文明遗址”,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相继在这一地区出现。

汾河晋南最早出现:炎黄时期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但最可靠的考古和记载表明,的主要活动地在晋西南汾河流域,尤其是陶寺遗址的发掘,有专家考证为距今4500年前的姚都城。

西后渡人民遗址

沂河洛阳盆地有二里头遗址,疑是夏朝都城,商朝偃师城遗址,后有东周洛阳、汉魏洛阳、唐五代洛阳。

关中盆地成为大规模政权的兴盛之地,先后上演了周、秦、汉、唐交响。

三者在时间上是相继的,并且空相隔不远,却是山水相隔。谁能把它们联系起来?

焦点指向今天的晋陕豫交界。风陵渡,三省交汇处,就像一颗纽扣。她所画的线,连接了姚舜禹活动的汾河流域,周、秦、汉、唐为都城的关中盆地,以及古都洛阳所在的罗易流域。

风陵渡的日落

渡船很多,但风陵渡是独一无二的。内蒙古河口镇至山西风陵渡,是黄河中游的“北干流”。从风陵渡的一角开始,向南流动的黄河短暂地回望北方,然后向东进入晋豫峡,越过三门峡,冲出小浪底,这就是辽阔的华北平原。

“北干流”止于风陵渡,是几座大山“勾结”的产物。

陕西韩城黄河龙门

在山西这边,吕梁山在内蒙古引着向东流的河水往南,出龙门(晋陕大峡谷南端)往南168公里。山西南部的中条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中条山在东北连接太行山和太岳山,止于风陵渡。

在陕西的另一边,秦岭山脉自西向东延伸。在河边问候中条山后,他们刷刷身体,向东延伸到河南。小山是秦岭山脉的支脉之一。加上秦岭的中条山,黄河停止了南下,河水不得不低头向东流。

中条山——风陵渡——黄河,陕西华山对面。

如此重要,轮渡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码头,更是一个复杂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风陵渡的位置不仅仅是一个河运码头,更是一个重要的关口。除了风陵渡,还有一个关隘叫风陵关。与渡口手拉手通过,一眼望三省:北至河东,及山西之门;南至中原,面向河南;西出关中,毗邻秦省。

风陵渡除了“鸡鸣三省”,更是华北、西北、华中的交汇点。唐旭·浑的诗清楚地解释了这里的山川之美:“红叶在暮色中飘动,经过我饮酒的凉亭。几片残云聚集在巍峨的华山上;稀稀落落的秋雨落在中条山山脉上。树木追随群山,我能听到河流寻找大海。明日到帝都,却梦见樵夫渔夫。”

华山风景

这首诗是在风陵渡对岸的潼关写的。太华,即西岳华山;中条山就是中条山脉;河水的声音是黄河波涛的声音;帝乡,即关中,周、秦汉、唐朝的都城。当然,连接这些景观的节点是风陵渡。

来源/谷歌地球制图/monk

仅凭这种地域格局,不足以成就风陵渡。

黄河从晋陕峡谷潜至龙门时,河床突然从400米扩大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宽,流经山西一侧,是运城下辖的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五个县市。河床加宽后,主航道摆动,所以这一带出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奇观。

龙门至风陵渡、潼关的黄河长约132.5公里,落差相对较小。在这个地区,有许多适合摆渡的地方。从龙门到下游,山西一侧有玉门渡、分音渡、普金渡、风陵渡等十余处渡口。

普金渡口铁牛雕塑

该段河流支流较少,但水量较大。黄河的两条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在此注入。自春秋时期甚至更早,秦晋等地的兴衰就与这两条河流联系在一起。

黄河东角,左岸风陵渡,右岸潼关,互相守望。在这里,河流不断关闭,大江大河的怒火被激起,惊涛骇浪经常引发洪水。要在潼关岸边找到合适的码头就更难了。

风陵渡的位置真的很幸运。这里就像是“台风眼”,水流湍急,但这个角落的河水却温暖而优雅。

这是怎么发生的?

潼关以南,渭河浩浩荡荡。途中还走一条支流北洛河到黄河母亲河,形成“三江交汇”之势。渭河每年为黄河贡献5.8亿吨泥沙,所以风陵渡的河水抬得高,河与河之间的落差减小,水情稳定。于是,在一个原本不适合摆渡的地方,出现了优质的“冰碛”。

渭河流经Xi安

风陵渡应运而生!

从经济地位来说,古代山西有很多比风陵渡更重要的渡口,比如风陵渡上游20多公里处的蒲津渡,这里出土了唐代的铁牛,显示了昔日的辉煌。不过,他很快就婉拒了。

黄河中游古渡口地图学/辣椒粉

除了历史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地理:从明朝开始,黄河就一直在游荡,越荡越大,逼近古濮城。随着河谷变宽,沙洲越来越多,蒲津桥经常被冲走。

随着蒲津渡的衰落,风陵渡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原因是这里的河堤是固定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千年不变”。

周浦古城位于黄河东岸

风陵渡崛起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岸的潼关。潼关是关中平原东部的咽喉要塞,但千百年来,这一侧并不能产生重要的渡口。汉代刚建潼关城时,因为黄河压南岸,只能建在秦岭脚下的高坡上。后来,管城迁到了河滩上。配套的渡口和码头只能是对岸的风陵渡。

山川的巧妙安排,造就了这座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的著名渡口。

看着潼关附近的风陵渡

一艘古老的渡船。五千年后的中国遇上风陵渡,《神雕侠侣》里的郭和杨继续北上,到了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书上说,“原来是一个大湖,水干涸后,逐年淤塞,成了淤泥堆积的沼泽”。现实中,山西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有一块天然的“沼泽”,即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图/视觉中国

盐湖是这个地区文明诞生的重要条件,甚至起着关键作用。传说中的黄帝和蚩尤之战,大概就是为了这里的盐资源。给风陵渡取名的“风之女王”参加了那场战争。

三门峡-风陵渡-蒲津轮渡航线是黄河上开发最早的航线。春秋时期,干旱的晋国向秦国借粮,派迎送,划船出渭河,经风陵渡,溯汾河而上,到达晋国都城——史称“苏秦败于晋国,舟楫之战”(《左传》)。

黄河流经平陆蜜糖沟。

春秋时期,与秦、魏争霸,风陵渡是战争的桥头堡。风陵渡见证了东汉末年的秦晋河曲之战和曹操马超之战。汉唐都城长安,与潼关相望的风陵渡,是北京的门户。武则天封“风陵渡”时,水运日益繁荣。

在两岸沟通的同时,风陵渡的经济辐射半径扩大了,渡口周边的商户和店铺也多了起来。名为轮渡,实际上是一个集仓储、物流、物资配送和贸易、服务业为一体的码头和商业港口。

风陵渡大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场保卫中条山的激战。当时靠近山口的风陵渡是双方争夺的要塞。一旦丢失,敌人可以很容易地越过黄河,威胁古都Xi安。

中条山战役发生地王源村的航拍

中条山战役发生地王源村的航拍

中国成立后,轮渡兴衰。1994年11月,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横跨南北,老渡口的繁华落幕。十年后,这片黄河滩涂已成为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景区。虚构人物杨过和郭襄的雕像也出现在这里。

风陵渡金茂

渡口承载的历史,远比武侠江湖更厚重,更沧桑。她看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她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一副平常的模样,任黄河水来回揉搓拍打。

-结束-

文|陆顺民

文本编辑| Otsuka

编辑|陶子

地图编辑|辣椒粉

制图|周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522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